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2015-12-25 01:51:54陈芬芳于红梅褚秀玲苏建青
中国饲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刺五加苯酚葡萄糖

陈芬芳, 于红梅, 王 瑞, 褚秀玲, 苏建青

(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刺五加为中国东北多年生落叶灌木,性温、味辛、微苦、无毒,入脾肾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益气健脾、补肾安神之功效。现代药理试验研究证实,中草药刺五加中含有皂苷、黄酮、多糖、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疲劳和抗氧化等功效(王瑞强等,2013;田志浩等,2013)。刺五加多糖是从中草药刺五加的根和茎中提取出的一种中草药多糖 (龚婧如和王书芳,2012)。研究显示,刺五加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和促进生长等功效。本试验采用热水浸提法从刺五加中抽提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刺五加饮片,购于聊城利民大药房,60℃温箱烘干后粉碎,过40目筛备用。葡萄糖、苯酚、浓硫酸,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1.2 方法

1.2.1 刺五加多糖含量的测定 刺五加多糖的测定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按照姜琼和谢妤(2013)的方法略有修改。

1.2.1.1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100 μg/mL的葡萄糖溶液:将葡萄糖置于105℃的干燥箱内烘干至恒重,精密称取10.0 mg至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溶解混匀,定容。

6%苯酚溶液:精密称取6.0 g苯酚,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 mL,混匀,装入棕色瓶中,4℃避光保存。

1.2.1.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 0、0.2、0.4、0.6、0.8、1.0、1.2、1.4、1.6 m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分别加入9支10 mL的具塞试管中,加蒸馏水至2.0 mL,然后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6%苯酚溶液1.0 mL,最后每个试管沿管壁迅速加入7.0 mL浓硫酸,摇匀,静置10 min后放入80℃水浴中恒温15 min,放置室温冷却。将第一个试管样品作为空白对照,在波长49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以葡萄糖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1.2.2 刺五加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刺五加多糖的提取采用热水浸提法,每次称取1.0 g刺五加粉末,加入烧瓶中,按料液比加入蒸馏水,浸泡30 min后,在水浴锅中进行加热。分别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1.2.2.1 提取时间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提取时间分别选择 1.0、1.5、2.0、2.5 h 和 3.0 h,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分别固定为1∶25、80℃和2次。将2次的提取液合并,在波长490 nm处测定吸光度(A)值。根据1.2.1的标准曲线计算刺五加多糖的含量。

1.2.2.2 提取温度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提取温度选择50、60、70、80℃和90℃,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分别固定为1∶25(g/mL)、2 h和2次。将2次提取液合并,分别测定不同提取温度下多糖的含量。

1.2.2.3 料液比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料液比选取 1∶15、1∶20、1∶25、1∶30 和 1∶35 (g/mL),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分别固定为80℃、2 h和2次。将2次提取液合并后,测定刺五加多糖的含量。

1.2.2.4 提取次数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提取次数选择1次、2次和3次,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分别固定为 80 ℃、2 h 和 1∶25(g/mL)。提取后分别测定不同提取次数的提取液刺五加多糖的含量。

1.2.3 刺五加多糖提取的正交试验 根据刺五加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结果,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并采用SPSS 13软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表1 L9(34)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

1.2.4 验证性试验 根据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对刺五加多糖进行提取,重复3次,分别计算多糖的提取量,考察该条件下提取刺五加多糖的提取率及变异系数,以确定试验结果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糖测定方法的建立 以葡萄糖配制标准溶液,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490 nm处的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不同浓度的标准葡萄糖溶液与其对应吸光值的线性回归直线如图1所示,线性拟合方程为A=0.6653C-0.0025,R2=0.9975,试验表明,葡萄糖溶液浓度在0.01~0.08 mg/mL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1 葡萄糖溶液标准曲线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1 提取时间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在1.0~2.0 h,刺五加多糖的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高达到18.18 mg/g,但是超过2.0 h后,多糖的量逐渐减少。分析原因可能是刺五加多糖发生了水解,或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刺五加中的其他杂质成分亦被提取出来,干扰了刺五加多糖的溶解量。因此,选定2.0 h作为单因素试验的最佳提取时间。

