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早期罗斯金艺术思想在中国的译介

2015-12-25 05:18郑立君��
艺术百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译介思想艺术

郑立君��

摘 要: 20世纪早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不少学者对罗斯金艺术思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译介,其中刘思训、丰子恺和彭兆良等人的译介内容较多。译介罗斯金艺术思想之目的,既是其艺术思想本身的价值体现,也是当时中国文化艺术变革与发展的需要,即把其艺术思想作为文化艺术变革与发展的诠释,目的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大部分人只是把其作为近代西方文学、美学、美术和设计等史论的一部分简单介绍、转译和选译,总体上存在着译介粗略、印象式评价等局限性。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艺术史;约翰·罗斯金;艺术思想;译介;方式;内容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是被公认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批评家、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其艺术思想丰富广泛,早在20世纪早期就不断地被译介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众多国家,并对世界艺术发展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罗斯金艺术思想何时被译介到国内、在20世纪早期的译介方式、内容、目的和局限性与原因等,鲜有考证与研究。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一、译介方式与内容 罗斯金艺术思想在中国较早译介的文献是1903年社会学者罗大维译日本学者村井知至著《社会主义》。即在该书第六章“社会主义与美术”中,作者简要地介绍了罗斯金与莫里斯两人倡言振兴美术与手工艺、改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罗斯金的《近代绘画》等思想内容①。该书研究的是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相关问题,罗斯金与莫里斯的思想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语原文表述如何,难以考证。罗大维的汉译语言是文言文,其中有些关键词应该是音译。如把约翰·罗斯金译为“觉兰斯肯”、威廉·莫里斯译为“威廉孟利”、牛津大学译为“窃刺克士法度大学”、《近代画家》译为“《安刺基士兰士托》”等。也有些句子表述可能是作者的理解偏差,也可能是罗大维的翻译扭曲了原文原意之故。如说“兰斯肯者,为复古主义;孟利者,为革命主义。一抱保守的思想,一抱急激进步的思想者”等,显然未能完全理解两人希望复兴传统艺术与手工艺和建立“乌托邦”的社会主义等基本思想。这是目前笔者查阅到的罗斯金艺术思想在中国较早译介的文献史料。此后至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人文社科领域出现了不少译介罗斯金艺术思想的学者与文献,其中大部分学者在西方文学、美学、美术和设计等史论著作、译作或文章中,简述、转译、引证较多。较具代表性的,如:1913年李叔同在《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文章中,简论了罗斯金被时人称为19世纪的预言家、英国美术评论之先辈、代表作《近代画家》主张自然主义等思想②。1919年,李大钊在《阶级竞争与互助》文章中,引用罗斯金的“竞争的法则,常是死亡的法则。协合的法则,常是生存法则”观点,论述了“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根萌,都纯粹是伦理的。协合与友谊,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的社会主义思想③。1920年,他又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演讲中,用了较大篇幅介绍了罗斯金的出生、成长过程、性格特征和恋爱史等生平事迹,分析了其著作《近代画家》《建筑之七灯》《威尼斯之石》《拉斐尔前派论》和《芝麻与百合》等主要艺术思想观点,以及阐述了罗斯金的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观、阶级斗争思想和组织圣·乔治社之乌托邦实践等美术经济思想观念④。1925年,鲁迅在《出了象牙之塔》中,译介了作者厨川白村对《近代画家》等著作的赞赏,罗斯金出了“象牙之塔”而谈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论述、“艺术的民众化,社会化”问题的探讨,以及评价罗斯金的经济学说“有千古的卓见,含着永久的真理”,等等[1]。1927年,欧阳兰在《英国文学史》中,叙述了罗斯金与卡莱尔一样“反对当时的物质主义”,两人的生活境况、兴趣倾向、艺术表现体裁的不同,以及介绍了罗斯金的艺术批评、社会改造和文体风格等[2]。1932年,徐朗西在《艺术与社会》中论述道:“若英国之罗思敬氏把美的创作和事业,合而为一,以艺术连结宗教道德经济,当做人类生活活动之根本,与个性以万能之权,而更以美的调和、发展、活动,当作人生唯一之幸福。氏之主张,真示人以人道之理想。而惟说明人道者,几真是国家之精神。”[3]同年,朱光潜在《谈美》之《美感与快感》《自然美与自然丑》《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三篇文章中,均引用了罗斯金关于美感与快感、典型美与生命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思想作为批评对象⑤。1934年,陈之佛在《欧洲美育思想的变迁》文章中,论述道:“英吉利的路斯金(Ruskin),素来认清美术的价值,并倡导美的教化的必要。”“威廉莫理斯(W.Morris)追从路斯金之说,而应用于工艺美术制作方面,盛唱以工艺美术为国民的美术。”[4]等等。1937年,金东雷在《英国文学史纲》中介绍了罗斯金的艺术生涯,强调艺术创作的自然精神,评论了其艺术思想内容与社会改造精神等[5]。事实上,在当时不少有关这类译介和研究文献中,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或多或少地简介、转译和引论罗斯金艺术思想的某些内容。虽然有些人译介内容较多,有些人把其作为批评对象等,但总体上从属于这种译介模式。直接译介罗斯金艺术思想的学者与文献很少,且均选译的是罗斯金《近代画家》的片段内容。据笔者的有限资料查寻,仅见1927年刘思训译《罗斯金的艺术论》卷一、1928年丰子恺译《拉斯金艺术鉴赏论》上、下和1929年彭兆良译《近代画家论》。刘思训译的卷一中,除“罗斯金传略”外,共分十二个部分:(一)群众意识的评价、(二)艺术之伟大、(三)美、(四)崇高、(五)艺术界之环境、(六)大空、(七)上层云、(八)中层云、(九)下层云、(十)山与平原、(十一)山雪和(十二)水之奇迹。传略是其对罗斯金生平与艺术思想成就的简单综述,其余选译的是罗斯金《近代画家》中关于艺术与自然之真理等思想片段,译文中间接地加入个别注释。如果从其译后记看,他可能选译了《近代画家》五卷本的不少内容,且译介时间较早。即其说:“原文共分五卷,我的选译,也分五卷,在此与诸君相见的是第一卷,二三四五卷,一俟有机会,也得跳出世来。”“二三四五卷”后来是否出版,有待进一步考证,笔者现查阅到的只有这一卷。接着他又说,“现在理出这十二篇旧译印在这里”,可知他的选译应在第一卷出版之前均已完成[6]。丰子恺译介的是第三卷的前两章,包括“译者序言”、“一,论对于大艺术的世评”和“二,论现实(Realization)”三部分。主要有艺术创作与自然、艺术的真实模仿与艺术创造想象的重要性、绘画与诗歌艺术创作的比较等内容。这部分也如其“译者序言”所说:“不仅就绘画,而纵论艺术全般的诸紧要问题,又处处与希腊及中世相比较而阐明近代艺术的特色,尤为有名。”[7]彭兆良的选译共分上下编:自然鉴赏,包括(一)天空、(二)云、(三)山雪、(四)水之瑰丽(附海之天使);自然在艺术上的地位及其美观念的变化,包括(一)希人对于神之观念、(二)荷马底风景、(三)中世纪时底自然观、(四)近代底风景、(五)司各德底自然观。主要译介的是罗斯金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和希腊人的神话观念、中世纪的自然观等内容[8]。三人的译介语言均为半文言半白话,虽然语言表达各有不同,但都能通俗易懂地译出了原意。

