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庆 邢 琳 王庭太
(中原工学院理学院物理系,河南 郑州450007)
数字电路是一门基础课,传统的实验教学具有直观真实性,可操作性等优点,但同时具有以下缺点:(1)对上课的地点要求严格,硬件条件要求高;(2)由于实验学时所限,学生往往只能学习几个基础实验,而大多数实验无法涉及;(3)数字电路实验涉及的芯片种类繁多,保存整理工作量特别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Multisim软件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数字电路实践教学中。Multisim软件具有的优势:(1)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只要在计算机中安装并掌握了Multisim软件,就可以进行数字电路仿真实验;(2)Multisim软件包中包含种类丰富的芯片和仪器仪表,节省购买费用,并且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时操作和修改;(3)Multisim软件仿真实验作为实验前的第一步,主要是利用Multisim软件绘制电路图,便于学生了解实验原理,验证实验电路图设计是否正确,方便实验中线路的连接。
要求用集成3-8译码器74LS138组成一位全加器,完成两个一位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2.1.1 按照逻辑关系,列出全加器真值表,如表1所示。其中,X1、X2分别为加数和被加数;X5为低位向本位产生的进位;X4为相加的和;X3为本位向高位产生的进位。
表1 全加器真值表
2.1.2 根据真值表列出逻辑表达式并将逻辑表达式转化成恰当形式:
2.1.3 根据逻辑表达式,用Multisim画出逻辑图,如图1所示。
(说明:译码器74LS138是3-8译码器,在图1中其逻辑符号用U4所示。U4中A、B、C是地址输入端,G1、G2A、G2B是使能端,Y0、Y1、Y2、Y3、Y4、Y5、Y6、Y7是输出端,低电平有效。输入变量的每一种取值组合,只能使某一个输出有效。)
在Multisim软件中,创建全加器逻辑图的具体过程:(1)在元(器)件库中单击TTL,再单击74LS系列,选中74LS138D,单击OK确认。这时会出现一个器件,拖到指定位置点击即可。(2)在元(器)件库中单击MISC,再单击门电路,选中四输入与非门NAND4,单击OK确认,用两个与非门实现逻辑函数。(3)在元(器)件库中单击显示器件,选小灯泡来显示数据。为了便于观察,可将输入、输出信号均接入小灯泡。(4)在元(器)库中单击Word Genvertor(字信号发生器),拖到指定位置,用它产生数码。(5)在元(器)件库中单击Sources(信号源),选中电源VCC和地,双击电源VCC图标,设置电压为5 V。使能端G1接电源VCC,G2A、G2B接地。连接成功后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全加器逻辑图
2.1.4 验证观测输出是否正确
(1)双击Word Genvertor(字信号发生器)图标,在Address(地址)区,起始地址(Initial栏)设为0000,终止地址(Final栏)设为0007。(2)在Controls(控制)区,点击Cycle按钮,选择循环输出方式。点击Pattern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Up Counter选项,按逐个加1递增的方式进行编码。(3)在Trigger区,点击按钮Internal,选择内部触发方式。在Frequency区,设置输出的频率为1 kHz。(4)运行仿真开关,可以观察运算结果。探测器发光表示数据为“1”,不发光表示数据为“0”。其中,X1、X2表示加数、被加数;X5表示低位向本位产生的进位;X4表示相加的和;X3表示本位向高位产生的进位。
实现了数字时钟,其核心电路是利用Multisim软件设计一个具有“时”、“分”、“秒”的十进制数字显示(小时从00~23)的计时电路。
六十进制计数器和二十四进制计数器都选用74LS90D集成块来实现,采用反馈清零法。在Multisim软件中,设计六十进制和二十四进制计数器如图2、图3所示。
图2 六十进制计数器电路图
图3 二十四进制计数器电路图
在Multisim软件中,创建六十进制计数器电路图2的具体过程:(1)在元(器)件库中单击TTL,再单击74LS系列,选中74LS90D,单击OK确认;用同样的方法,再选择一个74LS90D。(2)在元(器)件库中单击TTL,再单击74LS系列,选中74LS08D,单击OK确认.根据74LS90芯片的特性,利用所学数字电路的知识,连接构成六十进制计数器,电路如图2所示。
创建二十四进制计数器电路图3的具体过程类似,说明省略。
在数字电路实验中,将Multisim软件应用与硬件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帮助。
[1]闫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黄智伟.基于Multisim 2001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方莉俐,王秀杰.应用物理实验[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