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斌
法国作家司汤达说:“时间会让作家和政客互换位置。”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艺术家。生于明末清初的陈洪绶把大半生的时间耗在求取功名上,曾因落第而心神俱碎,却未料到自己会因版画而名满天下。陈洪绶(1599—1652),幼名莲子,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悔僧,浙江绍兴人。他一生以画见长,诗文书法俱佳,其人物画被赞为“明三百年来无此笔墨”,堪称一代宗师。
连出生都带着传说
传说陈洪绶出生前,有个道人曾给他父亲一枚莲子,说是吃了后会生个儿子。陈洪绶出生后,小名就叫莲子。陈洪绶从小喜欢画画,据说他4岁时有一次去订了娃娃亲的岳父家玩,看见刚粉刷过的墙壁,就以桌椅为脚手架,在墙上画了幅八九尺高的汉前将军关侯像。岳父一看,惊奇得不得了,不但没有责怪他,还把那间房子专门辟出来供奉画像。
陈洪绶9岁时跟着大画家蓝瑛学画花鸟。蓝瑛精花鸟,工山水,在画坛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力。陈洪绶跟着他学了一段时间后,他不禁慨叹:“等这小子将来学成,只怕吴道子、赵孟 复活都要甘拜下风。像我们这种水平的,哪敢在他面前动笔?”蓝瑛写生也很厉害,陈洪绶跟着蓝瑛学习之后,很快就超过了老师。蓝瑛为此搁笔,“终其身不写生”,说陈洪绶“此天授也”。天赋异禀再加上勤学苦练,使得还在学校读书的陈洪绶,就有了追着他来求画的“粉丝”。他14岁时,把画往街市上一挂,立马就被人买走了。
做和尚也并非情愿
陈洪绶对绘画有着特别的天赋和兴趣,并且刻苦钻研绘画创作,“画名”越来越响。但他出身官宦世家,求功名是第一位的,自己也希望能做个官,一来光宗耀祖,二来也能实现抱负理想。在明朝,如果有做官的身份,画画得好,那就是“文士”甚至“名士”;如果光会画画没有官职身份,只会被人当成社会地位很低的画师。陈洪绶21岁就中了秀才,对自己的学识文章都很自信,不料十几年屡试不第,十分苦闷,经常借酒浇愁,被世人贴上了“狂放”的标签。
陈洪绶四十来岁时,到北京花钱捐了个国子监生的身份,不料崇祯皇帝还是把他当成画师,让他临摹历代帝王像,但这使得陈洪绶有机会观赏皇家所藏历代名画,从而技艺精进,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他的画在市场上被炒到天价,就连关外的清兵都知道,所以明亡之后清军攻占南京时抓住了陈洪绶,指挥官大喜过望,立刻逼他作画,但陈洪绶没有屈从。
眼看时局越来越乱,不愿到鲁王和唐王小朝廷为官,也不愿归顺清朝,陈洪绶干脆跑到绍兴的云门山寺剃发为僧,并由此改号悔迟、悔僧,又号云门僧。
赢得生前身后名
陈洪绶一生从事版画艺术,作品以插图的形式广泛流传于世,最负盛名的有《九歌图》《西厢记》《鸳鸯冢》《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里面的人物线条遒劲简练、形象生动夸张,极富装饰趣味。叶子是一种纸牌,陈洪绶以水浒人物为之装饰,当时就极为畅销,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以佛教故事为题材所画的人物体格高大,衣纹细致、清晰、流畅,勾勒有力度,学习他的画家多达数千人。
陈洪绶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书法中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顿挫”“呼应”等笔法,被他在运笔过程中做得了无痕迹,显得十分超逸。陈洪绶留下来的书法作品基本为行书或草书,清代包世臣将陈洪绶的书法归为“逸品上”,评曰:“楚调自歌,不谬风雅。”
20世纪50年代,著名画家于非暗对黄苗子谈起一件遗憾事,说自己曾在一画店见到一副极为精彩的陈老莲的七言联,因价格没谈拢没买成,回到家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再去,准备下决心拿下时,那副对联已经被人买走了。买走这副对联的是吴祖光的父亲。于非暗后来得知,还专门跑到吴祖光家去欣赏了好几次。这位一生不得志的艺术家,倘若知道后世有那么多珍赏自己的知音,大概也不会再以没求得功名而遗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