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成都优雅市井里的写意慢生活

2015-12-23 10:20王鑫设计赵清
中国西部 2015年6期
关键词:川菜巷子茶馆

文·图/王鑫 设计/赵清

诗意成都优雅市井里的写意慢生活

文·图/王鑫 设计/赵清

①斑驳的门扉上,镌刻着时光的痕迹

City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张艺谋这句“有感而发”的话,足以令人对这座“天府之国”产生无尽的向往。如今,距离“5·12”大地震已经过去六年了,当大地开始用时间慢慢治疗地震的伤痛,这座温婉的城市依旧不匆不忙地迈着它平静的步调,在麻将、茶水、火锅中,悠然自得地看日出日落。成都是个弥漫着闲散气息的市井城市,潮湿的印度洋暖湿气流赋予了这座城市温润的性格,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决定了这座城市慵懒的气质,而兼收并蓄的文化气息则让这个充满市井气息的城市显得不浮躁,很优雅。

记得刚来成都的时候,朋友在饭桌上热情地为我指点说,在成都你可以喝川酒、吃川菜,再去逛蓉城、看川妹。但是,急不得,要悠着点、缓着些,慢慢地体验,这样才巴适。的确,成都人特有的“慢生活”由来已久,这与川西平原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秦岭是院墙,峨眉是后山,而锦官城则是前厅。四面环山的盆地地形,就像是为成都特意修了一座院落吟赏风月,它令涉足其间的人不得不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那融入城市血脉之中的优雅。曾一直以为,成都的慢节奏生活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不思进取的特质,但如今,当我真实地踏足在这片土地上时,我才最终明了,这座城市虽然表象是慵懒,它的本质却是优雅,将慵懒的市井生活演绎得如此优雅,成都这座温婉典雅的历史名城,让我懂得了什么才叫生活的诗意。

宽窄巷子偷得浮生半日闲

我发现,但凡老旧的东西,多半都会被打上“优雅而缓慢”的烙印。位于成都少城内的宽窄巷子,大抵就是这样一处充满“缓慢优雅”节奏的古街老巷吧。缓慢而优雅的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半条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组成,合起来看,宛如一个写意的“川”字。这里曾经是秦灭蜀后修建而成的少城,这里曾经是年羹尧率清朝八旗官兵驻守的满城,这里被认为是北方胡同在南方的孤本。而如今,这片拥有45个院落、占地108亩的胡同街区,已然戴上了“最成都”的花冠,摇身一变,化身为成都的“会客厅”。

②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

③作为满清八旗子弟的居所,宽窄巷子保留了很多那个年代的记忆

如果从空中俯瞰少城,你就会发现,这片街区的主要街道布局宛如一条巨大的蜈蚣:将军衙门是蜈蚣头,长顺街是蜈蚣身子,而长顺街周边密集的街道和胡同则仿佛蜈蚣身上众多的足,头尾相顾、手脚并行,就这一点来看,这是一条精美典雅的蜈蚣。后来,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轰然倒塌。清朝覆亡后,满汉分居的局面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巨商权贵渐渐搬入了这座原本不许汉人居住的城中之城。在那个风云诡谲的年代,一座座洋气的公馆拔地而起,见证了那个逝去的时代。那时候,高大的黄桷树和银杏树仿佛一位位挺拔的卫兵,将街道的两旁遮掩得严严实实,而在树丛中,偶尔会有一些高大威严的石狮怒目而视——自然,每一尊石狮的背后定然有一座气派的公馆。这些公馆往往会有一些相同的细节:青砖垒砌而成的围墙,斑驳的墙面上总会有一两枝茂盛的爬山虎跃上墙头,在明媚的阳光下渐渐沦陷整片围墙。若是春夏季节,一些淡淡的小花便会不经意地在墙头兀自地开着,那纯洁的白、夺目的红、诱人的紫、灿烂的黄,让人会不由得联想起那句清新婉丽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岁月流逝,光阴荏苒,很多年过去后,那些曾经洋派十足的豪门公馆,如今已大多被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之中,唯独宽巷子里那些朴实无华的川西民居幸运地保留了下来。虽然高大的马头墙已经破败,虽然笔直的银杏树已经衰老,虽然气派的老公馆已经破败,但身处闹市中心的宽窄巷子,还是在风霜雨雪的洗礼下保留了几分老成都的市井气息。白云苍狗,鸿爪雪泥,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这几条宽不过丈余的老街,集合了最有老成都气息的茶馆和小吃铺,在日复一日的时光中,节奏缓慢的宽窄巷子就仿佛是被时代故意遗忘,那些氤氲在茶杯中的茶香、弥漫在碗底的味道,成为了宽窄巷子最诗意的生活方式。当曾经“老井翠竹映青莲,青砖小瓦生碧烟”的少城生活早已被纷乱如麻的岁月湮灭得不见踪影时,宽窄巷子却静静地矗立于时光隧道之中,一如昔日般优雅而淡定。于是,时光在这里珍藏,岁月在这里流连。