二、译介之共性目的 国内学界对罗斯金艺术思想的译介均有一定的借鉴目的。其艺术思想作为西方文化艺术思想学说之一被译介到中国,既是时代潮流使然,也是学者借鉴其积极价值,作为中国社会和文化艺术变革与发展的诠释,应该是当时学界译介的共性目的。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和文化艺术都处于剧烈变革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界译介引进西方优秀文化艺术思想,不仅成为变革传统社会和文化艺术、促进社会和文化艺术现代化发展的手段,而且也是当时学界的重要潮流。如:当时中国文化艺术界乱象丛生,有些艺术家妄自尊大,高高在上,自命不凡,脱离现实社会生活;有些艺术家对文化艺术发展方向迷茫,乃至在艺术创作上固步自封;有些艺术家盲目抄袭或照搬西方文化艺术。“古板闭塞,虚浮,自大,好名利”,是“中国多数艺术家的精神的缺陷,也就是艺术不健全的主因”[9]。而广大民众不仅得不到艺术享受,甚至“尚有不解艺术为何物,不知艺术运动是怎么一回事!”[10]等弊病。从这方面考量,译介罗斯金艺术思想借以促进中国社会和文化艺术变革与发展,应该是众多学者的共同译介目的。罗斯金艺术思想有诸多可取之处,如:他认为无论纯艺术还是实用艺术,其最大功能在于为人服务,对社会发展有益,“艺术的全部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真正地符合真实,或者是否真正地适用”,不管艺术有多么美,多么使人难忘,都要“明白无误地反映真实,具有服务的功能”等。[11]“符合真实”、“真正地适用”和“反映真实”,即是说艺术既要符合、反映自然之真,也要符合、反映广大劳动者的生活真实。“伟大的画家呈现在你眼前的总是自然艺术,而不在意其是否会遭受非议。”“所有伟大的装饰艺术,不管是什么,都建立在工匠描绘人物时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最优秀的学派的成员对自己在周围活生生的自然中所看到的一切的描绘上。”[12]“服务功能”即是纯艺术和实用艺术要为人人所享有,要有改变社会的不公平、促进社会人人平等的社会功能。

