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中腹腔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5-12-23 10:52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
关键词:氟尿嘧啶肝肾腹腔

王 霁

(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直肠癌术中腹腔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 霁

(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中腹腔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近2年来的12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标准根治手术,观察组术毕关腹前腹腔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900 mg于肿瘤病灶及淋巴血管回流区域;对照组仅给予根治手术而不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1~2年局部复发率、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白细胞计数、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观察组(15.2±2.4)d、对照组(14.7 ±2.2)d,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3/60)、11.7%(7/60),对照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12/60)、33.3%(20/60),两组患者1~2年局部复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术后并发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术中腹腔内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可降低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且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增加对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直肠癌;5-氟尿嘧啶;根治术;复发率;并发症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未引起重视,确诊时大多已处于进展期,术后面临着较高的复发率,从而影响患者预后,5年生存率仍不是很理想。术后局部复发率高是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避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腹腔化疗药缓释剂置入具有持久保持给药区药物高浓度、减轻全身不良反应等优点,是术后防止癌细胞局部沉积的有效方法[1]。5-氟尿嘧啶是一种传统化疗药物,效果肯定,但常规给药作用时间较短,局部浓度较低,有时难以获得所需效果。本研究探讨了直肠癌术中腹腔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评估这种直肠癌综合治疗新途径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近2年来的12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术前均经肠镜病理活检确诊,拟行Dixon手术切除。均为Ⅱ~Ⅲb期患者,其中Ⅱ期23例,Ⅲa期33例,Ⅲb期64例。所有患者均未于术前行化疗,年龄30~75岁,能耐受手术治疗,无手术禁忌证,肝肾功能、免疫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均正常,体力状况ECOG评分0~2分,无其他脏器实质性病变,对本项研究均知情同意。观察组男性患者4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8±10.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4±10.4)岁。两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严格按照肿瘤根治原则,行Dixon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并淋巴结清扫。观察组术毕关腹前腹腔均匀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900 mg于肿瘤病灶及淋巴血管回流区域,表面喷洒生物蛋白胶固定。对照组仅给予根治手术而不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1~2年局部复发率、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白细胞计数、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作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观察组(15.2±2.4)d、对照组(14.7± 2.2)d,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观察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3/60)、11.7%(7/60),对照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12/60)、33.3%(20/60),两组患者1~2年局部复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术后并发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5。

3 讨 论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观察组 60 15.2±2.4对照组 60 14.7±2.2 t 1.1896 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局部复发率对比[n(%)]

表4 两组患者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对比(,n=60)

表4 两组患者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对比(,n=60)

注:与术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术后7d比较,②P>0.05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术前 术后7d 术前 术后7d CD352.4±4.8 45.6±5.2①② 51.1±5.2 46.1±7.6①CD4++ 25.7±3.8 21.1±4.1①② 27.6±4.1 22.3±4.5①CD4+/CD8+ 1.52±0.12 1.10±0.11①② 1.46±0.15 1.13±0.14①39.7±4.5 26.9±4.2①② 40.2±4.7 28.2±3.8①CD8+NK cell 23.6±4.8 11.4±2.2①② 24.1±3.9 10.5±2.5①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n)

化疗药5-氟尿嘧啶在血浆中存在着半衰期短、作用时间短的缺点,而且传统静脉给药法可产生强烈的全身不良反应,而术中置入腹腔化疗泵的方法容易引起腹腔感染,而且化疗泵周围可形成窦道而影响治疗效果。据文献报道[2],局部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可使局部药物浓度达到静脉给药时的10倍之多,且有效药物浓度能持续10 d以上。此外还有文献报道[3],采取5-氟尿嘧啶缓释剂置入法,不仅局部有效药物浓度能长时间维持,而且外周血循环中也可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因此不仅可防止局部复发,还可起到防止及治疗肿瘤远处转移的作用,且认为这种给药方式比较安全,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住院时间(15.2± 2.4)d、对照组(14.7±2.2)d,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3/60)、11.7%(7/60),对照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12/60)、33.3%(20/60),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术后并发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文献大体报道相符,这证明直肠癌术中腹腔内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可降低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且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增加对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表3 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和白细胞计数对比(,n=60)

表3 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和白细胞计数对比(,n=60)

注:与术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术后7 d比较,②P>0.05

组别 时间 ALT(U/L) AST(U/L) BUN(mmol/L) CR(μmol/L) 白细胞计数(×109/L)观察组 术前 24.8±10.2 14.4±7.4 2.4±0.3 63.9±4.7 7.3±1.8术后7 d 43.3±15.4①② 48.3±20.5①② 2.6±0.4①② 67.1±5.2①② 8.5±3.4①②对照组 术前 25.4±11.1 15.2±7.1 2.4±0.4 64.1±4.9 6.9±1.4术后7 d 41.8±15.6① 47.2±18.7① 2.5±0.6 65.7±4.6 9.1±3.6①

[1]李昌立.氟尿嘧啶植入剂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35):59-60.

[2]Punt CJ.New options and old dilemma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J].Ann Oncol,2004,15(1 0):1453-1459.

[3]王琦,尹东,王海江.进展期胃癌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临床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7):79-80.

R735.3+7

B

1671-8194(2015)04-0069-02

猜你喜欢
氟尿嘧啶肝肾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5-氟尿嘧啶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