倘若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宽窄巷子,我想,其性情大致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浪人侠客,既能和禅师方丈参悟佛法,又能和江洋大盗划拳喝酒。事实也如此,无论你是谁,你来自何方,都能在这新老交融的巷子里找到自己的快乐。喜欢风花雪月,就找一家布置典雅的古典院落,躺在梧桐树下的竹椅上,一边喝茶一边听身穿旗袍的成都妹子弹古筝;喜欢市井雅趣,就鱼贯于街头巷尾的一家家小吃食肆间,在肥肠粉和凉糕的香味中消磨片刻时光;喜欢酥爽的,不妨叫个掏耳朵的师傅来,花几元钱便能美美地享受一番;喜欢腐败的,那门扉紧闭的朱门内,自有纸醉金迷的一掷千金之处。

那些隐匿在人潮之外的古老院落,虽然安静古朴,却也是这老巷子中离市井最近的地方。中国的院落,代表了一种精英文化,一种流淌在传统血脉中的儒雅气质。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下有池,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宽窄巷子的生活梦想。这里的的建筑是北方的四合院子,却又加入了几分川西柔媚的风格,每一个院子深深浅浅,各不相同,别有洞天。无疑,宽巷子那些老旧门宅里的生活是细屑而琐碎的,充满了尘世的烟火气息,但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吗?正如平淡如水的年代才是幸福的年代一样,真正的幸福生活也一定是细屑而琐碎、充满尘世乐趣的。

宽窄巷子,这条蜿蜒在成都心脏地带的雅致蜈蚣,在几百年的岁月中逐渐蜕变成逍遥人生的印记和诗意生活的回忆。逍遥安逸,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成为引导成都人日常生活的不二准则,并成为这座温润城市的独特气质。短短的宽窄巷子,将老旧时光冲泡成一杯醇厚的酽茶,然后在川西平原难得的午后阳光下,偷得浮生半日闲。

