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 张洁 陈永对 吴阔 董家红
摘要:采用定点调查方法,跟踪研究2014年云南Tospoviruses常发重灾区泸西和晋宁地区番茄、辣椒等蔬菜上Tospoviruses及传毒蓟马的发生动态,并对其综合防控策略进行介绍,以期为控制Tospoviruses及传毒介体蓟马的发生流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传毒蓟马;发生动态;综合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5)10-0083-05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是我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以秋、冬、早春旱季种植为主,真菌和细菌病害发生较少,病毒病发生危害普遍。本实验室连续多年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由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Tospoviruses)引起的斑萎病是多种蔬菜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云南本地番茄、辣椒等蔬菜上危害尤为突出,造成严重减产和巨大经济损失。Tospoviruses属全球性分布,其代表种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被列为世界十大植物病毒之一。本实验室通过十余年系统研究发现,Tospovriruses在云南从海拔300多米的热带气候类型区到海拔3000多米寒带气候类型区都有分布,目前已分离鉴定出9种Tospovrirus成员,其中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TZSV)是在云南番茄上分离得到的Tospovirus的一个新种,与TSWV同为危害云南蔬菜的优势种,在当地广泛分布,且均有向周边地区扩散蔓延的趋势。
Tospoviruses主要由蓟马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仅在若虫期获毒后,方可在成虫期传毒,蓟马终生带毒,且病毒可在蓟马体内复制。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证实,西花蓟马、花蓟马、烟蓟马和棕榈蓟马是云南地区Tospoviruses的传毒介体。这四种蓟马通过传播Tospoviruses对寄主植物构成间接危害引起的经济损失远大于其直接取食所造成的损失。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昆明市晋宁县等地为Tospoviruses常发重灾区,近几年对当地番茄、辣椒等蔬菜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就2014年上述地区番茄、辣椒等蔬菜上的Tospoviruses及传毒蓟马的发生情况做一概述,并提出综合防控策略,旨在为建立有效的Tospovimses-传毒蓟马综合防控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Tospoviruses在番茄和辣椒上的症状表现
调查发现,感TSWV和TZSV植株症状表现随生育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辣椒、番茄苗期感病,引起植株叶片部分黄化,产生褶皱、上卷,顶芽坏死,叶背、叶脉变紫,发病早的不能结果;植株苗期感病,仅半边生长或矮化、落叶呈萎蔫状,生长延缓或停滞,至后期导致整株死亡。青果感病,果实出现褪绿环斑,表面凹凸不平,轮纹不明显,果实易脱落。成熟果感病,果实畸形、僵缩,病斑轮纹明显、黄化或产生坏死环斑、同心圆斑。
2Tospoviruses及传毒蓟马在蔬菜上的发生动态
笔者以受Tospoviruses危害严重的番茄、辣椒为调查对象,开展相关研究。均采用五点取样法,每调查区每次调查5个样点,每点选择10株植株,样点至少距离田埂边缘5m,以减少边缘效应对取样结果的影响。
2.1Tospovimses及传毒蓟马在番茄上的发生动态
笔者选择红河州泸西县马家湾和昆明市晋宁县柳坝等Tospoviruses重灾区做为调查地点,于2014年5月始(番茄苗移栽后2周)开始调查发病率、病毒种类及传毒蓟马种类、数量等,至果实成熟采摘期为止。
调查发现,泸西县马家湾番茄发病率远低于往年平均值,这可能与农户选种的番茄品种有直接关系。其选择的品种为先正达瑞菲,该品种高抗Tospoviruses。6月29日田间始见病株,7月7日发病率达到最高(16%),同时传毒蓟马种群数量也达到最高,百株虫量达1418头。经室内ELISA及分子检测,Tospoviruses种类鉴定为TSWV、TZSV;传毒蓟马种类鉴定为西花蓟马、花蓟马及烟蓟马,但西花蓟马为绝对优势种,偶见花蓟马及烟蓟马。
