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国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在不断的改进提升,并且教育的关注点从教条式逐渐向启发式过渡,开始让学生自发的去学习,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数学模型的思想在不断的提出引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数学本身。本文则对数学模型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说明,包括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模型
面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及时进行一定的改正,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水平,提高总体的教学实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学习方面需要进行激励引导,养成自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进行公式问题讲解时,对一些并不复杂的公式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推导,通过自身的模型建立可以更加深刻的把握住知识点。
二、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兴趣的激发要求学生所学的东西与实际结合,通过回溯生活的方式进行兴趣的提升,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进行理论的讲述,情景的设置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于数学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相结合,让学生感到新奇、真实,即满足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又可以学到知识[3]。长此以往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且能够在潜意识中可以将理论结合实际。
三、树立建立模型的思想
模型的建立需要一定的基础,而生活经验便是模型建立的基礎和来源,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则是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概括、抽象等一系列数学思维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字化、公式化。因此在学习时应主动让学生往这一方向去靠拢。
在学习“平行与相交”相关章节时,让学生首先去寻找生活中关于平行的事物。如体会火车铁轨、斑马线、五线谱等生活中的平行线案例,通过一定的生活实际现象与情景进行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当然学生自己进行模型提取时肯定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理论,而平行的本质概念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距离保持不变。为此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概念中提到了“距离”二字,因此在进行研究时可以进行距离相关知识的思考,让学生动手去测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否不变以及为什么平行的两条直线永远不想交。通过层层的引导递进让学生逐渐了解建模的整体过程。
四、实际问题的解决拓展
在了解一定的模型思想后需要对模型的应用进行深入了解,也就是进行一定的实际拓展,对于拓展可以分为两个方向,首先是作业安排上,可以进行实际类问题的布置,加强理解。其次是要进行生活类实践性题目。例如进行班级联欢会类似的活动时可以进行同学的采购,让学生记录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计算练习,便完成了对乘法与加法的练习。
数学模型构建的过程是个综合性的过程,是多方面协调发展的结果,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以数学模型的渗透为主,小学阶段理解能力不足,难以进行深入的了解,但是其模型的思想需要把握好,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在经历观察、发现、分析、猜测、验证、结论与概括等活动中完成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杨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8):106-106.
[2]吴晓云,数学模型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4(29):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