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雅民
“女学馆”的烦恼
◆ 李雅民
北京一个名叫邵童的女人,从其自身一场婚变中醒悟到:在家里,女人就应该像是一个女人。后来她从事婚介工作,看到很多优秀的女白领找不到理想的对象;有的结了婚,不久也分道扬镳,究其原因,她发现问题出在当今很多男士非常在乎的“女人味儿”上。她认为当今中国大陆女青年,特别是“80后”一代女孩儿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她就在北京开办了一家德育女学馆,教女人们、尤其是北京那些傲慢的女白领们如何做女人。类似的学校和教育欧美国家早就存在,日本的女子精修学院遍地开花,办得很火,然而在中国,邵童的“创意”还是遇到了不少麻烦……
邵童,北京人,过去从事国际商贸,曾是一个美丽时尚的女白领,至今仍是一位容颜姣好、风度翩翩的女郎。
邵童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喜欢读书,毕业于名牌大学,加之形象漂亮,在单位里特别能干,收入很高,性情上就比较高傲。婚后,她曾和很多女白领一样自负得不行,家务大小事儿全得听她的。丈夫?男人?凭什么我得伺候你?没让你养活,甚至比你还强呢,不行,你得哄着我,你得围我转;吃饭问题怎么解决?下饭馆呀,北京吃饭的地方海了去了。懒得出门?好啊,你叫外卖,挣那么多钱干嘛?最讨厌的事情就是下厨房;衣服有问题?缀扣子?外边去找裁缝啊;想吃面包、西点?好办,西饼屋里转一圈儿,立马给你提回一大堆……邵童曾经认为,新时代的女性,就应活得潇洒、浪漫,不为家务所累。而且她从不担心丈夫会有外心,因为她觉得自己非常优秀,是一个完美的女人,不然丈夫为嘛总是那么“听话”。岂料婚后仅一年半,丈夫在情感方面就出了问题。对邵童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没商量,性情刚烈的她,毅然选择分手。
婚变打蒙了邵童,很长时间她缓不过神来。她弄不明白,自己这么优秀,赚钱也多,他怎么还会那样?同时她也非常沮丧,自小她认为自己很能干,父母双职工顾不上管她,大小事情全是她自己打理,所事工作国际商贸多么复杂,她干起来游刃有余,一个两人的小家怎就摆不平?有段时间,她总跟朋友们抱怨她的不幸,说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背叛。朋友们全都顺着她说,唯独一位大姐说了一句与众不同的话。她说,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不要认为总是别人的错,有没有想过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对、不恰当的地方?但这话邵童不爱听。
心中的疙瘩解不开,邵童爱读书,就想从书中找答案。她读了好多研究家庭婚姻方面的书。一日深夜,在一篇论述离婚问题的文章里,她偶然读到这样一句话,说有时家庭中的男人是被很强的女人给逼走的。读过此言,邵童猛醒,想自己和他不就是这样的吗?她静下心来,把往事电影般倒放一遍;她跳出角色,客观地评价自己,结果发现那时的自己的确是太刚太强了,什么事情都得是她说了算,从未站在他的角度考虑过他感受,弄得好像在家里都没有他的位置了。再就是家务她做得很少,连同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方式上,似乎都缺少一点“女人味儿”,削弱了作为妻子对一个家庭的凝聚力。问题是否这样?邵童不可能再去问他,但她又特想知道,于是就去问一些成功的男士,说你们喜欢娶能力强得像女强人一样的女人为妻吗?那些男士回答她说:“我们在外面打拼,天天和一大帮爷们儿过招儿,回家后等着我的妻子还是一个女强人,算了吧,那就不像个家了。”
道理一明白,邵童后悔了,她想早先有人告诉自己这些多好。这些知识和学问,学校老师不讲,家里父母不讲,朋友之间不讲,社会上也没人讲,结果是让很多人栽了这样的跟头。
