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繁育技术研究

2015-12-24 10:20王虎诚郭同斌宋明辉杜伟胥谦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保存率

王虎诚,郭同斌,宋明辉,杜伟,胥谦

(1.徐州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9;2.睢宁县王集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繁育技术研究

王虎诚1,郭同斌1,宋明辉1,杜伟1,胥谦2

(1.徐州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9;2.睢宁县王集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利用柞蚕蛹作为中间寄主对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室内大量繁育,探讨季节性等客观因素对此生物天敌在繁育过程中寄生率、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下旬~6月上旬所繁育的周氏啮小蜂保存率较高,而7月上、中旬所繁育的周氏啮小蜂保存率相对偏低。控制温湿度、注意通风等尤为重要,能达到较好的繁育效果,取得预期的防治目的。关键词:周氏啮小蜂;天敌繁育;保存率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重要的国际性有害生物,研究发现其生物天敌种类较多。蛹期有捕食性天敌鸟类、皮蟗和蚂蚁及14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其中不少种类为幼虫-蛹跨期寄生蜂,部分种类寄生性能较好,在防治生产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1-3]。这些蛹期寄生性天敌的主要种类为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康刺腹寄蝇(Compsilura concinnata)和白蛾派姬小蜂(Pediobius elasmi)5种,其平均寄生率分别为5.88%、3.65%、2.60%、2.06%和1.84%[2]。2011年,徐州地区首次发现此美国白蛾,作为江苏北大门,引起了高度重视。规模化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等生物天敌,实行科学防控,迫在眉睫。

1 材料与方法

1.1 白蛾周氏啮小蜂生活史调查

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山东烟台和河北秦皇岛一年可完成7代。越冬代成蜂于5月上旬开始羽化,寻找寄主寄生。6月上旬第一代成蜂羽化,平均发育历期31.6 d。各代发育历期随气温高低而不同,最短的一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由于这段时间在一年内气温最高,因而历期仅有17.6 d。发育历期最长的一代是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约41.8 d。越冬代则长达7个月[4]。

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随温度不同,从卵发育到成蜂“羽化”的历期多异。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85%时,发育一代需15.7 d。

1.2 人工繁殖

1.2.1 供试蜂种、寄主及繁蜂箱

白蛾周氏啮小蜂蜂种购自山东省烟台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简称森防站),在实验室用东北大连购买的当年新鲜柞蚕蛹,在室内空调控温(24±2)℃,除湿机控制湿度RH(75±10)%的环境中进行续代繁殖。在此温度及湿度下,繁育一代约需要22 d。试验所用小蜂均为当天或者羽化次日的雌蜂。繁蜂箱采用规格为50 cm×30 cm×12 cm的木质箱体,玻璃盖封面。

1.2.2 繁育过程

(1)暖蜂。山东烟台市森防站购买的种蜂要及时逐一装瓶,棉塞封口并送往种蜂室在较低温度下控温(17℃~18℃为宜),以免提前羽化出蜂,错过繁育的最佳时机。根据林间调查的美国白蛾发育进度,推算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育时间。例如,推测该年6月26日为美国白蛾第一代化蛹盛期,那么应该在5月21日开始暖蜂,室内空调控制逐步升温至24℃,等待出蜂。此蜂羽化整齐,羽化速度快,并且羽化前完成交配,确保6月3日~6月4日开始繁育。

(2)繁蜂。根据当天羽化出蜂管数,按照5管种蜂/箱分配进行寄生繁育。提前将削剪好的新鲜柞蚕蛹(去除僵化蛹、腐烂蛹、人为损坏蛹)放置在箱体中(200头/箱),准备就绪,拉上窗帘,采用将广口瓶倒置瓶口对准箱体,迅速将小蜂均匀拍打到蛹体上,盖上玻璃盖,贴上标签(批次、时间)并转移至寄生室内,黑暗处理。

(3)暴露寄生阶段。白蛾周氏啮小蜂趋光性极强,故寄生室必须黑暗处理,以免小蜂见光大量逃逸,影响寄生效果。一般采用3 d左右的暴露期让小蜂充分寄生寄主。3 d后进行蛹蜂分离工作,即将玻璃盖打开,并撤去箱体,将柞蚕蛹转移到事先准备好的木箱盖上,仍然放置在原处,打开窗帘,进入正常发育阶段。

(4)正常发育阶段。在24℃恒温条件下,白蛾周氏啮小蜂完成一个世代发育为22 d左右。一般情况下,蛹蜂分离之后,还要进行2次认真筛选。第1次为小蜂幼虫在柞蚕蛹体中发育5 d左右,这个时候大多数被寄生的蛹体表现出了明显的寄生特征,即柞蚕蛹颅顶板由原来的白色透明状变为发黄发红状态。当然也有虽被寄生的但是寄生特征不明显,难以识别,所以本次挑选以蛹体不烂即保留为原则。第2次安排在小蜂幼虫发育15 d左右,届时发育历期已过大半,蛹体发育趋于稳定,本次任务为彻底去除不寄生蛹和烂蛹,等待约5~6 d后的装箱分配,进而林间防治释放。

2 结果及分析

2.1 繁育及防治概况

2011年在徐州市沛县、新沂、邳州等地首次发现国际性植物检疫害虫美国白蛾,故2012-2013年在苏北天敌繁育场尝试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用于美国白蛾第一代、第二代的生物防控。根据两年来的防控经验,基本可以推断出若气候条件无大起大落的前提下,第一代美国白蛾蛹期大约在每年的6月20日前后,第二代蛹期大约在每年的8月上旬,为研究其项繁育工作奠定基础。

