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鸿慧
摘 要:“微课”的应用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很多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没有把握“微课”的本质功能,“微课”偏离目标与重点,从而让小学生的文本对话缺失指向性和针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微课”要能为小学生与文本对话服务,要通过“微课” 拉近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距离、推进文本对话、拓展文本对话的视野。
关键词:阅读教学 对话 微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B-0033-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小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是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在网络时代下,“微课”走入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 的应用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也出现了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微课”是否变成了变相的语文灌输?“微课”是否限制了小学生文本对话的空间?“微课”是否阻碍了阅读课堂的生成?“微课”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不仅仅要把“微课”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工具,还应该借助“微课”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对话,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进行合理运用。
一、“微课”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课”就是指采取以视频为载体的记录方式,录制的关于文本的知识点或者是课堂教学某一个环节的微视频,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一种具有网络性质的课程资源,具有短小精悍、开放灵活的特点。“微课”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以下教学价值。
(一)“微课”素材的生动性能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
“微课”素材由于融合了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元性的素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运用,能够有效地把原来课文中静态化的文字进行动态化演绎。因此,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能够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小学生高效的文本阅读打下情感基础,这是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无可替代的。
(二)“微课”内容的多元性能弥补语文教材资源的不足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涉及到各方面的知识点,引导小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多元性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但是,语文教材资源不能有效满足语文阅读教学的这种需求,“微课”在内容上具有多元性,能够有效弥补语文教材的这种不足。
(三)“微课”形式的简短性能够引导小学生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微课”是根据阅读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录制的引导小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的3~5分钟长的视频资源,具有简短性的特点,因此,能够有效地引导小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从而让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让文本阅读更高效。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存在的问题剖析
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往往没有把握“微课”的本质功能,导致“微课”缺乏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功能。
(一)偏离目标,文本对话缺失指向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及应用要紧扣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引导小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但是,现在一些教师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微课”设计,从而导致小学生文本对话缺失指向性。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这篇阅读课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进行把握。但是,一位教师给学生制作的“微课”直接把西沙群岛的风光图呈现给学生,根据不同的画面概括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这个“微课”确实能够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然而,学生在形象、美妙的图片中会忘记体验文本的语言魅力,失去了文本对话的指向性。
可见,“微课”应该是引导小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不能因为追求“微课”的漂亮而把阅读教学的本质丢失了,这样的“微课”运用是得不偿失的。
(二)偏离重点,文本对话缺失针对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制作要基于文本重点,这样,才能引导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往往想把整篇课文内容在“微课”中进行呈现。这样就导致小学生的文本对话缺失针对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微课”设计中,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呈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引出课文内容,整个“微课”中没有一个导读问题,也没有学法指导。这样的“微课”只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变相呈现,因此,并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小学生与文本对话。这篇阅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受桂林山水的“奇、秀、险”与“静、清、绿”,因此,在“微课”制作中只要围绕桂林的山的特点切入就行了,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引导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文本对话。
三、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的设计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微课”要能为小学生与文本对话服务,要通过“微课” 拉近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距离、推进与文本对话、拓展与文本对话的视野。
(一)借助“微课”,拉近与文本对话的距离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学生是比较陌生的,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阅读距离,小学生就不能有效地与文本对话。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这些课文内容设计能够让小学生进行直观感知课文内容的“微课”,从而有效地拉近小学生与文本对话距离。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这篇课文对香港的公园美和街市美进行了描写,从而呈现了“东方之珠”的美丽奇景。小学生在读到这篇课文时,很容易对香港产生向往之情。但是,小学生一般没有去过香港,因此,对于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并不能进行有效感知。在本课的“微课”制作中,笔者截取了《你好香港》这一电视纪录片中的相关片段,在这个视频片段中,以简练的文字、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全港三大闹市之一的铜锣湾,让学生很快地沉浸在了“东方之珠”的美景中,对香港这座著名城市有了直观而生动的认识。
(二)借助“微课”,推进与文本对话的进程
所谓与文本对话的进程,就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语言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与文本对话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对阅读内容的对话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他们阅读的质量。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精巧,给小学生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静态的文字描述不论多么生动,对阅读者来说都是抽象的,针对课文中的文字描述设计“微课”能有效地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从而有效地推进小学生与文本对话。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阅读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展开想象,从而对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对话的难点是引导小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景色美,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作者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写作技巧。这篇课文的教学,如果采取传统的讲解方式,小学生是不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体验的,也是不能有效地引导小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因此,教学中,笔者在“微课”中给小学生呈现小兴安岭的图片、视频等。通过这个“微课”就能给学生呈现小兴安岭的美景,将课文中静态的文字情境化,小学生就能在“微课”中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的朗读富有感情色彩,让他们在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小兴安岭景色之美,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简练、生动与巧妙。
(三)借助“微课”,拓展与文本对话的视野
所谓与文本对话视野,就是指阅读者阅读范围的宽窄程度,与文本对话视野是阅读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与文本对话视野广阔就能有效地进行高品质的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小学生的与文本对话视野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仅仅依靠文字呈现,小学生很难形成广阔的阅读视野,小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多元化解读,才能使自己的阅读视野得到拓展。因此,“微课”中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链接影视资源,使单一文字呈现多元化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对家乡桂花雨的描写,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在这个过程对家乡的迷人景色进行了诗化。整篇文章中,在字里行间弥漫着桂花的香气。特别是课文“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把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思乡之情是琦君散文的一大特色,她在散文中把怀乡忆旧的文风独树一帜。但是,小学生如果仅仅读这篇课文是远远不能体验到作者的这种文章特性的。因此,笔者在“微课”中整合琦君散文的特点,给小学生呈现了作者《家乡味》《烟愁》《写作回顾》等片段而成的“新散文”。这样,通过“微课”就能有效地拓展小学生的与文本对话视野。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微课”的功能,要充分发挥“微课”引导小学生进行与文本对话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微课”拉近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距离、推进与文本对话、拓展与文本对话的视野,从而让阅读教学走向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刘丽娜.让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闪光[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
[2]李婵娟.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4).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