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英霞
(利拉伐(中国))
乳房炎历来是困扰奶牛场的问题之一。资料显示,美国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20 亿美元之多。国内乳房炎发病率普遍比美国高,因此,由乳房炎所带来的损失更高。
致病菌侵入乳腺是导致乳房炎发生的直接致病因素。奶牛场使致病菌有机可乘的原因有很多,如卧床上的粪尿没有及时清理,雨季运动场中的水洼,挤奶工操作不规范,不按正规挤奶流程操作,挤奶机真空、脉动设置不正确,挤奶后药浴液保护力度不够等。
乳头药浴液作为挤奶前后的乳头消毒剂是奶牛场预防乳房炎的措施之一,有研究显示,使用挤奶前药浴可降低至少50%乳房炎的新发感染。利拉伐牛奶质量与动物健康研发中心总监Tomas Hemling认为,挤奶前药浴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环境型乳房炎,而挤奶后药浴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传染型乳房炎的传播。
乳头药浴液的使用分为挤奶前和挤奶后。挤奶前药浴主要利用碘消毒剂的快速杀菌作用,一般挤奶流程要求挤奶前药浴液作用时间至少为30 s,方可起到有效的杀菌作用。而挤奶后药浴既要脱杯后快速杀灭乳头末端细菌,防止细菌趁机通过张开的乳头孔进入乳腺,还要维持一段时间的杀菌作用,在乳头孔闭合前,保护乳头不被细菌侵入。如果药浴液在挤奶间歇也能保护乳头免受细菌污染,将能更有效地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挤奶间歇游离碘的再激活预示一种新技术的出现。药浴液在乳头上干燥后,遇到潮湿的环境,如卧床上的粪尿或运动场的水泽等,会再溶于水,成为液体,并能再次释放游离碘,保护处于污染环境的乳头不被细菌侵袭。
碘类消毒剂种类有很多,乳头药浴产品以聚维酮碘类和碘甘油类为主。随着碘消毒剂的不断发展,不同的研发机构采用多种表面活性剂作为碘的聚合物,依据不同的配方技术,开发出不同碘浓度的乳头消毒剂。但近些年,对于碘制剂的杀菌原理日渐清晰,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碘类消毒剂起到主要杀菌作用的是游离碘,游离碘含量的高低决定其杀菌效力,而不是产品标注的有效碘含量。
碘以晶体形式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碘晶体不易溶于水,且碘的水溶液很不稳定,但碘的水溶液中游离碘含量相对较高,杀菌力更强。为了增强碘溶液的稳定性,将碘与表面活性剂络合形成碘的络合物,溶液中碘的络合物与游离碘之间存在动态平衡,不同的配方技术,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不同,游离碘的释放速度也不同。游离碘释放越多,越稳定,杀菌力越强。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剂、纺织、农药、涂料、皮革、建材、造纸等行业,是一种工业用表面活性剂,在碘类消毒剂的某些产品中,也会采用NPE作为碘的络合物。
NPE在过去20~30年中,已经禁止在家居护理产品中使用,主要原因是其不可生物降解,且具有水生生物毒性。在奶牛场中,使用含NPE的清洁剂或消毒剂,可能导致牛奶中NPE的残留。在乳头药浴液中使用NPE成本较低,且碘的溶解度较高,但NPE的碘溶液对皮肤的刺激性也更强。
研究表明,因NPE的化学结构与雌性激素类似,所以它可能干扰内分泌,这对于每天大量饮用牛奶的婴幼儿影响非常严重。欧洲10年前已禁止使用NPE,美国近几年也开始关注NPE在奶牛场的残留,据中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网的文章报道:“中国等多个乳制品进口国家要求美国对乳制品的某些残留物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近期目标则是奶牛乳头浸浴液中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图1)。”
图1 奶牛乳头浸浴液中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欧洲乳头药浴液碘的使用浓度相对美国历来较低,而中国碘药浴液的使用浓度也在逐年增加,但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1 500 mg/kg的有效碘浓度30 s内足以杀灭常见乳房炎致病菌。由于出口及食品安全的考虑,美国近几年也在趋向于使用低浓度的碘药浴液。
利拉伐牛奶质量与动物健康研发中心在使用低碘浓度药浴液的前提下,致力于研发高游离碘含量的低浓度碘药浴液,其目的是为了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达到高效的杀菌作用。利拉伐专利碘再生技术(I-tech)不仅可以释放高浓度的游离碘,还可使游离碘循环再生,保证高效、稳定的杀菌作用,实现高品质、更安全的牛奶生产。
目前市场上乳头药浴产品种类繁多,且各有千秋,如何选择合适的乳头药浴液,成为困扰奶牛场的问题之一。不同类型、不同用法的药浴液,对其特性和要求也不同。表1为利拉伐牛奶质量与动物健康研发中心关于药浴液选择的建议。
表1 不同类型药浴液选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