晋宁柳坝番茄(品种为艺丰R-2299)上Tospoviruses发病率较高,几乎绝收。番茄苗移栽2周后田间即现病株,自5月24日始,发病率即超过50%,7月12日发病率达到最高,为76%,传毒蓟马种群数量在6月21日达到最高峰,百株虫量达896头。经室内ELISA及分子检测,Tospoviruses种类鉴定为TSWV;传毒蓟马种类鉴定为西花蓟马、花蓟马及棕榈蓟马,但西花蓟马为绝对优势种,偶见花蓟马及棕榈蓟马。
2.2Tospovimses及传毒蓟马在辣椒上的发生动态
笔者选择红河州泸西县牛角田和昆明市晋宁县柳坝等Tospoviruses重灾区作为调查地点,于2014年5月始(辣椒苗移栽后2周)开始调查发病率、病毒种类及传毒蓟马种类、数量等,至果实成熟采摘期止。
调查发现,泸西牛角田辣椒(品种为西洋牛角椒)发病率自移栽后至采摘期呈直线上升趋势,7月7日发病率达66%,传毒蓟马种群数量在7月7日达到最高峰,百株虫量达822头。经室内ELISA及分子检测,Tospoviruses种类鉴定为TSWV、TZSV;传毒蓟马种类鉴定为西花蓟马、花蓟马及烟蓟马,但西花蓟马为绝对优势种,偶见花蓟马及烟蓟马。
晋宁柳坝辣椒(品种为云椒二号)发病率较高,移栽2周后发病率即达50%,在7月12日达到最高峰,为80%。传毒蓟马种群数量亦在7月12日达到最高,百株虫量为696头。经室内ELISA及分子检测,Tospoviruses种类鉴定为TSWV;传毒蓟马种类鉴定为西花蓟马、花蓟马及棕榈蓟马,但西花蓟马为绝对优势种,偶见花蓟马及棕榈蓟马。endprint
3综合防控策略
目前,针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尚未有较好的方法,常用药剂只能钝化病毒,对已经感染病毒的植物并没有防治效果。根据虫传病毒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对传毒昆虫的防控是控制植物病毒病发生流行的关键。因此,建立传毒介体蓟马的综合防控体系是有效控制Tospoviruses发生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关于传毒介体蓟马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
3.1农业防治
蓟马的预防比治理已建立的稳定种群更为容易,因此,在大棚、温室周围设置防虫网是控制蓟马种群数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杂草是传毒蓟马的主要过渡寄主,清除田间杂草可减少蓟马和Tospoviruses的中间寄主,从而降低蓟马及其传播Tospoviruses引起的危害,在澳大利亚清除田间杂草成为防治西花蓟马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此外,将传毒蓟马的寄主植物同生长周期较短的非寄主谷类作物间作,通过限制蓟马的移动,可有效阻碍蓟马和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传播。
3.2生物防治
3.2.1虫生真菌 菌类天敌及制剂具有对天敌安全、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一般连续喷洒两次(间隔6~7d),3~4周后即可看到明显效果。有研究表明,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轮枝真菌属的蜡蚧轮枝菌对蓟马有良好防效:每2周喷洒一次,并在喷洒后连续4天保持95%以上的相对湿度,可成功防治西花蓟马、棕榈蓟马等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传毒介体。目前,蜡蚧轮枝菌已在美国和欧洲实现商品化生产。此外,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对蓟马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菌类天敌及其制剂的活性成分是分生孢子,只有当其接触到蓟马才能发挥作用,且其不能感染蓟马的所有虫态,因此,在利用此类天敌或制剂对蓟马进行防治时,需要对作物进行重复喷施(每3~5天喷施一次),才能保证良好的防治效果。
3.2.2捕食性天敌 在蓟马的生物防治中,利用捕食性天敌是有效手段之一。据报道,仅西花蓟马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就有30余种,国内外利用且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包括捕食螨类和半翅目的蝽类。
捕食螨包括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等。其中,胡瓜钝绥螨在欧美等地已商品化生产并广泛应用于防治多种植物上的西花蓟马,对于控制西花蓟马的为害起了巨大作用。我国也于1997年从英国引入该螨,并实现了其工厂化生产。Shipp and Wang的研究证实,在大棚番茄中释放胡瓜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有明显控制作用,每株番茄释放1小袋(约1000头)该螨可以使番茄受害率保持在足够低的水平。郅军锐和任顺祥的研究表明,胡瓜钝绥螨对控制西花蓟马也有同样的作用。
