郑芝龙海盗船里翻出个大官

2015-12-25 00:58本刊
福建人 2015年8期
关键词:郑成功福建日本

郑芝龙(1604—1662),泉州南安人,郑成功之父,明末清初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

中国历史上的海商,首推福建郑氏海商集团。这个海商集团的创始人为郑芝龙,继承者是他的儿子郑成功和孙子郑经。

论传奇,恐怕没几个海商能比得上他们。从17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郑氏祖孙三代拥有强大的舰队和庞大的商船队,纵横东南海域,从事大规模海上通商贸易,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海上商业王国”。

国际大船王

在谈论郑芝龙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另一个和他身份经历极为相似的人物——王直。在中国的史书中,这个祸国殃民的倭寇首领,是抗倭名将俞大猷、戚继光的主要对手之一。然而对于平户乃至整个日本来说,王直这个中国人却是带领他们进入大航海时代的领航者,改变了日本的历史。

自古以来,平户就是日本与外来文化交流的门户,但这门户却不太平。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碰撞,引发许多风起云涌、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例如9世纪初众多“遣唐使”掀起的仿唐风潮,11世纪禅宗佛教的传入。13世纪,忽必烈两次挥军攻打日本,侵略了松浦家族的领地,松浦家借助“神风”与后来修筑的海滨防卫工事,两次击退来自中国的武装力量。

松浦史料博物馆外立着一座不足1米的铜像——中国沿海走私大户、徽州人王直。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王直来到平户,被藩主松浦隆信奉为上宾。他以平户为基地,从事“日本——中国——东南亚”一线的海上贸易,因暴利成为富商巨贾,也使平户摇身一变成了日本对外贸易的重镇。

平户的王直塑像。

王直在平户自封为“徽王”,还率领日本浪人多次攻打中国沿海,在江浙闽粤地区烧杀掳掠,并要挟明朝政府开放海禁。1557年,王直被浙江总督胡宗宪诱捕,两年后被处死。

王直死后,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并未禁绝。后来海禁时而趋缓,更多中国商人逐利于东海与南海之上。有时,他们乘着商船与日本交通,与欧洲商人贸易。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是这样来到日本的。

郑芝龙原名郑一官。他的生年难以考证,有些学者推测应在1595年,但更多人认可他出生于1604年的说法。据文献记载,他自幼“眉目清秀,气宇轩昂”,但又“性情荡逸,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后来因做了不容于父亲的事,他逃离家乡,投奔在澳门经商的母舅黄程。

当时澳门是葡萄牙人与中国贸易的商港,郑一官在此与葡人交往,能通葡语,并曾经受洗成为天主教徒,还有个“尼古拉”的教名。

1622年前后,年轻的郑一官因为押运舅舅的货物而坐上了平户华侨李旦的商船,来到日本。抵达日本后,郑一官到骏府拜访了当时已退隐的德川第一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告以外国情势。德川家康让他住在长崎,后又迁往平户,成了松浦隆信藩主(与其祖同名)的入幕之宾。根据日本文献的说法,郑一官还在那里学习了日本“图明流的双刀法”。

没多久,郑一官就在平户结识了一位当地的少女,并结成连理。这位女性就是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而她的身世众说纷纭。有人说,她的父亲应该是来自中国泉州的冶金工匠翁昱皇,因为入赘到姓田川的家中,因此女儿从母姓;有些学者则认为这位田川小姐是被翁昱皇收养的。但在郑氏各个版本的族谱中,她都被记载为翁氏。

郑一官从事海商活动的范围广泛,从海上到陆地,从国内到国外,和海盗、官员、士族、农户等各阶层都有联系,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也都有接触,与日本权贵更是关系密切。在海外商业竞争中,他长袖善舞,大获其利,很快成为富可敌国的大海商。

后来,他拥有1000余艘舰船与10万部众,率领武装船队纵横海上,冲击闭关锁国的明王朝,屡败官兵,威震东南。入仕明王朝任海疆将官后,他控制各种海船万艘,能号集大海船3000艘,消灭了其他海盗集团,还几次击退入侵福建沿海的荷兰殖民者,并专制海滨,垄断海外贸易,“坐论海王,奄有数郡”,被称为“世界史上第一个国际大船王”。

不想当大官的海盗,不是好商人

就在郑成功出生的那一年,郑一官去了台湾。

有文献说,郑一官在这一时期与长崎的旅日华侨领袖、福建海澄人颜思齐过从甚密,并参与了颜思齐想要攻占长崎的武装行动。因起事前行迹败露,郑一官与颜思齐等同伙共28人逃往时为“海上荒岛”的台湾,从此便以台湾为根据地从事海盗的行当,同时改名为郑芝龙。

有学者质疑并无颜思齐其人,此人其实是住在平户的泉州海商李旦,郑是被李旦派往澎湖作荷兰人的通事。但无论郑芝龙依附的是颜思齐还是李旦,不久之后那人就因病身亡,他留下的财产与人马,都被郑芝龙所接收。

1626年,郑芝龙开始步王直的后尘,大肆掠夺福建金门、厦门以及广东靖海、甲子等地。当时中国东南沿海饥荒严重,“乡出草根树皮食尽。而揭竿为盗者,十室有五”,郑芝龙借此机会大幅扩张了他的势力。

但郑芝龙并非一般的海盗,而是另有雄图。他约束手下“不许掳妇女、屠人民、纵火焚烧、榨艾稻谷”。当时,同安知县在给福建巡抚的文书中说,郑芝龙“所到地方但令报水(通风报信),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由此看来,郑芝龙颇有劫富济贫的“义贼”风范。

明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已拥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他大破明军于金门、铜山(今福建东山),纵横海上,明军无人敢挡。

明朝此时在东南的军事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对郑芝龙束手无策,便想起招安的办法来。同年九月,郑芝龙就接受了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招抚,率部众投降明朝,自己当了个“海防游击”的小武官。

郑芝龙船舰上使用的大炮。

郑芝龙为什么在具有如此优势的情形下受抚归降?

