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思远
摘要: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理念是管理工作实践抽象、概括的结果,同时又指导于管理工作实践。本文提取“人本”“法治”“统筹”三个基本理念。严格意义上讲,这些理念既适用于职业院校,也适用于普通院校。只不过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在管理工作中被赋予更特殊的内涵。
关键词:职业院校 管理 理念 实践
我国正在举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这其中,管理工作当然是重中之重。抓好职业院校的管理工作,既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相关,与建构职业教育体系相关,更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相关。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显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2012年5月和2014年11月先后两次召开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会议,教育部主管副部长鲁昕都参加會议并讲话,总计有7个地区和8所学校作了会议经验介绍。
一、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这是管理的最高价值取向。其核心在于,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核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展开,以实现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职业院校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主要是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核心在于让师生得到尊重,得到关心,得到发展。相较而言,职业院校的学生的确具有特殊性。正如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调研中所反馈的,他们在整体上具有可塑性强、兴趣广泛、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等优点,但在基础知识、习惯养成、纪律观念、自主学习等方面则相对薄弱或有很大缺失。针对这些特点,职业院校在管理实践中作了很大努力,以助推学生自我成长,调动学生参与权,管理,完善学生管理模式。学院在每周一坚持举行“校长有约共话南职”主题活动,学生对学校的诉求、建议直接面对面向校长提出来,校长当场说明、解答、解决或要求相关部门限期整改;该校还通过微博、贴吧等新传媒畅通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渠道,通过学生代表大会、学生听证委员会、学生服务中心等促进学生参与管理。从教师管理来看,职业院校比较典型的做法有两方面。一是推行专门委员会等制度,使校领导的行决策权力向教职工的民主权利让渡,逐步实现教师治校。比如,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从2011年起,陆续成立预算、薪酬、招聘、教材建设、考核等15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成为学校决策咨议机构,参与学校管理,对需要决策的专项工作作出决策或提出建议。二是全面构建教师发展平台,实施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比如,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多年围绕“优化机制,完善保障,构建平台,分类培养”的原则,建构起专业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研修、社会企业实践、教育成果展示、多元分层培训等8大平台,有效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嘉兴技师学院制定“双师四维九能”师资培养计划,对3年内新教师开展“青蓝工程”、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一线锻炼和企业脱产实践,对青年教师推行“技能提升工程”、CET及TTT认证培训、工作室培养,对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实施“校本名师培养工程”、技术研发等服务能力培养。
二、法治管理理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要坚持立法先行,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教育部在2014年专门设立重大招标课题,研究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鲁昕副部长在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上也强调,要主动适应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发挥好制度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提升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法治理念的内涵是,依法治教,依规治校,推动职业院校从管理走向治理。其前提是,在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关键。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和院校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探索。比如,重庆市完善教学管理,制定《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规程(试行)》,明确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要求;加强实习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实习工作中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实习前有专门培训、实习中有过程管理、实习后有考核评估、出险后及时赔付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制度;创新质量管理,建立以职业学校为基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质量监测体系,推进社会评价、企业评价和专业机构评价相结合的第三方评价。重庆市还通过实施“四定”(定学校资格、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和招生成本)和“六统筹”(统筹招生计划、信息发布、招生宣传、志愿填报、新生录取和新生注册),实行中职学校招生月通报制度和约谈制度,推动全市招生工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作为一所全免费公益职业学校,百年职校在10年时间里以复制形式在北京、成都、大连、南京、三亚、武汉、银川、郑州、丽江、安哥拉建立分校,其重要保证是办学之初就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形成一整套管理程序文件,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手册、教学管理手册、学生管理手册、资助管理手册、财务管理手册、总务管理手册、行政管理手册、志愿者工作手册和CI手等共计9个手册、205套记录表格,基本涵盖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部。贯彻法治理念,主要目标是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加快推动职业院校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目前,山东在全省13所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江苏、浙江、陕西等省区的部分高职学校已先期完成章程的制定。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10所章程制定试点高校之一,在完成并通过审定的章程中明确学校的权利、义务及管理体制,规定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2014年11月6日,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在成都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提出,要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好新时期职业院校管理工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管理的运行机制,确定二级学院的管理运行制度,明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赋予学生、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权责,形成内部治理的框架体系。法治的目的是“规范”。教育部将发布和实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开展职业院校“规范管理年”活动,通过3年时间,引导职业院校以落实规章制度为核心,全面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我们乐见其成。
三、统筹管理理念
统筹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也是做好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基本理念。管理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要做好统筹。以单个学校而言,教务、科研、人事、财务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都在独立运行,各不干涉,但在涉及人事聘任、薪级、教学质量考核等问题的时候,单单一个部门行使管理权是不够的,它涉及到学校多个部门,是一个整体统筹管理涵括多个层面,既有学校局部与学校整体管理的统筹,也有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管理的统筹,既有校内与校外管理的统筹,也有学校个体与区域职业教育总体管理的统筹,还有职业教育多个管理部门间的统筹。这里举4个区域的实践以示例。江苏省的做法,一是强化政府统筹管理,省政府成立推动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扩大优质中职教育资源辐射范围推进县级职教中心等中等职业学校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对口合作,实施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