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空间碎片撞击模式识别研究

2015-12-23 06:49于海鹏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5年4期
关键词:隐层观测点航天器

杜 刚,何 朔,于海鹏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研发中心,北京 100076)

0 引言

随着人类空间活动的增加,各类航天器爆炸、碰撞解体、废弃物等产生的空间碎片日益增多[1]。当空间碎片与在轨航天器交会碰撞时,将对航天器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空间碎片对航天器的损伤主要体现为动能损伤,属于超高速碰撞的范畴,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远大于航天器结构材料的强度,造成的破坏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2]。

目前对于尺寸<10 cm 的空间碎片难以监测和跟踪;对于尺寸<1 cm 的空间碎片,航天器只能通过防护结构来尽量减轻碎片撞击造成的损伤[3]。

既然撞击不可规避,人们在防护措施的基础上正研究一种在轨感知系统,试图随时了解航天器空间碎片撞击损伤的情况[4]。目前,声发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既能实现大范围实时监测,又对使用环境要求不高[5]。

本文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大量的仿真试验样本数据进行训练,拟利用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对撞击信号进行分析,反演获取碰撞参数。

1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是单隐层的前向网络[6],它由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三层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输入层节点将信号输入到隐层节点,隐层节点的基函数对输入数据在局部产生响应:当输入信号靠近基函数的中央范围时,隐层节点将产生较大的输出;当输入信号远离基函数中心时,隐层节点的输出减小。由此可以看出,在RBF 神经网络中,仅当输入信号落在输入空间中一个很小的指定区域时,隐层节点才作出有意义的非零响应,故RBF神经网络又被称为局部感知场网络。

最常用的基函数是高斯函数:

其中:X是n维输入向量;ci是第i个基函数的中心,与X具有相同维数的向量;σi为第i个中心向量的半径,它决定了该基函数围绕中心点的宽度;Ri(X)为第i个隐层节点的输出,Ri(X)在ci处有一个唯一的最大值;||X-ci||表示X和ci之间的距离,随着||X-ci||的增大,Ri(X)迅速衰减到0。

RBF神经网络的输出是Ri(X)到yi的线性映射,即

其中Wi为输出层权值,i= 1,2,···,m。

下面分析中以声发射信号的幅值、能量、持续时间、撞击观测点等作RBF 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以撞击速度作为输出向量,形成多维向量到单一变量的映射。

2 高速撞击数值模拟实验与数据分析

2.1 仿真参数及损伤结果

采用AUTODYN 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进行仿真。以板厚方向为x、板的高度为y建立二维模型。板厚5 mm,弹丸直径3.2 mm,材料均为铝,撞击速度方向垂直于板,速度大小从1.0 km/s 到 5.6 km/s 不等。图2为仿真的两种撞击损伤结果(未穿透和穿透)。

图2 仿真的撞击损伤结果 Fig.2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space debris impact damage

2.2 信号特征参数提取

由于声发射传感器响应的是质点运动速度,故仿真计算后得到的是板上不同位置处的质点运动速度。图3为v=1 km/s 速度撞击时在y=9.9 mm 处的波形及其频谱,下面以该波形为例,详细描述声发射撞击信号特征参数提取过程。从波形频谱中可以看出信号中含有强烈的低频信号,这是由撞击后板的振动引起的,其中含有撞击后产生的缺陷信息,但不容易被分析。因此,先采用小波降噪[7]的方法消除振动和反射波,然后选择能量最为集中的滤波频率800~1100 kHz,滤波后结果如图4所示,其时频图如图5所示。从时频图可以看出提取出的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能量均比较集中。

图3 撞击速度v=1 km/s 时在y=9.9 mm 撞击观测点处的 波形及其频谱 Fig.3 The waveform and spectrum for v = 1 km/s at y = 9.9 mm

图4 经800~1100 kHz 滤波后的波形及其频谱 Fig.4 The waveform and spectrum after filtration through 800~1100 kHz

图5 经800~1100 kHz 滤波后的时间-频率图 Fig.5 The time-frequency diagram after filtration through 800~1100 kHz

2.3 信号特征与撞击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信号滤波后提取信号幅值特征时,发现信号幅值、能量、持续时间等特征参数与撞击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映射关系,典型如图6所示。其他特征参数与撞击速度也存在单调映射关系,为节省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图6 信号幅值与撞击速度之间映射关系(频率范围 800~1100 kHz) Fig.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al amplitude and the impact velocity (with signal frequency between 800~1100 kHz)

