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校本化 多元育人显特色

2015-12-24 03:35聂秀娟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会育人德育

聂秀娟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是鸡西市的一所公办中学,曾经被公认为薄弱学校,遭遇过生源数量和质量双降的困境。低谷时,高中每个年级只有一百多学生,面临撤并的尴尬境地。然而学校通过大胆改革与实践,以“构建德育工作课程化、特色化”为突破口,找到了发展出路,经过8年努力,实现了由薄弱学校向鸡西市窗口学校的华美转身。高中生源由低谷时的457人发展到如今的2 100多人,升学率连创新高,学校目标考核连续四年全市排名第一。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特色学校创建示范基地、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黑龙江省多样化特色化试点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省“三育人”先进集体、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省艺术体育基点校、省课改先进学校、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学校、省行风建设满意学校、省和谐校园等诸多称号。取得的这些成绩与十九中人艰苦的耕耘和深情的播撒密切相关,亦得益于十九中人在逆境中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创新实干精神。

●树立了“育人从‘心开始”的理念

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我们发现学生“学不好做不好”的根源在于不愿意做,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持久去做一件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和不愿意做的事情。真正有效的育人方式,必然有一种精神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影响其心灵,并统摄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从满足每一名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针对学校生源实际,确立了“育人从‘心开始”的理念,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变“说教式”为“活动式”,开发并实施了德育课程,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尝试中升华。

●构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健全人格、积极心态和抗挫折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基础。让学生掌握适应未来必备的方法和技能,提高生存本领。让学生变成一个快乐的人、一个积极的人、一个热情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有自信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构建了系列化的德育课程内容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展开全面调查,依据现代学生应具备的素质,针对学生现状,在不同的学年段设定了“八个模块”内容,即学会自立、学会自信、学会自理、学会感恩、学会规划、学会交往、学会适应、学会自强,旨在呼唤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每个模块下设十个教育主题,各主题均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及活动目标。如“学会交往”模块,通过设计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等主题,让每个学生不但懂得交往的重要性,而且学会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愿意付出自己的爱和友谊。

●构建了多元的课程载体

我们把多元课程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支点,深度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实行“五课推进”制。通过每双周一节的“情感体验课”,让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通过每周一节的 “动手实践课”,促使学生道德行为发生变化,解决实际行动问题;通过每月一次的“拓展训练课”提升学生道德智慧,打造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通过开设“教练技术课”形成多方育人合力,解决班主任教师和家长如何开展教育的问题,班主任双周上一节,家长每月上一节;通过双周一节的“自我管理课”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这“五课”都是围绕“八个模块”主题开展的,形成了协同立体式教育模式,使得育人工作效果显著。

一、注重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开设了“情感体验课”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要开启学生的道德智慧。只有关注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因为,一旦“心”的问题解决了,人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开发了“情感体验课”,在课堂上,教师抛弃了传统的“说教式”育人方式,不是把日常行为规则强加给学生,而是重视情景创设,将音乐、视频、情景剧、角色互换等活动形式引入情感课,注重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然后,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分享内心的感受,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开放式德育课堂模式,即“参与—体验—交流—分享”,积极创设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注重情境营造,注重和学生共情,让师生在参与中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迸发生命的激情,在体验中作出道德判断,在交流中提升智慧,在分享中升华情感。

1.参与是情感体验课的前提。每次课都要设计热身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使他们迅速进入情境。如本校付文霞老师在“学会规划”模块中为《我与成功有个约会》一课设计了“与豆共舞”环节,把绿豆放在学生的鞋中,大家随音乐共舞,之后,全班参与讨论硌的感受,并积极进行联想,联想到现实中、思想上有关硌的感受等。参与贯穿课的始终,体现在各个环节,包括情景剧排演、活动比赛、参与讨论、动手制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是考证活动课是否成功的标志。教师在设计环节时就要考虑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浸润激情,享受快乐。

2.体验是情感体验课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课时要重视营造情景,通过动人的音乐和视频、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共情,感受真情。如,邹雪芬老师在“学会感恩”模块《学会理性的爱》一课中,设计了“孕妇的比赛”“妈妈的期待”和“亲子连线”等环节,让学生体验妈妈养育儿女的艰辛。当三位学生的妈妈在视频中动情地读着写给孩子的信,诉说着不为孩子所知的艰辛和期待时,配着妈妈工作时的场景,学生的眼睛湿润了,大家动容了。进行到“亲子连线”环节,第一个跑上来的鑫鑫同学,抢过电话,哽咽着和母亲连线:“妈!以前的我太对不起您了,以后我再也不惹您生气了,妈……,对不起,请您原谅我! ”虽然没几句,但这可是两年来的第一次主动说话,妈妈在那边也是泣不成声。因爸妈离婚,一直记恨爸爸,并多次离家出走的子烨,两年来第一次给爸爸打电话,电话那边没有人接听,他淌着泪水接连拨了几次,当电话那端传来子烨爸爸的声音时,全班学生沸腾了,当子烨说出“爸,对不起,我爱你”这句话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喊着:“爸,对不起,我爱你。”爱的语言在班级回荡,感天动地。我们知道,只有方法得当,教育才能真正触动学生柔软的心灵。endprint

