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湘斌练 刚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平南 5373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平南537100)
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探讨
廖湘斌1练 刚2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平南 5373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平南53710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诊科院前院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150例临床资料,根据心肺复苏成功和失败进行分组,50例心肺复苏成功作为成功组。结果成功组患者开始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通路建立时间均低于失败组,肾上腺素累积剂量高于失败组,t=11.02,t=6.26,t=8.34,t=12.1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始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通路建立时间、肾上腺素累积剂量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把握好各项影响因素可以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奠定基础。
心肺复苏;成功;因素
心脏停搏属于急诊科经常面对的症状,是患者心脏突然发生心脏泵血功能停止,患者出现呼吸、心跳的骤然性中断,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需要进行心肺复苏[1]。心肺复苏成功率不仅关系到急诊科急救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显得尤为重要[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院前 院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诊科院前及院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15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性90例,女性60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50.2±11.5)岁。心脏停搏原因:心源性疾病66例,呼吸系统疾病60例,脑血管疾病18例,其他外伤6例。150例心脏停搏患者诊断参照孟凡民《心肺复苏》中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心肺复苏方法参照《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处理。150例患者根据心肺复苏成功和失败进行分组,50例心肺复苏成功作为成功组,100例心肺复苏失败作为失败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均进行积极的急诊救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侧支循环,如果有必要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心外按压不能恢复的患者进行电除颤,双相波除颤仪电流选择120~200 J,单相波除颤仪其电击选择360 J,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并且注意降低头部温度、利尿剂降低颅内压,高压氧治疗,注意防止并发症出现。分别对两组开始心肺复苏时间、心肺复苏持续时间、气管时间、通路建立时间、肾上腺素累积剂量情况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情况主要包括开始心肺复苏时间、心肺复苏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通路建立时间、肾上腺素累积剂量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针对两组心肺复苏患者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比较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情况(表1)成功组患者开始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通路建立时间均低于失败组,肾上腺素累积剂量高于失败组,t=11.02,t=6.26,t=8.34,t=12.1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情况
心脏停搏属于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及时的抢救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脏停搏要进行及时的抢救,心肺复苏是进行心脏停搏患者抢救的重要措施,其包括临床急救医学中各种复杂的综合性医疗技术,对于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能心脏停搏情况进行预见,加强危重症患者的监控和救治,就能避免心搏骤停的发生。有效的分析患者的病情,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临床急救水平,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3]。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是患者本次发病后第一次进行抢救的时间,心肺复苏开始时间越早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资料显示[4-5],脑缺氧是心脏停搏重要的死亡原因,脑缺氧时间越长,脑损伤越大,患者抢救的成功率越低,心肺复苏开始时间越早可以降低脑损伤的程度,因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心肺复苏过程中,呼吸功能的建立也显得尤为重要,气管插管作为解除呼吸道梗阻和提供呼吸功能的有效措施,插管的时机也是开始越早越好[6]。气管插管插管的辅助性呼吸可以促使动脉血氧处于较高的水平,补偿机体代谢的过度损耗,降低脑损伤的程度。静脉通路是心脏停搏后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血容量的有效补充和急救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7]。及早的建立静脉通路,不仅有利于维持血液循环容量,促使心脏功能更早的恢复,同时还可以对重要器官进行有效的血液灌注,进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肾上腺素剂量一直是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临床医师探讨的重要问题,肾上腺素的累积剂量可能和心肺复苏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资料显示[8],肾上腺素累积剂量>5 g可以增加心脏冠脉的血液流量,增强心肌细胞的收缩能力,促使心率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急诊科院前院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150例临床资料,根据心肺复苏成功和失败进行分组,50例心肺复苏成功作为成功组。结果表明,成功组患者开始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通路建立时间均低于失败组,肾上腺素累积剂量高于失败组,提示开始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通路建立时间、肾上腺素累积剂量是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把握好各项影响因素可以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加强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通路建立时间的控制,选择适当的顺序合理的安排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进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1]廖正寿,唐云,唐诚江,等,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3):279-280.
[2]王道铨,林贻隆.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武警医学,2014,25(6):609-610.
[3]许志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相关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2):2262-2263.
[4]王彩琼,刘玉群,陈德仪.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2-63.
[5]鲁玉芬.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2):82-83.
[6]杨琳.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83-4885.
[7]辛正宏,梅林.238例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1, 32(6):880-884.
[8]秦海萍,章之川.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特点及成功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1175-1176.
R605.974
B
1671-8194(2015)04-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