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王 柳
做有人文情怀的将军
读史可以帮助自己判断当下的坐标,喜欢以史为鉴的郭子华说,如果要立个历史人物当镜子的话,他希望自己是汉代大将霍去病。
这个纯理工男平和冷静的外表下,究竟隐藏了哪些英雄豪情?
“我们这代人,身上有一些价值观好像是根深蒂固的,就像必须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是肩负的使命一样。”一身黑色休闲装的郭子华边说边脚步轻快而坚定地走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安静的小路上,和身边匆匆走过的莘莘学子没什么分别,除了脸上早已褪去了那些年轻学生的迷茫。
的确,年到不惑的他早过了对未知的恐惧期,现在他对未知只有期待,他希望自己能跟着时代的脚步,将自己的积累和智慧转化为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如果说还有恐惧,那就是他唯恐辜负了这个时代带给他的机遇。他说这话,一点儿都不是拔高,甚至因为他惯有的冷静,说这番话时都没有抑扬顿挫、人们习以为常的,慷慨和激情。
郭子华的创业公司北京领通科技有限公司地处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园内,深入校园的安静学术氛围让郭子华很舒服,虽然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这里的房租着实不便宜。“我喜欢校园的氛围,让人不那么浮躁,知道为什么而做事。但我也正在寻找五环外新的公司地址,这里虽然有政策上的优惠,但对我们来说房租还是有些贵了。”郭子华平静地说。从他话语里听不出不舍,听不出焦虑,也听不出抱怨,好像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
眼镜、短发、声音低沉没有起伏、周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显眼和张扬的郭子华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从小到大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按他自己的说法“一直是Top 3”。身为安徽人的他考上中国科技大学那年,全镇上下甚至做小买卖的人都给他的家人道贺,他是全镇的骄傲和所有孩子的“标杆”。这个家长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也确实不负众望,从本科到硕士再到香港科技大学博士,以及毕业后微软、联想首席工程师的工作经历,都让他的生命轨迹一直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地延续着这种优等光环。
可谈到这个理工男最感兴趣的专业时,他却说:“我可能选错行了!我更喜欢文史哲这些社会科学。”他还是用理工学生惯有的冷静及平和语调说,他那个年代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候,自己想都没想就选择了理工科。然而工作多年也小有成就后,返回头来看社会科学,才发现这是自己最感兴趣的。
“技术只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工具,真正让人们感到幸福的内核,还是能够帮人们找到价值意义、关照内心的社会科学的内容。”所以郭子华喜欢读史书,他觉得以史为镜可以让人很清晰地看到历史的重复、轮回和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历史人物和事件中,看到处在不同位置的人对事物的处理方式,从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点评功过,还可将自身代入其中,想象历史长河惊涛骇浪中自己如尘埃一粟的渺小。甚至还可以从历史的规律中看到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及人们需求领域的市场新增长点。
“我不看虚构的历史小说,喜欢研究最原始的资料,与其说是看历史,不如说是从中看现在、看自己、看未来。”郭子华依然没有抑扬顿挫地平静讲述着自己读史的感触,让人感受到所有喜欢历史的人的那种不偏激、宽和面对当下的态度。
喜欢读史、想当将军。难道是人到中年那股建功立业的激情让他放弃高薪稳定工作转而创业的吗?可眼前平静如水的他好像又不太像。“今年过年,是我离职创业一年左右的时间,我父母和我岳父还在一起说起我,子华怎么就创业了呢?过去的工作多好啊!”郭子华淡淡地笑着,父辈人对他辞去“好”工作深感遗憾的情绪好像没太影响到他,而对过去“辉煌”的经历他仿佛也并无太多留恋。