3 用RBF 神经网络进行反演计算

3.1 特征向量提取、训练及反演计算结果

从仿真数据中随机提取100 个碰撞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分别提取出上述特征参数,构建成100组的特征向量,以撞击速度作为输出,建立RBF神经网络并对其进行训练。将另外100 组未参与训练的声发射信号提取特征向量后,输入到训练好的RBF 神经网络,反演计算撞击速度。统计反演的撞击速度与仿真的撞击速度间的相对偏差,结果如 图7所示。反演计算得到的撞击速度与仿真的撞击速度间的平均相对偏差为7.7%,相对偏差在10%以内的比例为74.5%。

图7 反演速度的相对偏差分布 Fig.7 The relative error distribution of the inversion impact velocity

3.2 撞击观测点对反演识别正确率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反演准确率,尝试缩小撞击观测点范围,发现随着撞击观测点范围的缩小(即撞击观测点距撞击处的距离越小),相对偏差就越小,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撞击观测点范围与相对偏差关系 Table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nge of observation points and the relative error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观测点与撞击点距离的增大,信号衰减加剧,进而波形特征不明显,对识别产生影响。在本次数据处理过程中,仅采用了一种弹丸,其质量一定,根据仿真数据获知,当该弹丸的撞击速度达到2.15 km/s 以上时,可将板材完全穿透。因此,根据RBF 神经网络反演计算的速度,可判断出航天器外壁是否被碎片穿 透。经统计分析发现,识别正确率也与撞击观测点位置有关,即:撞击观测点与撞击点距离越近,则识别正确率越高;当撞击观测点与撞击点距离<200 mm 时,对于穿透与否的识别正确率可以达到97.3%。

4 结束语

本文利用RBF 神经网络数值模拟对高速撞击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进行模式识别,反演出弹丸撞击速度,得到如下结论:

1)频率为1 MHz 附近的高频声发射信号特征与弹丸撞击速度呈单调映射关系。

2)RBF 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利用声发射信号特征反演弹丸撞击速度。

3)观测点与撞击位置的距离越近,反演和识别的准确率越高。这是因为距离越短,声信号的传播损失以及畸变的影响越小。但实际应用中不可能确定观测点与撞击位置之间的距离,因此可先对撞击位置精确定位,并采取补偿的方法减少信号衰减和畸变后,再进行识别分析。该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研究仅对撞击速度进行了反演,且仿真对象仅针对同一规格尺寸弹丸,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针对更多情况反演出更多信息,亦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References)

[1] 都亨.空间碎片[M].北京: 中国宇航出版社,2007: 1

[2] 李怡勇,沈怀荣,李智.空间碎片环境危害及其对策[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8,298(6): 31-35 Li Yiyong,Shen Huairong,Li Zhi.Space debris' hazard and countermeasures[J].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2008,298(6): 31-35

[3] 龚自正,韩增尧,庞宝君.空间碎片防护研究现状与国内发展建议[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0,27(1): 34-41 Gong Zizheng,Han Zengyao,Pang Baojun.A review of studies on protection against M/OD[J].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2010,27(1): 34-41

[4] IADC.Sensor systems to detect impacts on spacecraft,IADC-08-03[R],2013

[5] 唐欣.超高速撞击板波特性与声发射空间碎片在轨感知技术[D].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6] 王炜,吴耿锋,张博锋,等.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及其应用[J].地震,2005,25(2): 19-25 Wang Wei,Wu Gengfeng,Zhang Bofeng,et al.Neural networks of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and its application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J].Earthquake,2005,25(2): 19-25

[7] 李英,张淑贞,许康生.小波降噪方法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2006,28(2): 159-162 Li Ying,Zhang Shuzhen,Xu Kangsheng.Application of wavelet transfer in seismic signal denoise[J].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2006,28(2): 159-162

猜你喜欢
隐层观测点航天器
2022 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基于RTD可编程逻辑门的n变量函数实现算法
一种自适应确定隐层节点数的增量半监督超限学习机算法
扎龙湿地芦苇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研究
一种深度梯度提升回归预测模型
2019 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实测研究
基于RDPSO结构优化的三隐层BP神经网络水质预测模型及应用
2018 年第三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18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