改吧。从此邵童开始注意自己的处世方式,遇事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再就是学习厨艺、茶道、音乐什么的,甚至学做针线活儿,学做面包、西点什么的,让自己多点“女人味儿”。一天,邵童缀个扣子,扣子缝完后七扭八歪的,连她自己都看不过去,这时她才意识到,作为妻子,自己曾是多么不称职。后来邵童再婚,婚后她把生活料理得很好。
后来,或许就是因为研究婚姻家庭问题过多,加之喜欢心理学,邵童辞掉原本非常不错的工作,改到北京某交友网站任职VIP经理。再后来,她又考下了婚姻分析师,专做帮人分析、调解婚恋中出现问题的工作。亲朋好友不明白邵童为何会这样,因为她原先的工作干得很出色。邵童告诉大家说是因为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好多女人愁眉苦脸地来找她,她和她们谈心,帮她们分析矛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看着她们轻松离开,她心里很愉快。
工作中,邵童发现很多问题。譬如,当今好多女青年,尤其“80后”,择偶都想一步到位,即希望对方不仅要有款有型,还要有房有车,婚后一步迈进“中产”生活。按说这也无可厚非,婚姻这东西,每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好多女白领,她自己就已有房有车有身份,要求对方也如此,按说也不能算是高攀,只求对等而已。于是邵童和她的同事们就动用社会资源,尽量满足这些会员的要求,把优秀的成功男士们介绍给她们,没想到成功的几率却很小。
例如,一次邵童陪一位北京的女白领去相亲。女白领海外留学归来,年龄30出头儿,漂亮,苗条,气质也蛮好。对方是某大公司一位高管,未婚,帅气,很有风度。邵童觉得他俩从条件上看是合适的,事先也交流了各自的情况,双方也都表示满意,愿意见面。
见面那天,男方请客,找了一家高档的酒店。落座后,男士客气,请女士点菜。女士不谦让,拿起菜单一翻,开口就是“先来个燕窝儿”,接着又点几个价格较贵的硬菜。邵童心里一下紧张起来,猜想她是以往就习惯了这样呢还是故意显示出她吃过见过?她根本就不知道,好多成熟的男人,此时此刻,他表面与你客气,其实是在观察着你的格调与品位,菜品贵贱他们不在乎,在乎的是看你属于哪类的人。女士点完后,一副神气的模样。男士说好,补上三两素菜和小吃,然后开聊。
聊天时,问题又来了,男士随便一句“您以前谈过几个男友啊”,女士打开了话匣,滔滔不绝大讲个人的恋史,话里话外都是有多少男人喜欢她、追求她,但她觉得他们或是没文化没品位,或是想图她点什么。口气居高临下。旁边邵童急得为她捏汗,想她怎就如此浅薄?有些事情是要看着时机来说的,并非你一“坦诚”,对方就会照单全收。邵童观察那男士,发现其眉头微微皱起,凭职业感觉,她知道这事儿凉了一半。趁女士上洗手间时,邵童探询男士的意见。男士想一下,礼貌性地说要再看看。后来说他需要买双鞋,问两位女士能否去商场帮助他参谋一下。
邵童知道,这又是婚介中男人考察陌生女友的一大计谋。好多女士,餐桌上矜持,这不吃,那不吃,红酒只沾一点点,装得像淑女一样。可一进商场,面对五颜六色的诱惑,立马原形毕露。果然,饭后三人一进商场,那位女士直奔宝姿等女士高档品牌店,忘了是帮男士来买鞋。那女士没完没了地试衣,每选一件,都征求那位男士的意见,那男士客气地应付着,闹得柜员以为他们是恋人,就蛊惑男士掏钱。不想那男士还真掏,慷慨地拿出金卡来交给店员,邵童赶紧眼色示意那女士去制止,不知那女士是真的不懂,还是装作看不见,继续试衣,继续让男士为她刷卡花钱。有些女人,总爱盲目以女王自居,乐享男人为其买单的感觉。邵童明白,至此此事已无望。
回归的路上,男士打手机非常失望地告诉邵童说:“本来以为挺好,但很失望,到此为止吧。感谢您对我的关照。”而女士这边,还在得意地跟邵童显摆,说:“怎么样?他一眼就看上我了!”气得邵童跟她说:“这件事早已结束了你知道吗?就从你点燕窝儿的那一时刻起。”那女士非常惊讶地说:“不可能!我点的菜不好吗?就是得补补啊!他怎能这样?不满意还给我买衣服干嘛?我自己买不起是怎么的?”邵童说:“人家没做错什么,你当时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希望别人为你付款。当时你是怎样想的,大家都看得出来。你以为对方看上你了,其实你的好多做派都在给你自己减分。”岂料那女士对邵童说:“唉哟,你别再是妒忌了吧?”