2012年又规模繁育两代白蛾周氏啮小蜂,其中5月中下旬(3万余头寄生柞蚕蛹)、7月中旬(4.5万余头寄生柞蚕蛹)为大规模繁育,目的为防治第一代(6月20日前后)、第二代(8月上旬)美国白蛾。2013年7月中旬批量繁育约3.7万头防治第二代(8月上旬)美国白蛾。

2.2 近两年规模繁育情况

2.2.1 2012年繁育情况

2012年共规模化繁育2代白蛾周氏啮小蜂,见表1。由于初次规模繁育,引种时间上以及种蜂的羽化进度控制上尚处于摸索阶段,故在种蜂室进行2次升降温的试验,繁育批次较多,摸索出17℃~18℃能够显著抑制其羽化的结论,为以后的繁育工作提供了经验。第三代批量繁育,见表2。相比较而言较整齐。

表1 2012年第一代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繁育统计表

通过2次规模化的繁育,对比表1、表2可知,繁育此生物天敌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同样的人力、物力、技术条件,7月上中旬雨季繁育此天敌的保存率要明显低于5月下旬所繁育此天敌的保存率。

2.2.2 2013年繁育情况

本年度我们只规模繁育第三代白蛾周氏啮小蜂,共繁育出约3.7万头寄生柞蚕蛹用于周边疫区的防治示范。本次繁育时间同样为7月上中旬雨季,结果寄生蛹的保存率与2012年同时间繁育的,均为65%,见表3。再次暴露出雨季规模繁育此天敌的客观弊端因素。

此次规模繁育相比较2012年,在批次的压缩上又进一步,共3批次。天敌规模繁育时间上的集中必然能够使得在防治计划上做到游刃有余。

表2 2012年第三代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繁育统计表

3 讨论

表3 2013年第三代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繁育统计表

3.1 繁育前景及存在问题

通过连续2年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规模繁育,可以认为白蛾周氏啮小蜂具备大批量繁育的优良特性。第一,种蜂羽化整齐;第二,寄生率高;第三,人为可以控制种蜂羽化进度。选取此生物天敌进行规模化繁育防治本地区的美国白蛾有着很好的利用前景。

但通过上述几次规模化繁育效果对比,笔者认为此天敌在批量繁育上仍然受到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影响。

第一,天敌趋光性大量逃逸。绝对黑暗处理只是理想状态,寄生室门缝透光,发育过程中(寄生暴露期)工作人员偶尔进出检查不可避免。

第二,大自然季节(是否雨季)性因素是不可抗力的,人为模仿非雨季的自然环境去控制温湿度只是权宜之计。

第三,种蜂质量。天敌世代发育必然客观存在退化,故7月中旬繁育所用种蜂活力较5月下旬有所下降,加之梅雨季节,保存率低也就不难理解。

3.2 相关措施

3.2.1 统筹安排

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可以将年度规模化繁育任务倾斜性地多安排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因为此时规模化繁育天敌的保存率高,并且集中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也有助于减少此害虫下一代的基数,减轻下一代防治压力。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开季节性因素的不利影响。

3.2.2 主观努力

在繁育之前,做好柞蚕蛹削剪工作,坚决去除僵化、腐烂以及削剪过程中人为损坏的蛹体,杜绝滥竽充数现象。在繁育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排蜂均匀,在搬运以及置入箱架过程中保持好箱体的平衡,避免由于搬运导致大量蛹体一边倒,形成挤压腐烂现象。做好此点,也会减少寄生暴露期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检查的次数,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见光逃逸现象。暴露期结束后,进入正常的发育阶段。可以人为定时打开寄生室窗户通风1~2 h,减少腐烂细菌的滋生。并且3~4 d调换一下箱体的位置,尽量让它受热均匀,发育一致。随着繁育措施的完善,此天敌的规模化繁育技术会更加成熟,繁育的效果会越来越好,最终实现对美国白蛾有效防治。

[1]乔秀荣.秦皇岛市美国白蛾天敌调查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2007 (3): 30-31.

[2]王一,郭芳琴,许哲,等.美国白蛾越冬蛹主要寄生性天敌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12,41(6):686-689.

[3]杨秀卿,魏建荣,杨忠岐.大连地区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J].中国生物防治,2011,7 (1): 40-42.

[4]彭进,乔秀荣,韩义生.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4(1): 1-5.

(责任编辑:杨婷婷)

Study on Large-scale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for Chouioia cunea

WANG Hucheng1, GUO Tongbin1,SONG Minghui1,DU Wei1,XU Qian3
(1.Xuzhou Municipal Service Center for Forestry Technology Promotion,Xuzhou 221009,Jiangsu,China; 2.Wangji Township Service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of Suining County)

In this paper large-scale indoor reproduction of Chouioia cunea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pupae of Antherea pernyi as the interhos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easonality objective factors on the parasitic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natural enemy organism in reproduction and its reprodu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Chouioia cunea reproduced was higher from late May to early June but lower in early and middle July.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rol and ventilation were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get good reproduction effects and achieve the expected control aim.

Chouioia cunea;Reproduction of the natural enemy;Survival rate

S763.3

A

2095-0152(2015)01-0051-03

2014-12-22

2015-01-22

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lysx[2013]32);徐财农[2011]101号;徐农委[2011]289号。

王虎诚(1983-),男,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E-mail:wanghc_202@163.com

猜你喜欢
保存率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杉木种子园下套种三叶青的块根产量分析
薄壳山核桃林下滇黄精种植试验
试论如何提高落叶松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不同树种造林成效分析
提高西海子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
浅析如何提高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
谈森工林区人工林造林保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