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治安管理技防建设现状浅析

2015-12-24 09:15汤宝国
中国公共安全 2015年13期
关键词:技防警务室出租房

□ 文/汤宝国

城中村改造政策背景

所谓城中村,就是“城市中的农村”,城中村是城市飞速发展,扩张带来的产物,当时各地城市管理者为了扩大城区面积,通过一条条“红线”将农村划入城市,然而相关配套建设及政策却并未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区仿佛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为此出台了很多举措,在十二五期间,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7部委联合召开了“要求各地全面落实全国资源型城市与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各类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A类,社区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以原村落居民为主,也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居住;

B类,处于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农、工居民参半;

C类,绕城公路以外区域,基本上仍保留农村结构;

对于城中村的改造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种,一类是政府牵头,由开发商进行统一规划拆迁;另一类则是社区化改造,提供配套的小区管理服务。前者是比较彻底的改造方式,会为该区域日后发展带来较为直观的好处,但在短时间容易产生过激矛盾,城中村房屋的大量拆迁将导致流动人口租房难,暂存城中村房屋不断加盖,周围生活成本提升等民生问题。相比一次性拆除这种有点“粗暴”的方式,后者则显得更为人性化,通过增加城中村基础配套设施,采用小区管理模式,配备物业公司,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障,设立社区警务室…… 通过这些举措,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矛盾。

流动人口管理概述

伴随着城中村一起出现的还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据统计,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流动人口总数不足200万,到了1990年,这个数字暴增到3000万,94年更是超过了6000万,而到了2012年,我国的流动人口超过一亿人,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及大中城市,年龄段在16~40岁之间,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为此,中央专门成立了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辖省、市、县、乡、居委会五级管理体系,但目前该管理体系还不能适应需求,除北、上、广、浙江等少数地方外,绝大多数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还是由当地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承担。

流动人口管理俨然成了各地政府及公安机关“头痛”的大事,一方面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加快了城市建设进程,而另一方面,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中村又成了犯罪高发区,流动人口管控成为城市治安的“晴雨表”。

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案例

笔者通过学习、调研,从中选取十个城市“城中村”治理作为案例,希望能够总结出一些应用共性。

郑州警方推行“以房管人”管理新模式

据统计,郑州流动人口223万,全城有228个城中村,容纳了将近90%的流动暂住人员,总间数38余万间,其中金水区城中村占总数的40%,出租房占30%。

郑州城中村租户聘用至少一名房管员,专职负责房客的暂住登记,以及出租房和暂住人口的日常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户户安装“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客户端”以及“旅馆业治安管理系统电话端”,户户与警务室联网,由房东负责对居住人员进行信息录入,并上传至派出所。

出租房必须安装监控设施,出入口、通道、楼层等安装探头,录像保存15天以上,大门必须安装磁性卡。对单位出租房,采取“单位自管式”,明确专人负责,必须通过信息系统准确登记上传信息,无系统的采用人工采集,并上报派出所或警务室。

合肥流动人口管理

现阶段,合肥各地对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主要有四类模式:

模式一:街道、社区设立服务站,实行“街所齐抓,居警共管,房主直管、代表参与、群众配合”的管理模式,对房主实行“谁出租、谁负责”的责任管理制度,将房主与租客捆绑,有效杜绝房主随意出租的情况发生。

模式二:旅店式管理,实行“来人登记、人走注销、一人一档”。

模式三:“四网一体”,织密领导网,辅之服务网、协管网以及信息网,并聘请专职协管员,对房主进行监督指导。

模式四:“颜色管理”,以社区警务室为平台,依托派综系统(各地使用系统不统一),社区负责整合,录入并更新信息,对流动人口推行分类(A类,关注户、B类,一般户、C类,放心户)、分层(不同颜色标注)管理。

厦门流动人口管理

厦门城中村采用“五个一”、“四平”模式。

“五个一”分别是一个登记本,一个管理员,一块提示牌,一个平安眼,一扇技防门;“四平”分别是平安眼、平安铃、平安街、平安员。

西安城中村技防建设

西安城区总共有187个城中村,仅雁塔地区就有67个,流动人口50万。雁塔地区实行“人防与技防两手抓”策略,形成一室(警务室)、一会(治保会)、一队(巡逻队)的人防模式,每个城中村设立警务室、治保会、成立巡逻队。并在重要路口,地段布设探头760余个,居民楼大门安装电子防盗门锁。

广州“科技围村”