3. 交流是情感体验课的升华。集体的力量最能化解问题,在活动课中,学生在交流中辨别是非,修正自己的思想。如商晓辉老师在“学会交往”模块《学会沟通 让心靠近》一课中,设计了游戏“信任之旅”、小品“天堂和地狱”、无私心语、友谊无价四个环节。这节课最初的设计源于班中小铭与小毅产生矛盾的案例,虽然班主任老师找当事者谈过几次话,但都没能解开他们的心结。而在此课“无私心语”环节中,老师让学生把想对发生过矛盾的同学说的话写在卡片上,之后交流。当小铭与小毅手握在一起时,班级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彼此读着对方滚烫的文字时,二人相拥而泣,所有的矛盾立刻消散,友谊之花重新绽放,和谐的音符再次奏响。

4. 分享是情感体验课的归宿。分享是活动课的核心所在,为此,教师适时地在各个环节设计分享过程,让情感在分享中产生共鸣和升华。在高考前最后一堂体验课上,李雪老师以《相逢是首歌》为题,设计了“寻找默契”“了解自我”“感恩他人”“珍藏回忆”四个环节。当进行到“珍藏回忆”环节时,教师让学生敞开心扉在自己设计的个性卡片上写下对同学的祝福,并把它送给自己想送的人。当教师让学生分享高中最珍贵的回忆时,学生眼睛浸满泪水,哽咽地读着同学流淌在心底炽热的语言,在场的人无一不为之动容。最后当师生流着泪诵读临别寄语时,班级充满了此起彼伏的抽泣声,同学相拥,师生相拥,场面十分感人。

二、关注学生道德行为的变化,开设了“动手实践课”

只有情感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把学生的情感内化为行动。通过每月一节的文明礼仪训练课,规范学生的坐立、行走和待人接物方式,纠正学生说脏话粗话、大声喧哗、奔跑打闹等不良行为习惯。通过每双周一节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课,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完成一项体现生活能力方面的任务,填写活动完成确认表。教会学生洗衣服、整理床铺、打扫房间等生活技能。通过每双周一节的动手实践课,即烹饪、面点、冷拼花摆、茶艺、插花、十字绣、家居维修、缝纫、个性饰品、编织、创意环保、生态体验等课程,培养学生十大生活技能,提高学生高品质生活的能力。启动“每双周周末为爸爸妈妈做一顿晚餐”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从购买蔬菜到制作菜肴的流程,并填写实践报告单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升生存本领,感受家庭温暖,树立责任意识。每年举行校园大型美食节,通过班级菜谱征集、菜质品评、实践报告评比等环节,让学生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感恩。我们连续开展了“好习惯示范生和好习惯标兵班”评比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了“百名好习惯示范生”和“十个好习惯标兵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开设了“拓展训练课”

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学业水平是未来人才必备的三大要素。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沟通、合作、交流能力,学校建立了鸡西市武警一中队、西郊生态园、动植物园等拓展训练基地,利用基地资源,开展全员拓展训练,创设了无敌风火轮、穿越死亡线、空中运动会等50多个拓展项目。基于学年、班级、小组的竞赛活动,让每个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合作的魅力、团队的力量。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让学生在体验中作出分析判断,在实践中提升人生智慧。

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开设“自我管理课”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受教育者能教育、管理自己,因此,学校将校园里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全部都交给他们自己去做,推行了“三制”管理,即班级事务学生承包责任制、日常管理班级轮流值周制、学生活动学生会统揽制。学生的大课间、日常卫生、纪律、学生会各项活动,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学校的期中考试实行无人监考制,学生都做得很好。学校还推行使用《学生365天自我管理手册》,通过清晨励语、导行阅读、分享交流、填写自我管理日志、小组会大组会等形式,让学生每天对自我有激励与反思,共同完成当天的班级管理目标和自己的当天目标。在班级推行“八个一”活动,即“每日一诺、每日一歌、每日一背、每日一记、每日一写、每日一善、每日一感恩、每日一反思”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五、强化教育合力作用,开设了“教练技术课”

教师和家长是学生好习惯养成的核心力量,家校互动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通过每月一堂家长培训课,指导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保持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作用。每月下发家庭教育主题和主要任务,如指导家长每日三问、说(写)一句鼓励孩子的话,做一件让孩子感动的事,等等,指导家长做孩子正能量的支持者。学校围绕鼓励欣赏策略、民主管理策略、情感沟通策略、自我管理策略等 “八大主题”,开展班主任专题培训,全年十五期。开放式、对话式的培训模式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的育人智慧。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良好的性情、修养乃立身之本,培育孩子良好的道德、气质,以及对生命的领悟,这是德育的努力方向。在德育的探索与实践中,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通过挖掘学校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发适合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德育课程,并有意识地将鲜活、更具生命力的元素融入到校本课程建设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德育课程体系,变高、大、空的道德目标为近、小、实的生活德育,用充满诗意的教育方式贴近学生的心灵,选择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与认识规律的德育内容为他们种下生命之根,真正实现了为学生的发展“正心、壮志、强能”的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会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会尊重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