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82例的疗效观察

2015-12-23 05:21蒋海燕277100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中心卫生院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腹针痉挛性脑血管病

蒋海燕277100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中心卫生院

腹针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82例的疗效观察

蒋海燕
277100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中心卫生院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采取腹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82例,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腹针疗法应用于研究组,体针疗法应用于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偏瘫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其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腹针疗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痉挛性瘫痪;脑血管病;腹针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脑血管病恢复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痉挛性瘫痪,其是一种退行性变性疾病,患者会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患肢疼痛、患肢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症状,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则会进一步影响功能恢复,甚至会出现功能完全丧失[1]。本文研究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采取腹针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近1年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82例,患者经MRI或CT检查结合中风诊断标准确诊。排除对象:①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平稳、失语者;②严重心肺肾疾患者;③不自愿者;④严重感染性疾病者。将82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41例中,女12例,男29例,病程31~90 d,平均(59.3±9.6)d,年龄49~74岁,平均(62.2±7.6)岁;对照组41例中,女11例,男30例,病程33~90 d,平均(60.9±8.3)d,年龄48~76岁,平均(61.6±8.6)岁。两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在基础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研究组采用腹针治疗方法。①取穴:关元、气海、下脘、中脘、病侧滑肉门、上风湿点、外陵、上风外点、下风湿点、下风下点、健侧商曲、气旁。②方法:选用长度40mm、直径0.25mm的不锈钢针12支,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时直刺,避开血管、毛孔,手法要轻柔、缓慢。针尖达到一定深度后,采取慢提插手法,留针30min,嘱患者活动患侧,每日实施1次针灸,5次/周,治疗3周观察疗效。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方法。取穴: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中渚、阳池、承山、昆仑、合阳、三阴交、委阳、委中、承筋、殷门。行快针手法,将针拔出,每日实施1次,5次/周,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

疗效观察:采用Brunnstrom评分法评估疗效。①1级:弛缓期,无随意运动;②2级:开始出现痉挛,运动初期阶段;③3级:痉挛达到高峰;④4级:痉挛开始减弱,出现分离运动;⑤5级:痉挛明显减弱,出现分离运动;⑥6级:正常。

治疗效果:①治愈:恢复正常。②显效:进步超过2级。③良:进步超过1级。④差:患者未进步,或症状恶化。将治愈、显效及良归为临床有效[2]。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评分,运动情况采取Fugl-meyer评估,总分100分,评分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关系。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总分5分,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统计学方法:采取软件SPSS 15.0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疗效分析: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68%(38/41)、78.05%(32/41),研究组腹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2项指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结论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在中风恢复过程中,影响其恢复的主要问题是痉挛。过高的肌张力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并且痉挛状态所致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及精神心理状态。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痉挛是偏瘫康复的主要目标,也是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临床上的针灸疗法下肢以阴经穴、上肢以阳经穴为主,且采取快针手法,使肢体刺激减小,但仍会引起肢体抽搐,进而降低疗效。薄智云教授认为腹针疗法是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方法,而这一结论是其经长期研究总结得出的。薄氏认为,腹部有一个全息的影像,针刺腹部后,患肢可明显柔软,并感到肌力的增长,并且针刺后,针刺部位不会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其对患者的刺激小,从而避免因肢体受到刺激而加重痉挛。另外,其具有多层次调节的作用,能采用不同的针刺方向及深度来影响不同的系统,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表1 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本文中将腹针疗法应用于研究组,并和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偏瘫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其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脑血管病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腹针疗法是有效可行的,值得推广于临床。

综上所述,脑血管病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腹针疗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1]谢建军.针灸配合中药汤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1,3(8):67-68.

[2]罗杨飞,韩舰华,徐嘉营,等.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现状[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3,2(4):171-175.

The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abdom inal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 ent of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82 cases

Jiang Haiyan
Yongan CenterHospitalofCity CentralDistrict,Zaozhuang City,Shandong Province 2771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Methods:82 patientswith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by abdominalacupuncture,and body acupuncture therapywasused in controlgroup.We observed the curative effectof the two groups.Results:In the study group,curative effect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group,and after treatment,athletic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were improved obviously,the effect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spastic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cerebral vascular,abdominal acupunctur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and movement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curative effectisexact,and it isworthy ofpromotion.

Spastic paralysis;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bdominalacupuncture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2.60

猜你喜欢
腹针痉挛性脑血管病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