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洛士的胜利”—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海外企业投入产出比

2015-12-24 09:14:51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技术开发跨国石油

“皮洛士的胜利”—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海外企业投入产出比

2001年我国被正式批准加入WTO后,国际化成为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无法绕行的门槛。

“我国企业选择国际化源于做大的冲动。在一定程度上讲,大不一定强,但是不大很难强。由此,快速做大做强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追求的目标。”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说。

10多年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3-2012年10年年均增长达41.6%。今年前5个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的3426家境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投资278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4%。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107家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了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以来,央企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至4.9万亿元,年均增长16.4%;营业收入从2.9万亿元增至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

虽然我国对外投资增速迅猛,但从投资存量来看,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2014年初,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6604亿美元,位列全球第11位,但其存量规模仅为同期美国的10.4%,英国的35%,德国的38.6%,法国的40.3%,日本的66.5%。联合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指数(OND)排名显示,在全球128个参与国中,我国的OND为1.139,全球排名第67位。这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非常低,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效益较差,严重缺乏海外投资的所有权优势。

被石油业称之为“中国并购时代”的2009-2013年,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海外并购金额合计超过1000亿美元,这一海外并购规模迅速将中国石油推上全球第4大油企宝座,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也成为全球一流油公司。同时,巨额投资为中国油企在海外获取“权益油”(石油公司根据油田所占股份权益分成获取的原油,区别于市场买卖的“贸易油”)超过1.3亿吨,这是我国石油企业扬帆海外市场20多年获得的最大收益。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跨国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化程度、跨国指数、投入产出比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海外经营业绩方面,2014年我国10大跨国石油公司的海外资产和海外员工无论是规模还是占比都比上年有所上升,然而,海外营业收入的平均占比却由22.25%降至20.86%。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跨国石油公司的部分海外业务仍处于投入阶段或者投资回报率不理想阶段。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资产经营管理、运行效率越来越受到关注。2014年2月,中央巡视组在对中国石化巡视后指出了该公司海外经营资源配置管理方面的问题:一些油气项目收购程序不够规范,尽职调查不到位,有的实际运行效果和预期差距较大;资产投资回报率较低,有的多年没有产出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我国石油企业海外业务存在的普遍问题。

1000 亿被石油业称之为“中国并购时代”的2009-2013年,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海外并购金额合计超过1000亿美元。

今年2月,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在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表示:“过去我们决定海外投资主要看规模和区域,现在一定要看效益和风险。我们去海外收购能源资产,主要不是看贵贱,而是看能不能增值。10美元的资产跌到1美元,确实很便宜。但如果不能实现增值,投入还是打水漂,这方面我们的教训不少。”

在中国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国资委原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邵宁感慨:“央企是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但国际化经营却是央企的短板。在这方面我们走过许多弯道,交过很多学费。”邵宁的感慨,让人联想到“皮洛士的胜利”—这个一心想在地中海建立一个大国的伊庇鲁斯王子,在阿普里亚战争惨胜后,面对众多祝贺者感叹:“若是再有一次这样的胜利,我们也撑不住了!”

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投入获取高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以工业企业为例,1998-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4年,这一增速骤降至10.2%,2015年1-5月仅为5.8%。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尤其是海外企业的发展要更多依靠信息、技术和知识等新要素,利润的获取更多地依赖决策科学化和经营精细化,而这一切的前提都要建立在能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短板的基础上。

2009-2013年10月国际大型石油公司资产购并情况 (单位:亿美元)

“在微利时代,我国石油企业如何耕耘好新大陆,做好海外经营这篇大文章,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和勇气,更需要有国际化的意识和视野,要从全球资源配置的视角出发,识别主要风险并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和应对;要对标世界一流,从盈利水平、技术开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全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何曼青说。

事实上,仅从规模来看,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资产和收入规模与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不相上下。2013年,中国石油总资产规模约3800亿美元,与壳牌、BP、埃克森美孚相当;中国石化资产规模则与处在第二梯队的道达尔、雪佛龙等相当,在2000亿美元左右。作为第三梯队的中国海油,资产规模也超过1000亿美元。在营业收入方面,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分别为4676亿和3666亿美元,与壳牌、BP和埃克森美孚相当。但如果将国内外石油公司放在盈利框架上分析,差距则相当明显。

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明显落后于壳牌、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康菲石油等跨国石油公司。2013年,“两桶油”净资产回报率(ROE)分别为12%和11%,比国外跨国石油公司平均低了3个百分点。中国海油净资产回报率较高,达到17%,高于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的平均水平。从单位员工创造的收入来分析,中外石油公司差距更加明显,国外主要石油公司的平均水平是405万美元/人,而“三桶油”平均水平不到95万美元/人,前者是后者的4.3倍。

从市场竞争能力指标可以发现,我国石油产量较多,但是油品销售市场占有率却很低。国外领先的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既注重发展生产,也非常重视产品销售,在保证自产油品销售的同时,还从事原油、天然气和油品的转手贸易,所以这些石油公司在世界油品市场占有率较高,而我国石油公司油品销售规模较小。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国际范围内,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而我国石油开采技术开发经费比例仅仅1.4%,石油加工业技术开发经费不足1%,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总体来看,与世界其他国家石油产业相比,我国石油产业的总体盈利能力较弱,石油企业资本回报率仅为12.7%,仅相当于其他石油企业平均数的3/4。在资本利用效率方面,我国石油公司总资产周转率是国际石油公司平均水平的1/2,资产负债率也相对较高。我国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科技能力上基本上处于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导致技术水平指标较低的原因,是在炼油化工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石油化工工艺尚未形成成套技术,技术开发能力较差,直接影响了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0年的境外投资实践,让我国石油企业海外管理者发现,以高投入、高风险驱动的海外业务增长模式难以持续,注重投入产出比率、降低投资风险是所有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道课题。

猜你喜欢
技术开发跨国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10
奇妙的石油
采用超高速离心铸造技术开发耐磨薄壁铸管
四川冶金(2018年1期)2018-09-25 02:39:26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58
新技术开发
流程工业(2017年4期)2017-06-21 06:29:48
海底的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
留学(2014年21期)2014-05-03 06:54:24
葛兰素史克:跨国“贿赂门”
法人(2014年2期)2014-02-27 10: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