①市井生活,诗意栖居

②一块路牌,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③街头的雕塑,将岁月凝固

④宽窄巷子里的一人一物,都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①一盏清茶,偷得浮生半日闲

茶馆幸福是茶馆里泡出来的

成都人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遍地开花的成都茶馆,不仅是这座休闲城市的特色名片,而且是其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一张标签。有人说,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成都是真正喝茶的地方,不单是因为这里的人喜欢喝茶,擅长喝茶,或者茶馆很多,而是成都这座城市的氛围与气质最适合喝茶——悠闲慵懒。茶有茶道,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无不有道。道可天生具备,也可后天习得。但成都肯定是前者,因为那种喝茶的做派在成都人身上完全是自然体现,浑然天成,不矫情不做作,信手拈来,从容优雅。成都是闲情的,也是性情的。风声、雨声、麻将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八卦事,事事关心。成都人以其诙谐的性格诠释了成都的城市精髓——慢,并幸福着。成都人的茶是慢慢喝的,聊天是慢慢聊的,不瘟不火,不急不躁。这慢悠悠的气质大概是源于成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吧?历史容易让人滋生怀旧情怀,成都,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每天天刚麻麻亮,就有早早起床的老茶客,沿着几十年不变的老路摸索着钻进熟悉的老茶馆中,沏一壶三花茶,然后猫在嘎吱作响的老竹椅上,一边喝茶,一边等待新一天的到来。茶,在此刻已经超越了一种饮料,升华为一种对生活的信仰,指引着人们一天的生活。爱茶的成都人,可以把一整天时间全都泡在茶馆里,所以说茶馆孕育出了成都人的休闲文化,也正因为休闲,成都人的幸福指数在中华大地上首屈一指。即便你走遍全世界,也难以找到第二个城市,拥有成都这么多茶馆。以前的一个统计数据显示,仅仅三环路以内不到一百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就有大大小小几千家茶馆。这些茶馆,高中低各个档次都有,它们与荡漾着民间呼吸的居民区和威严矜持的政府部门,以及熙来攘往的商业场所相生共处,就像一支交响曲的各个乐章,必须有起承转合才会和谐动听。成都的茶馆有大有小,既有上千个座位的大排场,也能三五张桌凑成一个小局。成都茶馆有一整套规矩,从待客的态度、铺面的格调、使用的茶具、泡出的茶汤到操作技艺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与四川人散漫的天性形成强烈的对比,茶文化对川人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在成都的老茶馆泡上一遭,你便会发现,但凡正宗的川式茶馆,那紫铜茶壶、锡茶托、景瓷盖碗、圆坨茶、茶City博士自然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不过,这只是少数讲究的茶馆的“专利”,更多的成都老茶馆不追求这些外在的“硬件”,只要茶浓水烫、椅子舒适就行了。有的茶馆,即便是只摆放几排老得油光发亮的竹质躺椅,照样茶客盈门——看来,讲究的成都人,在闻到茶香之时,也有不那么讲究的时候。当然,可别小看了这几把老竹椅,这可是成都老茶馆的另一个特色标签。因为四川拥有丰富的竹资源,所以茶馆里的椅子大多以竹子为材料制作而成,这些简约至极的竹椅往往都有靠背和扶手,可坐可躺,十分舒适,有的老茶馆竹椅因为使用多年,被磨得油光铮亮,如同古铜一般,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竹编的风格也与矮方木桌非常般配,再配上一杯青花瓷的盖碗茶,不就是一幅典型的川西生活画卷么?

在成都多如牛毛的老茶馆中,若要推荐一处最能体现老成都气质的茶馆,在我看来,非大慈寺茶馆莫属。成都的大慈寺是许多老成都们热衷的喝茶地方。外面是肃穆的红墙和森严的大门,但只要穿过那几间庄严肃穆的大殿,你就会发现原来里面竟别有洞天:春夏季节,高高搭起的葡萄架上绿叶如玉、花红似霞,葡萄架下的石头方桌采用青石板雕凿而成,显得古朴而圆润,似乎也透着一股禅意与佛理。方桌四周,随意摆放几把竹椅,你一坐上去,椅子就会嘎吱嘎吱地唱起歌来,这歌谣怕是已经唱了上千年了吧?在这里喝茶,茶叶的贵贱已无关紧要,喝的其实就是一种闲适、一种诗意。在这里喝茶,茶客们就是坐在一个随时可能飘落下一片葡萄叶、响起一阵蝉鸣声的茶园子里,摆着似乎永远也摆不完的龙门阵,消磨着似乎永远也消磨不完的光阴,而氤氲在茶香里的悠闲时光,也就在这一碗接一碗的盖碗茶中,慢慢流逝,化成你我耳鬓的白发、额头的皱纹……

②香茗浮世,杯盏人生

③老虎灶是评价一家老茶馆是否正宗的重要标准

④沏茶用的水壶经过时光的打磨,金光铮亮

余光中曾经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忙出来的,只有文化是闲出来的。”而在这诸多“休闲文化”中,茶文化无疑是独树一帜的。正如我在绵竹出差时领悟到的一样,那些但凡优哉游哉、幸福感强的地方,总能找寻到茶的身影。因此,我们不妨也放慢旅途的匆匆步履,为“诗意的茶香”留一方心灵的空间,让那些和文化相关的东西从中滋生,进而滋养我们的心灵。神经般遍布全城的成都茶馆,它对成都人性格的影响无疑是潜移默化的,它使这座城市的人健谈、风趣、和善,同时也带有程度不同的狡黠。当然,更本质的可能是,这种缓慢的节奏,使他们对生活总是抱有常人难以理解的通达和乐观。寻访路过此地的侠客,一次邂逅,便愿意从此断剑天涯,永不漂泊,舍得为它停留。“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的雨夜最美,湿润清香,凉意一层一层从心底泛起涟漪,极为舒适。一年之中,成都大多数时候都是以这样的温度来滋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这很适合怀旧,而成都人则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猫进一家不起眼的小茶馆,用一盏的清茶,诠释这座城市的闲情。