图2 提取时间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2.2.2 提取温度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当提取温度超过60℃以后,刺五加多糖的提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在70~90℃,多糖提取率的增幅趋于平缓,70、80、90℃的提取率分别是 16.93、17.05、18.02 mg/g。 考虑到高温会引起多糖的变性分解,因此选择80℃作为单因素试验的最佳提取温度。

图3 提取温度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2.2.3 料液比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4 可知,料液比在 1∶15~1∶25(g/mL)时,刺五加多糖的提取率是逐渐增加的,1∶25(g/mL)时多糖的提取率达到了 16.87 mg/g, 但是超过 1∶25(g/mL)以后,多糖的提取率反而下降。因此,选择最佳的料液比为 1∶25(g/mL)。

图4 料液比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2.2.4 提取次数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通常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多糖的提取率逐渐升高。由图5可知,提取1次、2次和3次,多糖的提取量分别是12.59、19.77、22.36 mg/g。所以,选择3次作为最适提取次数。

图5 提取次数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2.3 正交试验结果 正交试验与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和表3。通过极差分析显示提取温度的R值最大,为4.941,其次是提取次数。根据R值的大小判定,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通过方差分析可知,F(A)< 0.05,F(B)< 0.05,即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对刺五加多糖的提取率影响显著。因此,最佳提取方案确定为A3B3C2D3,即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温度为 90 ℃,料液比为 1∶25(g/mL),提取时间为 2.5 h。

2.4 验证性试验结果 在提取温度90℃、料液比为 1∶25(g/mL)、提取时间 2.5 h、提取次数 3 次时,刺五加多糖的提取率为23.95 mg/g,RSD为1.98%(n=3),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故该条件即为刺五加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

3 讨论与结论

刺五加是长白山地区大宗地道中药材,其药用价值高,需求量较大。传统的饮片利用浪费较大,对刺五加原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研究,可提高药材利用效率。刺五加多糖具有免疫增强和抗疲劳、抗氧化作用,是理想的免疫增强剂(刘树民和张娜,2014)。如能对刺五加及其有效成分——刺五加多糖进一步提取和纯化,提高其纯度,将对刺五加制剂的研究及临床疗效产生巨大的影响。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表3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

由于影响刺五加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有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炮制方法等(孟凡欣等,2005)。本试验重点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刺五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刺五加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获得的多糖含量达到23.95 mg/g。

[1]龚婧如,王书芳.刺五加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2,43(12):2337~2341.

[2]姜琼,谢妤.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方法的改进[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316 ~ 318.

[3]刘树民,张娜.刺五加多糖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4,31(2):116~119.

[4]孟凡欣,蒋朝军,于笑坤,等.刺五加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工业技术,2005,26(7):110 ~ 111.

[5]田志浩,马长华,黄颖.刺五加镇静抗疲劳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9):38 ~ 42.

[6]王洪连,明光君,谭琦玲,等.刺五加活性成分提取与保健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吉林畜牧兽医,2007,237(12):17 ~ 19.

[7]王瑞强,常晓强,温占勇.刺五加水提物的抗急性炎症及免疫增强作用[J].天津中医药,2013,30(2):109 ~ 111.

猜你喜欢
刺五加苯酚葡萄糖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3-氟-4-溴苯酚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0:54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中国乳业(2016年4期)2016-11-07 09:50:27
刺五加多糖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HeLa细胞凋亡
中成药(2016年4期)2016-05-17 06:07:59
负载型催化剂(CuO/TUD-1,CuO/MCM-41)的制备及其在一步法氧化苯合成苯酚中的应用
合成化学(2015年4期)2016-01-17 09:01:27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肿瘤影像学(2015年3期)2015-12-09 02:38:50
4-(2,4-二氟苯基)苯酚的合成新工艺
上海建苯酚丙酮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