尽管罗斯金艺术思想有其理想化、矛盾性,尤其是其希望回到中世纪的艺术思想理论并还为此进行他的“乌托邦”的社会主义实践等方面,不适合当时中国文化艺术变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但他关于纯艺术与实用艺术要表现自然之真实、对社会有益、为广大民众服务和希望用艺术来改变社会不公平、倡导人人平等的艺术思想理论,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化艺术变革与发展,不无借鉴价值。因此,无论上述学者们的简述、转译、引论,还是直接选译等,都应该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借鉴思想。如李大钊很推崇罗斯金的艺术思想,多次在文章和演讲中引用其关于要使人民大众在劳动中得到艺术享受、用艺术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建立艺术的社会主义思想:“一国美术品,仅供上流阶级独自享乐,此种美术品之功用,不能普及人民,此国家一定灭亡”,社会进步“宜在美的感受能力之增加”,“社会主义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法则,促进社会改良的制度”[13]。彭兆良在“译后”中评价说:“罗氏的懊丧,有他更伟大的见解,他从四十岁以后,便走出象牙之塔,而作实际运动。所谓‘艺术之宫里的东西,果被他当作‘美而无用的东西看待着了。”“他的艺术批评,造成西洋画史上‘先拉飞派运动,将诗与画与美联合在一起;他对于自然美的解释的条例,常被以后的画家奉为‘至宝。即他的书,他的作风,亦被人视为‘得未曾有。公认他为诗的散文大家。”[8]从李大钊、彭兆良等人的话语中都可见学者们的译介显然都有着借鉴目的性。相比之下,丰子恺译介的借鉴目的更为明显。如他在“译者序言”中开篇即说:“惟人们看画的时候都有‘如生的要求,是极普通的事实。非美术家的而又无思虑的一般人,看画时往往第一注意其事物描写的像不像,而即以像不像作为美不美的批评的根据。”“这一般人的看法当然不是正当的艺术鉴赏的态度。这篇译文,开始讨论于艺术的世评,结局归着于这问题的讨论。”“Ruskin的名著《近代画家》(Modern Painters)前后共五卷,是为他所崇拜的英国风景画大家Turner辩护,而论述美术的根本原理的。敬虔真率,平明深远,实为美术上永远常新的宝典。”[7]丰子恺的这些说法,不仅显示出了其与罗斯金教导艺术家如何艺术创作、如何教会普通民众欣赏艺术等思想共鸣,而且反映出了他对当时中国人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思想不健全等现象的焦虑。如1936年他在《艺术与人生》序言中说:“艺术非专科,乃人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晚近世变多端,人事繁琐,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于生活之一隅,而丧失其人生之常情,于是世间所立‘艺术为专科,而称专长此道者为‘艺术家。盖‘艺术与‘艺术家兴,而艺术始衰矣!出‘艺术之深宫,辞‘艺术家之尊位,对稚子而教之习艺,执途人而与之论美,谈言微中,亦足以启发其生知之本领,而复归其人生之常情。是则事事皆可成艺术,而人人皆得为艺术家也。”[14]可见,其译介的目的是借之以告诫中国艺术要走出象牙之塔,为人人享有,为社会发展服务。当然,有不少学者如罗大维、鲁迅等都是转译国外学者对罗斯金艺术思想的简述或讨论,是一种间接性的借鉴。也有的如刘思训直接选译出版卷一之目的,可能也有生计等原因。如其在“译后”中说:“近来生活要由自己料理了,虽无处家人情种种的苦衷,但个人的衣食,也够我烦了。现在理出这十二篇旧译印在这里,不消说是过不去而出的一举,所以明知错误不鲜,也便不顾了。”显然有着其生活窘迫,出版出来赚些稿费,补贴生活原因⑥。但如果从之前他过着“素以落拓为生活上策”,别人骂他“好吃懒做,浮荡轻佻,没有出息的青年”和“不觉得羞耻,反以为快乐”[6](p.69)的衣食无忧的生活推测,他的翻译思想行为也应该是从属于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化艺术变革与发展的需要大潮流的。