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前副馆长何丙仲认为,这与崇祯元年的大旱有关。郑芝龙统驭的部众人口众多,吃饭成了大问题。因此郑芝龙受抚的主要条件,便是其手下能“通行各处,庶使将士便于采买粮食”。

另一方面,从郑芝龙过去的行为看来,他恐怕从来没有仅仅当个海上大盗的打算。

郑芝龙到日本时仅18岁,他所见到的平户正值贸易最繁盛的时期,藩主松浦家族有倭寇背景,却享有封邑与丰厚的俸禄,以及“大名”(日本封建诸侯)之尊,并因经营商港而尽享繁荣。郑芝龙频繁出入松浦家,心中升起“有为者亦若是”的念头,也在情理之中。

而郑芝龙确实对混乱时代的“丛林法则”把握得非常精准,而且经营得有声有色。

当时,他表示要为国效力,“芟除夷寇”,“剿军诸盗”,抗击“红毛”(荷兰殖民者)。他先后剿灭李魁奇、褚彩老、钟斌、刘香等多股海盗,统一东南海域。

在剿灭各股海盗期间,郑芝龙还在闽海抗击荷兰殖民者的侵扰。明天启七年(1627年)、崇祯三年(1630年)、崇祯六年(1633年)和崇祯十二年(1639年),郑芝龙四次统领舟师击败侵扰福建沿海的荷兰舰队,荷兰舰船“自是不敢入闽境”。从此,台湾海峡成为福建郑氏的内湖。

福建巡抚表奏朝廷:“芝龙果建奇功,俘其丑类,为海上十数年所未有。”于是郑芝龙官封福建总兵。

更重要的是,这位总兵大人自己把持了海上贸易,“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每条船郑家要收取“三千金”,郑芝龙每年收入可达千万金,富可敌国。

除了海上贸易,他还投资于土地,以致“田园遍闽广”,甚至在台湾也有开垦土地。

在老家安平(今泉州安海镇),他建起巨大的宅邸,占地138亩有余,船只可直通屋内。清代学者编有《安平郑府实录》,其中记载:“郑芝龙府第……此间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榕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凤尾高翘。”

明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已拥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他大破明军于金门、铜山(今福建东山),纵横海上,明军无人敢挡。

不要好名声,只要好前程

1645年,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奉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侯,负责南明所有军务,一时权倾朝野。这短短几个月时光,是郑芝龙政治生涯的最顶峰。

不过对郑芝龙而言,这些封号其实颇为空洞,因为偏安一隅的南明政权几乎完全仰赖他个人的武力与财富来维系,而清军渡江后势如破竹,手段惨烈,眼看就要一统天下,隆武朝上却终日文臣武将内斗不休。精明如郑芝龙者,岂能不知大势之所归?

另一方面,郑芝龙一生漂泊海上,周旋于日本、葡萄牙、荷兰等国商人之间,他的价值观与讲究民族气节、国家大义的明代文人大为不同。

郑芝龙并无匡扶明朝复国的雄心。1646年,他与清廷接触,后仅带心腹北上洽谈投降事宜。当同乡洪承畴等人来信招降,许以闽粤总督之职时,他便走上了降清之路。

这一年清军攻克两浙,直逼八闽。郑芝龙在压力下勉强派兵出仙霞关,但以粮饷不济为由,出关三四里,虚晃一招就引兵而还。八月,隆武御驾亲征,却在汀州被俘驾崩。郑芝龙此时早借取饷之名,飘然海上。十一月十五日,郑芝龙不顾郑成功的再三哭谏,正式投降清廷。不料,在半道上,他就遭到清军南征主帅博洛背约,被挟持到了北京。

在北京时,郑芝龙先是被编入汉军正黄旗,再转镶红旗,1648年赐三等子爵,1653年晋封同安伯。为安抚郑成功,清朝对投降的郑芝龙优待有加。郑芝龙数次奉清皇帝令,命郑成功投降,郑成功均坚辞不受。

1655年,有人弹劾郑芝龙纵子叛国,郑芝龙即被削爵下狱。两年后,黄梧上疏,力主将叛将家族逐出北京,郑芝龙乃被命充军吉林宁古塔,但当时并未成行。

1660年,福建巡抚佟国器奏报截获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议政王大臣会议遂以“通海(敌)”罪名,奏请将郑氏全家斩首,后改为流徙宁古塔。

1661年顺治帝去世,年幼的康熙帝继位,由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四臣辅政。同年底,郑芝龙被杀于北京。

猜你喜欢
郑成功福建日本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日本元旦是新年
学郑成功 我真成功
探寻日本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黄金时代》日本版
福建医改新在哪?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