在创业前,郭子华在联想工作了9年,离职时已是联想的首席工程师,“在联想,首席工程师也是不多的”,郭子华的眼神里荡漾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小自豪,但很快又回到了一贯的平静,“我当时拿下了不少别人不敢碰的项目。”他讲述,基于香港科大求学与海外接触较多的背景,以及对行业的深刻洞察,他曾经带领团队设计了用于ThinkPad及后续多个创新产品上的一颗高性能多媒体SoC芯片,之后转入联想移动事业部工作,又凭借对国外技术的熟悉和理解,完成了欧美运营商对联想平板首次出海定制合作的项目。这两个大项目对于联想来说,都是值得载入研发史册的辉煌一笔,也是他成为首席工程师的重要贡献。
然而在郭子华看来,这些骄傲的辉煌战绩已经过去,他更看重他在项目中发挥的作用:不仅为集团带来了突破,也对所有参与项目的团队成员的成长有着很大帮助和持续提升。但过去的已经过去。
他理性地谈到创业初衷,“2000年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到来的时候,我还没博士毕业,没赶上那波浪潮,现在我40岁了,赶上了互联网时代的新一波浪潮,如果我再不拼一次,可能就再没机会了。”可如果我们以为郭子华是为了成为像上次浪潮里那些功成名就的行业领袖,那就错了,“我觉得我自己带团队能够创造比原来在大公司更大的社会价值。”
郭子华毫不含糊地说,“我们的产品CChelper(一套针对安卓智能手机、平板和Windows电脑的统一远程桌面云服务系统)是国内首家,虽然日韩、欧美都有了市场应用,但在国内我们还是第一家做移动端远程服务的,以后利用云平台,我们也将快速进军海外市场。”在联想PC端的远程桌面开发和联想移动端安卓系统的研发背景,及企业级移动应用的发展趋势,让他敏锐看到了市场的空缺。
“现在联想也是我的合作伙伴,未来的发展前景我非常看好,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领域都会是发展的主要阵地。我们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便捷灵活地得到远程的专业指导,我觉得其社会价值真的很大。”郭子华还是淡淡地说,但,语气坚定。
读史、创业,似乎都和传统意义上的理工男不太吻合,而想当将军更是一个英雄豪侠的梦想。
古代将军,驰骋沙场、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然而这些还都不是郭子华的“霍去病”梦想。“我喜欢霍去病,不仅是因为他会打仗,更是因为他会带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能够攻坚克难、战无不胜,还要让每个成员都觉得自己在这个队伍里有价值,并得到迅速成长。“我离开联想时对联想的影响不是太大,因为我当时带领的团队骨干已经都成长起来,未来能够独当一面,这是我最自豪的。”郭子华嘴角淡淡的笑意,似乎思绪回到了和战友们并肩鏖战的旧时光。
“一个人一生才三万多天,都数得过来,自己全部事必躬亲才能做多少?必须能够带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比如霍去病除了治兵严格之外,还很擅长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各尽其才各尽其用。他对士兵的利益也很在意的,有些东西哪怕不是他看重的,只要对团队对下属的发展有利,他也会尽力和上级去争取。解除团队的后顾之忧,整体才能更有战斗力。”
郭子华说自己过去的团队氛围非常和谐轻松,大家好像也不是上下级,扁平管理更高效而顺畅,让大家在紧张的项目研发中得到最好的工作氛围。对于团队的资源和利益,郭子华也会去极力争取,他甚至笑言不惜“削尖了脑袋”。也正是从霍去病身上学到的这些带兵之道,让他的队伍有了更强的战斗力,也让联想的骨干培养一直处在良性的发展轨道上。
“等到队伍发展顺畅了,我还是想回到学校去继续培养年轻学生。我喜欢学校,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工业、市场和学校离得有些远了,其实如果能够让学校的科研力量和社会上的工业需求更接轨的话,那象牙塔里的巨大力量可能对社会有更多的贡献。”郭子华说,“当然我也会进一步将社会学科的东西渗透到理工科里,思想的、价值观的、内心的东西,才是我们永无止境追求的。”郭子华说这些时眼神中放出难得的光彩,闪现出一丝70后“知识分子”所熟悉的,悲悯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