三、译介局限与原因

尽管罗斯金艺术思想在中国20世纪早期译介的借鉴目的明确,但却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大部分学者仅在上述一些史论文献中较简单地介绍、转译或引证其艺术思想的某些内容。如上所述,尽管罗大维、李大钊、鲁迅等人较多地译介了罗斯金关于艺术与社会主义、经济学等思想内容,但却是一种转译或间接译介;徐朗西较多地论及了罗斯金关于美与艺术创造、艺术与宗教、道德、经济等内容,然而却是简单的概括;虽然金东雷介绍与评价较多,但总体上他是把罗斯金艺术思想置于维多利亚时期文学发展史的大背景中讨论的,强调的是其文学天才,而非重点探讨其艺术思想内容与本质等。有的仅仅在著作、文章中提及,也有些学者的译介内容相似,甚至雷同,有相互转抄之嫌。

其次,在直接选译方面,虽然刘思训、丰子恺和彭兆良直接选译了罗斯金《近代画家》中的一些内容,但都是从绘画艺术思想出发,重点选译的是其论述艺术与自然关系部分,而对他的《建筑之七灯》《威尼斯之石》等著作、批评文章和演讲稿等文献,较多论述希腊和中世纪艺术与手工艺、艺术与社会教化、艺术与社会改革思想等方面的思想内容译介较少。

再次,也是最为明显的局限是罗斯金关于古代建筑保护、现代设计和手工艺发展方面的思想内容译介非常少见。即使在当时中国艺术设计学界如陈之佛、雷圭元、庞薰琹等一些著名艺术设计家在众多关于西方艺术设计等著述与文章中,也较少提及,更未见有直接译介的学者与文献。尽管罗斯金倡导复兴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和手工艺术,希望藉此替代大工业化生产方式,希望建立“乌托邦”的社会主义等思想,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看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撇开这些方面,实际上罗斯金的这些思想都是在当时机器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传统艺术与手工艺遭到破坏、艺术与设计混乱、商业主义盛行和社会贫富严重分化的话语中产生的,他重提和提升传统艺术与手工艺的价值与地位,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尤其是他痛斥大机器生产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污染,淳朴宁静的传统乡村生活方式遭到破坏,奢靡浮华的维多利亚艺术与设计风格泛滥,艺术与设计华而不实,缺乏创造个性,工人和手工艺人被机器奴役而失去了自由与自我意识等,而积极推崇业已衰落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等艺术与手工艺,并提出了有说服力的、较全面的论说,不仅是罗斯金艺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积极价值,而且对当时及其后英国和世界艺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传统手工艺继承和社会改革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当时中国人文社科学界对罗斯金艺术思想却缺乏全面和更多的关注与译介,这是20世纪早期中国人文社科学界对罗斯金艺术思想译介局限性的显著表现。罗斯金的艺术思想非常丰富,仅简单介绍、转译、引证和选译都不能窥其全貌。中国人文社科界的这种译介思想的方式与内容的局限性,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罗斯金希望回到欧洲中世纪社会和用传统艺术与设计等变革社会的“乌托邦”理想等因素,不能完全符合当时中国文化艺术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这个时期中国人文社科学界对国外艺术思想理论等译介存在着粗略和印象式批评思想方式等弊端,都是译介的局限性原因,其中前者应该是重要因素。如从当时中国艺术设计与社会发展关系方面看,当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膨胀,大工业化生产发展迅猛,现代艺术设计发展方兴未艾,而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基础极其薄弱,传统手工艺急剧衰落,现代艺术设计处于萌芽发展时期。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急需发展的是现代工业化大生产和现代艺术设计,急需增强设计产品的世界竞争力,提高国民经济,促进民生发展。虽然也提倡振兴传统手工艺等,但毕竟发展现代工业化大生产和现代艺术设计成为主要势头。而罗斯金希望回到欧洲中世纪社会和用传统艺术与手工艺设计等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建立“乌托邦”的社会主义等思想,显然不是中国需要的。除此,译介局限性也与全部译介罗斯金艺术思想的工作量大等原因有一定的关联。如刘思训在“译后”中说:“关于原著的范围与目的,我现在没有胆量详述”,“我选译的范围是限于罗斯金的艺术思想,及其对于自然的研究,至于他的批评文章,我一篇也没有译。所以我把这译本叫作《罗斯金的艺术论》”[6](p.70)。但这不是主要的因素,因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译介应该是主要动力。综上所述,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人文社科学界,大凡译介或研究近代西方社会、文学、美学、美术和设计等史论文献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罗斯金艺术思想的某些内容,虽然有着借鉴其艺术思想促进中国社会和文化艺术变革与发展的目的性,但大部分人只是间接的或蜻蜓点水式的译介,总体上存在着粗略译介与印象式评价特点和译介内容与研究较少等局限性。罗斯金艺术思想中有诸多的积极价值,对当代与未来的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与社会发展等,仍然可资借鉴,值得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贾明哲)