以前邵童曾和这位女士聊过几次,曾奇怪这么优秀的一位女白领,怎就30多岁还找不到合适的配偶,又不是不想找。原以为是她过于挑剔,现在知道了,是她处理事情的方式和心态,让那些成熟、成功的男士不好接受,因此枉有漂亮的容颜、高贵的身份。
无独有偶,另一位女白领,长相漂亮身材也好,带她前去相亲前,邵童特意嘱咐她一句:“穿得可别太性感。”没想到见面那天,她还是穿得太露了。地点是一家高档的川菜馆。饭桌上男士请她点菜,她点份麻婆豆腐就不管了,说这菜最能考验川厨的水平。邵童心说这回好,没有一上来就直奔燕窝儿。但吃饭时她的那份嗲和假,让邵童看着都受不了。不等把饭吃完,那男士就趁她离席时对邵童说:“谢您了,这女士是挺漂亮的,但好像是跟我过不了唉。”
分手时,这位女士同样也是非说人家看上了她。邵童问,为什么?人家刚跟我说是不行啊。那女士说:“不可能,你没见他分手时一直在目送着我吗?而且像我这么性感漂亮的……”感觉好得不行。
此事让邵童明白了一个道理:好多女性都是这样,自以为打扮得年轻漂亮,时髦性感,就能征服男人。她们不知道,但凡成熟、成功的男人,身边不缺漂亮女孩儿,漂亮、性感、高学历乃至白领的身份,绝非是你征服他们的法宝;而你的轻浮和做作,在男人用择妻的眼光打量你时,会让你的漂亮、你其他所有的光环全部黯然失色。他们想要的,是识大体、端庄大方的持家女子,一个能管理好他们财富的旺夫女。
为证实自己的判断,邵童存心采访过很多成功男士,问他们理想的女友是什么样子。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希望女友要有文化,有教养,挣钱多少无所谓,甚至根本用不着她去赚钱,你可以不是很漂亮,但气质要好,要懂事,要有女人味儿,即端庄大方,温柔善良,体贴人,有包容心,擅于持家,即使家里经济条件很好,也不会把家务统统推给保姆,贪做“全闲”的太太。
于是邵童就想:何为“女人味儿”?什么叫“懂事”?真到了该让女同胞们认真思考和学习一下的时候了。女子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按说这有何难,中国的传统几千年来不就是这样传承的吗?遗憾的是,如今好多女士不懂这道理。要么什么都不会,娇得年近三旬了还当自己是“女孩子”;要么厉害得要当一家之主,甚至是“女皇”。但也难怪这些女性,过去她们父母忙于挣钱养家,把教育之责全都推给了学校,而学校又只教数理化。有些家长倒是想教好自家的女儿如何做女人,可惜如今的子女又有几个能听父母话。很多年轻人认为父母的观念已经过时,婚前恋爱勿需培训,结婚过日子用不着学习,父母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为何不行?结果,等她们长大后与人相交时,就免不了碰壁。有人碰壁几次后,会痛定思痛地反思自己,会学会让步;而有些人却永远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认为责任全在别人身上,最终变成“剩女”。
邵童常和朋友们念叨她的想法,总遗憾没人告诉女孩子们这些知识和道理。一天一位朋友就说:“那你就开一个学馆吧,把你的经验和学识告诉大家,不就帮助很多女人少走弯路吗?”邵童一想对呀,既然社会上没有这样的学校,自己干嘛不去创办一所?她从未当过老师,却素有好为人师的情怀。她曾经写过一本名为《嫁对人,跳过婚恋陷阱》的书,在书中告诉女人们在婚恋择偶中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告诫女人们如何避免某些悲剧发生。于是,她还就真的办起了一家专讲德育知识的女学馆。
办学需要投资,即使是办一个简单的学馆,同样具有风险。曾有很多人劝邵童,说现在的女孩子、尤其那些女白领全都傲得不行,谁肯花钱来听你的“教诲”?岂奈邵童的性格是,自己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干,不管别人怎样阻拦。而且为能干好这件事情,她再次辞职。
邵童用自己的积蓄,在北京建国门外“SHOU”大楼租下一间150平方米的写字间,办起德育女学馆。起初她连广告都打不起,招生只靠朋友、熟人替她口口相传。果然,预料中的问题出现了,开始学员来得很少,也很分散,首期学员班肯花钱办卡的学员才两个,一个32岁、未婚大学老师;一个29岁、未婚女白领,其他的都说抽空先来听听看。这可怎么办?显然是要赔本儿,邵童一咬牙,如期开学。
这种状况下,邵童请不起太多的老师。开始,讲课的只有她和另外一位老师。中国大陆没人办过这样的学校,所开课程也就没有可供参考的范本,女学馆课程皆由邵童自己开发,如第一章《交友防骗》,第二章《读人识人》,第三章《如何当好太太》,等等。由于所讲内容全是来自邵童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案例,而且讲的确实是人们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所以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境。