广州有城中村116个。“科技围村”主要体现在依托监控探头、门禁、移动警务终端等技防手段与情报指挥,出租房管理,巡逻盘查相结合。

上海宝山城中村技防建设

上海宝山城中村采用人防、技防、物防联合的方式,外围建设高墙,内部出入口,重要路段等地部署监控探头,出租房楼门口安装电子门禁,同时配备治安巡逻队进行治安巡逻,并对出租房实行责任制管理。

深圳城中村探索“塔式”管理

在技防方面,深圳城中村监控探头的建设是政府与当地居民共同出资。人防方面采用“塔式管理”,即一个社区民警管理10个巡防队员,1个巡防队员发动10个保安员,一个保安员再管理10个楼长,楼长再发动10个信息员,层层递进,逐级管理。

南京城中村管理

南京全市有71个城中村,共有23.91万人口。南京城中村管理模式为落实“以人管人”与“以房管人”并重,通过房主对租客入住进行审核、信息录入、日常治安监督。通过房屋入住登记加强对前科人员的重点管控。同时城中村加强治安巡逻,并在重要路段,通道等区域部署监控探头。

各部门齐抓共管,涉及单位有街道、社区、治保会、居委会、楼长、治安信息员、协管员、村治保队伍、派出所等。

莲前派出所推行“门前责+网格管+外围圈”的综合防控模式

管理者以每栋房为管理单元,设立一级视频监控技防网,由房东自行管理。出租房大门设电子门禁,各楼层重点位置安装探头,由楼主出资自行安装。

对城中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由村委会在各路口、治安复杂地点、易发案部位等安装监控探头,建立二级监控技防网,与派出所社区警务室无缝对接,再由巡逻队员组成“地网”。

出租屋推行“星级”管理模式,重点(红色),二级(黄色),放心(蓝色),评价标准是该出租屋一年内是否发生治安事件。

杭州城中村管理

杭州主城区城中村主要分布在西湖区、江干区、上城区、下城区以及拱墅区。

通过对部分城中村走访得知,杭州市城中村以社区形式进行管理,设立社区警务室,负责暂住人口登记以及治安巡逻等任务。

城中村内的每幢楼门口都会贴一块二维码,里面会登记楼主及租客等信息,方便警员了解楼内人员结构。同时每栋楼的大门都安装了电子门禁系统,需要刷卡进出(社区警务室负责统一发放,成本价10元,采用30元租用形式,退房后退押金),在租客登记入住时需要到社区警务室登记暂住信息,警务室登记处有两套系统,一套运行在外网,配备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可以扫描身份证,记录入住信息,浏览门禁信息(出入门状态以及门禁设备运行状态),关联门禁及身份证等。另一套通过VPN专网与公安网对接,采用离线手工录入的形式将暂住信息录入系统,并实现对管控人员的比对(这种模式是非实时比对)。

而在警务监控室,则配备了监控监视器,实时查看重点通道治安录像,同时配备了一套“双实系统”,运行在公安网。“双实系统”即实有人口、实有房屋。

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点:

● 运用证件管理,不定期流动人口清查;

● 集中办理暂住证;

● 通过警务信息系统及时录入并比对人员信息,及时掌控重点人员入住情况;

● 完善常住、暂住库管理,推广警员手机上网查询系统;

● 完善四色预警系统,建立流动人口犯罪预警系统;

● 开展群防群治,强化技防设施建设。

调研问题解读

从粗浅的走访调研来看,现阶段很多城中村管理采用的是将农村转为社区管理,而非粗暴的拆迁,究其个中原因,城中村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故短期内不会消亡,因此市场生命周期不会昙花一现。

总结各地城中村技防建设模式,基本一致,都是监控探头+电子门禁模式,好的地方还可能配备移动执法设备或者二维码,监控探头入户的情况较少,偶尔会有个别地方采用这种模式,出资方也是户主,而且探头未与门禁联动。

海康威视作为国内安防行业的领军者,也在积极探索“城中村”的治安监控管理模式,相信不久的未来,通过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努力,能够为城中村的老百姓带来一个安静祥和的“世外桃源”。

猜你喜欢
技防警务室出租房
江苏利田科技人防技防 双轮驱动安全发展46年
“高跷楼”
智慧消防织就火灾安防网 平安建设再出发
改进TOPSIS法用于出租房源综合评价研究
甲醛超标 自如承诺首次出租房源空置30天
深入推进“放管服”加快技防工作改革
——访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指导处副处长杨世峰
高职院校社区警务室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探索
(小品)人防VS技防
浅谈博物馆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论“居家式”警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