① [ZK(#][日]村井知至著,罗大维译《社会主义》,广智书局,光绪二十九年(1903)版。《近代画家》也译作《现代画家》、《近代画家论》等。下文引用文献中出现的罗斯金、罗思敬等译名和《近代画家》、《建筑之七灯》等著作名称,均保持文献的原译名称,不作统一使用。

② 《白阳》诞生号,1913年5月。

③ 该文署名守常,原载1919年7月6日《每周评论》第29号。另见《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以及《李大钊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④ 参见《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据文集编者注,李大钊的这个演讲是余姚邵纯熙的一篇笔记稿,署名:李大钊教授讲演。讲演的具体日记不详,根据李大钊同志的活动判断,大概是1920年下半年在北大经济系开“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课时讲的内容。这篇记录稿是方行同志提供的,并由他和顾廷龙同志校订过,1984年刊印时,又由杨芹同志作了文字整理。从李大钊对罗斯金艺术生平和思想观念的介绍与分析看,其对罗斯金的艺术思想持推崇态度,拟另文详论。

⑤ 参见朱光潜《谈美》,开明书店,1933年版。就目前笔者掌握的资料看,尚未见朱光潜关于罗斯金艺术思想的其他译介文献。他对罗斯金艺术思想的批评观点之商榷,参见刘须明《论朱光潜对约翰·罗斯金美学观的批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⑥ 因为在民国时期特别是二三十年代翻译出版稿费是比较高的。

参考文献:

[1][日]厨川白村著,鲁迅译.出了象牙之塔[M].北京:北新书局,1925.

[2]欧阳兰.英国文学史[M].北京:京师大学文科出版部,1927.167-169.

[3]徐朗西.艺术与社会[M].北京:现代书局,1932.66.

[4]陈之佛.欧洲美育思想的变迁(第1卷)[J].教育丛刊,1981,(02).

[5]金东雷.英国文学史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357-365.

[6]刘思训.罗斯金的艺术论(卷1)[M].上海:上海光华书局,1927.

[7]丰子恺.拉斯金艺术鉴赏论(上)[J].贡献,第3卷第1期.

[8][英]罗斯庚著、彭兆良译.近代画家论[M].北京:中华新教育社,1929.

[9]林文铮.《何谓艺术》“绪言”[A].亚波罗·第14期“中国艺术出路专号”[N].1935-11-01.

[10]李朴园.谈谈艺术运动[A].范祥善.现代新文库之现代艺术评论集[C].北京:世界书局,1930.

[11]John Ruskin,Selection from the Works of John Ruskin.Ed.ChaunceyB.Tinker.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Riverside Press,1908,p.257、258.转引自刘须明.约翰·罗斯金艺术美学思想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4.

[12][英]约翰·罗斯金著,张翔、张改华、郭洪涛译.艺术十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09-319.

[13]李大钊文集(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4]丰子恺著、丰陈宝校订.艺术与人生(原版序)[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226. ]

猜你喜欢
译介思想艺术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发布
纸的艺术
传播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的译介模式与翻译策略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