除捕食螨外,半翅目蝽类天敌对蓟马成虫和若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研究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有相当强的捕食能力,日捕食西花蓟马成虫为33.33头。此外,塔烟盲蝽、狡小花蝽、浅白翅小花蝽、美洲小花蝽等对控制温室大棚中不同寄主植物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有明显效果。
3.3物理防治
适时闷棚对蓟马的防治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当大棚温度升至40℃并保持6h以上,西花蓟马雌虫及卵全部死亡,残存若虫均会因缺乏食物而饿死。由于田间周围的开花植物能够吸引蓟马栖息,在温室周围5m左右最好不种任何植物。通过田间覆盖黑色地膜阻止蓟马入土化蛹也是防治蓟马的有效措施。
由于蓟马对颜色有一定趋性,通过悬挂有色粘虫板的方法,可以达到监测和诱杀成虫、控制蓟马种群的目的。国内外较多的研究表明,不同种类蓟马对颜色的趋向性不同,西花蓟马对蓝色趋性最强,花蓟马对白色粘虫版的趋性较高,而烟蓟马对蓝色和黄色粘虫板的趋性更强。粘虫板悬挂位置及田间种植作物等因素对不同种类蓟马诱虫效果也有较大差异。
3.4化学防治
由于蓟马具有个体小、繁殖率高、世代周期短、可孤雌生殖等特性,化学防治依然是在蓟马种群大暴发时最有效、快捷的方法之一。51种化合物对西花蓟马毒杀试验表明,毒死蜱、甲基毒死蜱、马拉硫磷的效果较好;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吡丙醚、氟虫脲等能够抑制蓟马若虫蜕皮和成虫产卵;植物源杀虫剂如印楝素、苦参碱等对蓟马也有一定防效;新型杀虫剂阿维菌素类、新烟碱类、多杀菌素类杀虫剂对传毒蓟马的防治效果较为显著。但由于杀虫剂的长期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再猖獗及残留等“3R”问题的产生,因此,杀虫剂的选择及科学合理使用是化学防治的关键。
3.5其他防治措施
利用寄主植物对蓟马的抗性培育或筛选出寄主植物抗虫品种,也是蓟马防控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外就植物对蓟马抗性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有包括番茄、棉花、菊花、凤仙花等多种经济作物对蓟马抗性的研究报道。此外,一些寄生性线虫也可作为长期控制西花蓟马的一项有效措施,当环境条件适宜及线虫高剂量使用时,对蓟马的防效较好。
4结论与建议
云南蔬菜的优势在于反季节(即秋、冬、早春蔬菜为主)和生态优质(基于生产环境的空气、土壤、水质以及适宜温度下的自然生产优势),近年来已远销欧美,并成为供港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但由于连续干旱的影响,由蓟马传播的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病发生蔓延快速,已成为近年来云南蔬菜的主要病毒病,在个别蔬菜产区造成毁灭性损失。由于病害发生的症状复杂多样,缺乏针对性强的监测预警和绿色高效防控技术,引起产量和质量的大幅度下降,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菜农误施或滥施农药现象严重,导致蔬菜农残超标,威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对云南蔬菜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云菜”品牌的创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虫传病毒病,控制传毒介体昆虫是有效防控病毒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手段,因此,建立以控制传毒介体蓟马为主要措施的Tospovimses-传毒蓟马的综合防控体系对防控Tospoviruses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蓟马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的特殊性,导致蓟马的有效防治一直是国内外专家试图突破的重要课题。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才能可持续地控制斑萎病毒及传毒蓟马等重要农业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