川菜调料的巅峰 味道的传奇

瞿颖说,在成都她会做个速成美食家;胡海泉说,成都美食诱人,尤爱老妈蹄花……正如很多人说过的一样,味道是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也真切的体验,而被誉为“亚洲美食城市”的成都,无疑将美味提升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位。在成都,美食绝对是不可错过也无法错过的一个精彩环节。

每每谈起川菜,总是绕不过一个人——常璩。这位生活在1600年前晋朝的四川崇州人,曾写过一本名叫《华阳国志》的地理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对四川老乡的饮食习惯作出了如此总结:“蜀人好辛香,尚滋味。”岁月蹉跎,时光荏苒,1600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即便是巴蜀之地经历了沧海变桑田的巨变,但流淌在四川人血脉中的好吃基因却一点都没变,如今的四川人,对于好滋味的追求依旧如千年前的祖先一样孜孜不倦。

贪吃的老祖先一直谆谆教导我们“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道理,而我们这些后人也不负众望,在历代名厨与老饕的共同努力下,总结出了“川鲁淮粤”四大经典菜系,其他各种小菜系更是不可胜数。在这些菜系中,与古典的鲁菜、鲜活的粤菜、精细的淮扬菜相比,诞生于四川盆地的川菜无疑是最具草根气质的一种菜系。川菜所用的原材料,几乎没有特别珍贵之物,几把山间的时蔬,几块陈年的腊肉,在花椒和豆瓣的共同作用下,须臾之间也能成就一盘美味。但是,最具草根气质的川菜也是最民间和最具生长性的——有多少悲伤的胃,因为远离了故乡,从此就把对川菜的怀念当成是对故乡的追思呢?一盘川菜,此时已超越了味道的浓淡,而成为了对悲欢离合人生的最温暖的慰藉。

成都人爱吃,会吃,懂吃,也乐于享受这唇齿之快。在成都,倘若没有时间去别的地方,锦里和春熙路绝对不容错过。这两个地方最好是夜晚去逛,别有风味,因为许多大名鼎鼎的成都小吃都集中在这两个地方。进了锦里大门,就会看到远远近近的灯火交相辉映,不长的仿古街上人山人海,有捏泥人的、吹糖人的、弄皮影的、剪纸的、搞行为艺术的,各式各样的手艺人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让人仿佛回到了童真时代。成都最有名的小吃大都汇集于此,牛肉焦饼、三大炮、张飞牛肉、牛王庙怪味面、伤心凉粉、蛋烘糕、钟水饺等等,一份份浓缩着浓浓成都味道的特色小吃令人从舌尖到心尖都爱上这座城市。

成都果然是个真正享用美食的地方,不仅饭馆酒店里的特色菜可圈可点,就连看似平凡普通的家庭主妇也都烧得一手好菜。这不仅得益于成都人刁钻的味蕾和口腹,也要归功于成都人对美食的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比如白菜在寻常人家的饭桌上很常见,就如同邻家女孩,走在人群里便无从辨认了。可是好吃的成都人却将朴实无华的白菜做成了“开水白菜”,做上了国宴的餐桌,成都人对美食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色香味俱全的川菜就像一位有着火辣辣眼神的绝代佳人,在成都人温暖的注视中愈发出落得楚楚可人。这些看似普通的家常菜从配料、蘸水、汆、勾芡、烧、煮、煨、爆炒到起锅无不细致讲究,因为这些汤汤水水里荡漾着做菜人对这座城市的全部情感和心思。

猜你喜欢
川菜巷子茶馆
《茶馆》
%Arabica成都宽窄巷子
翠花,上川菜!
印象成都——宽窄巷子
游成都宽窄巷子(外一首)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川菜资格人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