信息传出去,说邵童的课讲得真不错,等到开办第二期时,学员一下子来了28个,而且多是25至35岁未婚的女白领。这些学员有的是做企业的,有的是家里非常有钱的,各带着一些困惑不解的问题,来邵童这儿寻找答案。邵童了解她们,讲出的道理能为她们释疑,因此颇受好评。后来,学馆教学的规模一点点扩大,教员有心理学方面的老师,有从事婚姻家庭研究的专家,有专讲礼仪的专家,甚至还有讲授茶艺课的茶艺师和讲授化妆的高级化妆师,等等。有的学员缴钱办了卡,有时工作忙来不了,就让自己的母亲来替她听。
课讲得不错,但学员总是二十来个,邵童的积蓄眼看着就要赔光了,急得她夜里睡不好觉。一天,一位学员对邵童说:“你帮那么多成功男士成功地介绍过对象,干嘛不把成功的经验讲给我们听?如今条件好的女孩子,谁不想找个经济条件好、事业成功的男人作伴侣?我们花钱花时间来你这儿听课,主要就是想听那些优秀而又成功的男性想找怎样的配偶,自己好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假如你就直接对外说,听了你的课,有助于嫁得更好,你看会有多少女孩儿来报名。你不是有门‘如何与成功人士建立稳定恋爱关系’的课程吗?这名太长了,网络时代谁看你这么冗长的题目?干脆就叫‘嫁给有钱人’算了,这符合大众的心理。如今你干什么都得合了大众的心意,否则你干不长,也走不远。”
想那学员说得有点道理,邵童就大胆地试了一下,推出了“嫁给有钱人?”这门课。为慎重起见,邵童特意在标题上注上问号,因其内容是带有好多质问的,如“什么是‘有钱人’?”“‘有钱人’择偶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有钱人’可以嫁,或是不可嫁?”等等。讲课时邵童特别强调这里所说的“有钱人”,是对那些十分优秀属于社会精英的、成熟而又成功男士的一种俗称,绝非“煤老板”之类的暴发户。学员们说:“你不用解释,这点道理我们还懂,要嫁‘煤老板’的话,我们用不着来你这儿听课。”
此课推出后,果然招来很多学员。听过这堂课,好多学员对号入座地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认为很有指导意义。消息传出去,学员越来越多,邵童经济翻身,终于走出困境。
但万没想到,半年后,一家小报把邵童推进舆论的旋涡。其报道说,“嫁给有钱人”——邵童办德育女学馆的目的,就是教女人如何嫁给有钱人,是赤裸裸的拜金,是把女人培养成专为男人服务的附属品。网上随之骂声一片。
邵童非常惊讶,说那记者怎能干这种断章取义的事情?弄掉“嫁给有钱人?”中的问号,故意曲解课程的含义,而且还给扣上一顶“拜金”的大帽子。邵童非常委屈,她始终认为自己做的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不想却招来一盆盆脏水。她弄不明白:为何类似的学校能在日本和韩国办得很好,自己搞个很小的女学馆就非议一片?
不久,又一篇攻击性更强的报道砸过来。其文章说,邵童的德育女学馆不漂亮的不收,言外之意是邵童不为办学,而是在为“有钱人”物色美女。这篇报道把邵童气得够戗。事实是,写文章的那个记者前来采访时,邵童为说明她办女学的目的是为提高女性的修养,而绝非什么单纯的“嫁给有钱人”,特意举了一个实例——一天,一对母女一起来报名,目的非常直接,说就是要嫁“有钱人”。那女孩儿冲着邵童说,学费我缴,课我可没空听,也用不着听,你就直接给我介绍那些成功男士,直到让我成功为止。别看我现在脸上长着这些痘痘,我做着美容呢,很快就能治好的。其母更加狂傲,一旁帮腔说,看我闺女多漂亮,年薪低于180万元的可不行。邵童听得不高兴了,说对不起,不听课的学费我们不收,你们的要求我们也无法满足。不想到了那位记者的文章里,这个例子就变成了“不漂亮的学员学馆还不收,比如一个脸上长满痘痘的女孩儿……”
面对误解的社会舆论,邵童压力很大。好在学员们支持她,说随便他们去说吧,凡事自有公论,你做的事情对我们、对社会是有意义的,我们不会理睬它。
此事邵童郁闷了有些日子。到笔者采访邵童时,她仍在耿耿于怀。不过她说她也想开了,说知道了之所以会有反对的声音,源自于各种人群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邵童说,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应当允许人们追求不同的幸福。比如说,一些女性就想结婚后当家庭妇女,这跟懒惰无关,跟能力也无关,她就是想找一个她爱的男人,然后生几个孩子,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把家庭照顾好,把孩子培养好,认为那才是女人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日本的山口百惠又怎样?享誉国际的明星,婚后息影,回家甘当全职太太。而像山口百惠那样的女人,全球绝非仅一例,这是女性自己的选择,别人管不着,谁也不应拿着自己的幸福观,去当衡量别人的标准。所以,不管前面还有多少困难,邵童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铁了心地要干这件事,因为她认为这是关乎女性婚姻幸福和家庭和谐的大事。假若有一天这德育女学馆她干不下去了,但这工作她不会停止。
发稿编辑/姬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