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艳春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性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有益于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写作能力和高尚情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多角度、多渠道引导学生阅读,以确保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方法研究
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利用书本内容教学,还应积极尝试利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对语文教材进行开发,从中挖掘拓展性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阅读并不应该以考试为导向,不能让学生错误的认为学好语文阅读知识就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而是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阅读应该伴随在生活的左右,而不是停留在语文教材和试卷内容之上。
1、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起传统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材文本内容来看,教师在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时,主要是对教材基础性知识内容的深入拓展,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看,都不同于常规性的教学内容,其切入角度也充满新意。
1.2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拓展性阅读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之上的,为此学生对于阅读文本有着较为深刻的印象,而文本本身就是以文字为主体,在文字中传递足够的信息量,来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升级,丰富知识结构。此外,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而主動发现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学习,将充满困惑的问题解决,就必然会增强对于所学知识内容的记忆效果,从而达到知识积累的效果。
2、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的措施
2.1立足文本,丰富阅读
课堂所学文本都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精选出来的,学生的拓展性阅读从这些优质的文本出发是最好的选择。因文本需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很多时候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在利用文本的同时,有意识地拓展一些相关的资源,既丰富了阅读内容,也使教学变得灵活生动。对于文本资源的拓展大致有以下几个途径。
(1)重点难点拓展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知识底蕴浅,所以在进行文本阅读时,比较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尤其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常常成为学生阅读的“绊脚石”。教师从这两点出发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深一层,对于“疑难杂症”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文中有一句:“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似乎和上下文没有关系,但却是最能体现鲁迅先生品格的一句话。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和当时社会环境有关的文本阅读,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到这个“碰壁”并不是真的墙壁,而是黑暗的社会现实。
(2)最近生长区拓展
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通过最近生长区的不断叠加和拓展完成的。阅读是学生拓展最近生长区的最主要也是最便捷的方式,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完成了从文本到个人的顺应与同化,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结构。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我”和闰土一见如故的情感成为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如果阅读仅仅停留在这里,和文章的出处《故乡》的情感基调是不同的。为了让学生拓展阅读《故乡》这本书,真正了解文本的主题,教师就要采用一些策略了。例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一说三十年后的“我”和闰土再次见面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会得到许多种“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故乡》推荐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既拓展了阅读,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2实施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强后,便会在内驱力的带动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即增强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对新事物常常充满好奇心,模仿能力比较强,因此教师可借助这一年龄特征为其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兴趣以及感知力。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有趣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鼓励学生将其粘贴在教室的阅读角,以此来激励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参与。在这个环节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采用正强化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分享阅读经验,并且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定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将书籍交换阅读。课堂上的情景类型可丰富多样,例如问题情境、游戏情境以及故事情境等。以此为基础,教师可将阅读内容实施迁移,采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感受适当情境下的阅读内容,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一文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分享自己听过的童话故事,继而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提前准备神话故事,并将其粘贴在阅读角的位置。课堂上,鼓励学生将其大致概括。通过这些方式提升学生的细读主动性,增强阅读兴趣和信心。
2.3合理实施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的知识迁移创造有利条件
信息化技术已经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之一,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内容,而且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媒介,能够完成课堂知识的补充,还可以依据自我兴趣以及教师的要求实施阅读知识的迁移与拓展。立足于课本知识,继而实施阅读拓展内容,将相关知识多样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一来,学生便会通过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感知充分掌握阅读的魅力,活跃课堂气氛,最终实现高效的学习成果。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小动物过冬》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特殊动物的过冬方式。生动的动画图像,以及鲜艳的色彩、有趣的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主动加深知识的记忆。长此以往,学生便会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拓展性阅读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而其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应该持之以恒坚持为学生实施知识的迁移,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增强阅读兴趣,继而主动接受课堂内容、热爱拓展性阅读。
参考文献:
[1]于颖.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策略[J].中华少年,2014(36).
[2]李代英,侯宇,张奎远,王厚伟,吕荣菊.中药抗耐药性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