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5-12-23 10:52:50吴艳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
关键词:泪道泪囊先天性

吴艳丽

(吉林省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吉林 梅河口 135000)

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吴艳丽

(吉林省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吉林 梅河口 135000)

目的对应用泪道探通术对患有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手术治疗;采用泪道探通术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泪道功能复常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疾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泪道再次堵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泪道探通术对患有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泪道探通术;先天性泪道阻塞;治疗

先天性泪道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小儿眼科疾病,是由先天性泪道发育能力出现障碍而导致的,先天性残膜将鼻泪管的下端封闭,或上皮细胞残屑对鼻泪管的管腔造成堵塞。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是流泪,存在大量的黏性或脓性分泌物,病情程度严重的患儿甚至会合并出现急性泪囊炎、泪囊瘘等症状。临床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原则是对泪囊炎症进行控制,使泪道泪囊至鼻腔引流的通道得以恢复和重建。本次研究对患有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患儿应用泪道探通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患儿年龄3~16个月,平均年龄(6.8± 1.4)个月;单眼患病人数31例,双眼患病人数12例;治疗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患儿年龄2~18个月,平均年龄(6.6±1.3)个月;单眼患病人数32例,双眼患病人数11例。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患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2岁;②病情确诊为先天性泪道阻塞;③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眼科疾病的能力;④以往没有接受过手术治疗;⑤患儿家长同意接受手术治疗;⑥患儿机体情况可以耐受手术和麻醉;⑦家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①患儿年龄>2岁;②病情没有被确诊为先天性泪道阻塞;③合并患有其他眼科疾病;④以往有接受过手术治疗;⑤患儿家长不同意接受手术治疗;⑥患儿机体情况不能够耐受手术和麻醉;⑦家长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4 治疗方法: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手术治疗;采用泪道探通术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手术治疗,具体措施为:保持口腔、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患儿取仰卧位,对其头部及四肢进行固定,使用浓度为1%丁卡因实施表面麻醉,应用已经被稀释的抗生素类药物作为泪道冲洗液体,实施泪道冲洗和泪道挤压操作,使泪道内脓液能够彻底排除,以使感染的机会减少。术者用左手食指及大拇指对下睑进行牵引,使下泪小点充分暴露,右手用泪小点扩张器对下泪小点及下泪小管进行扩大处理30 s左右,取6号泪道探针沿垂直方向插入到泪小点,深度控制在1 mm左右,然后成90°转向内眦方向沿睑缘的平行方向顺下泪小管向内进行推进,同时用左手拇指向颞侧对下睑皮肤进行牵引,当探针能够碰到骨壁的时候,则提示进入泪囊并抵达骨壁,此时可以将探针头向下旋转90°然后垂直向下,并稍微偏向后外侧,顺利进入到鼻泪管。如果不能够顺利的进入,探针可以略向后退然后进行探查,有突空感出现后就可以停止进针,接5 mL注射器进行回抽,抽进鼻腔内气体,推注生理盐水,有吞咽动作或有液体自鼻孔流出,表示探通已经成功。探通时阻力相对较小即可立刻将探针拔出,阻力相对较大时则采用胶布对探针尾部进行固定,留针20 min左右将其拔出。术后采用妥布霉素眼水点眼1周。1周后对泪道进行冲洗并复查。如还是没有处于完全通畅状态可再次实施泪道探通术,1个月后再次进行复查[1]。

1.5 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儿的泪道功能复常时间、先天性泪道阻塞病情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治疗时间、疾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人数、治疗结束后泪道再次堵塞率等指标进行对比。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治愈:手术后没有泪溢现象出现,没有任何异常分泌物出现,泪道冲洗处于完全通畅状态;有效:手术后没有泪溢现象出现,偶尔会出现少量的异常分泌物,泪道冲洗处于基本通常状态;未愈:存在明显的泪溢现象,有大量的异常分泌物存在,泪道冲洗处于不通畅状态[2]。

1.7 数据处理: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泪道功能复常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对照组患儿经常规手术治疗(7.94±1.48)d后泪道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共计接受恢复治疗(10.82±1.96)d;治疗组患儿经泪道探通术治疗(5.11±0.87)d后泪道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共计接受恢复治疗(7.60±1.57)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内有11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儿在泪道探查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内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先天性泪道阻塞病情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先天性泪道阻塞病情治疗效果比较[n(%)]

2.4 泪道阻塞复发情况:对照组患儿常规手术治疗结束后有13例泪道阻塞病情再次复发,复发率为30.2%;治疗组患儿泪道探通术治疗结束后有2例泪道阻塞病情再次复发,复发率为4.6%。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会对患儿眼部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眼球安全及视力水平的提高产生一定的阻碍,所以对于该疾病应该在早期阶段实施积极治疗。如果长时间不给予有效治疗,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阻塞的残膜的厚度也会不断的增加,伴随的炎症瘢痕的出现会使泪道出现广泛狭窄,通过泪道探通术不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患者,则需要采取泪囊鼻腔吻合术或泪道中留置硅胶管的方式进行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手术主要具有造成损伤大、手术操作时间长、所需费用多等众多问题,对患儿产生的危险较大,并且会对其面部和鼻梁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熟练的探通技术和手感是决定泪道探通术治疗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性因素。①在实施泪道探通的过程中,应将下眼睑固定好,使泪小管始终处于一个拉紧变直的状态,对探通泪道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否则可能会对泪小管造成损伤,当探针尾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贴骨壁进行操作,探针头不能移动;②行泪道探通的时候,如果探针推进过程中遇到阻力,必须把探针退出一些,对方向进行略微的改变后再进行探查,探通的时候必须保证动作轻柔,避免对泪道黏膜造成损伤,而形成假道[3]。

[1]曾敏智,沙翔垠,方秋云,等.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时机和方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7(16):652-653.

[2]范真.332例先天性泪道阻塞治疗结果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1,16(12):132-133.

[3]毛海燕,刘文,符琼英,等.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150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9(12):103-104.

R777

B

1671-8194(2015)04-0161-02

猜你喜欢
泪道泪囊先天性
正常泪囊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形态观察
安徽医学(2024年3期)2024-04-23 05:43:08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天冷泪道病高发
人工泪液和临时性泪道塞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泪道再通管植入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泪囊炎66例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
哈尔滨医药(2014年6期)2014-02-27 13: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