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蕙文 宓一鸣
摘要:在分析理工科大学生专利基础知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专利基础知识课程——《实用专利基础》的教学改革目标、课程建设具体内容、教学方法、综合能力培养及考核考评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卓越计划;专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94-02
一、引言
专利是指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这是一个技术与法律相结合的系统。《实用专利基础》课程是一门与法律、技术有关的技能性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利意识,提高其创新保护的能力,该课程既要兼顾专利法律知识,也要兼顾技术问题。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系统掌握专利申请、审批及利用的知识、专利信息收集和利用的知识,能够熟练进行专利申请文件撰写、阅读、分析及利用,并能够利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因此对工程类学生加强专利基础知识课程的设置和拓展,有助于实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有幸被批准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第一批实施高校。自2008年9月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实用专利基础》课程以来,至2014年6月已有6个学年,共有近400人选修了这门课程。为了顺应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我们在充分理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关于人才培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实用专利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性,并针对我校《实用专利基础》课程的现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各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建立起适应“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
二、理工科大学生专利基础知识教育的现状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对工程类大学生进行专利基础知识教育,并且开设的课程也比较系统。美国所有主要的大学都开设有与专利相关的课程,主要内容涉及专利申请、专利分析、专利实务、创意设计与专利突破等各个方面。日本则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开设相关的创新教育课程,从幼儿直到成人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比如针对大学生和研究生推行的是实务能力的训练,以工业产权《专利篇》作为标准教材,以职业高中(工业)和理工大学工学课业的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目的是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日常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有可成为专利的技术,掌握从专利申请文件的制作直至专利权利取得的整个过程中的实务能力。此外我国台湾地区也有16所大学开设了与专利相关的课程。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受美国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这一点也反映在专利相关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涉及的主要内容与美国大学非常类似。
我国自1985年开始实施专利制度以来,至今已有30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贯彻实施,国内不少大学纷纷开设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课程。目前各大学基本上把《知识产权概论》作为通识课,然而开设与专利相关课程的学校还是不多,对专利知识的普及以及专利知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还不够重视。有文献披露:通过对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1所高校的专利基础知识教育状况进行网络调查,仅有不到半数的学校开设专利相关课程,大多还是选修课。事实上,针对工程类学生必须侧重讲授专利制度、专利文献的分析与利用、专利申请实务、专利战略等内容。专利申请实务是国内工程类学生专利素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专利说明书的撰写,这是一种法律与技术相结合的文件,既要精通法律,又要能够准确把握技术核心,所以这类课程学习对目前国内工程类学生也是一个挑战。
三、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实用专利基础》不仅注重专利基础知识的讲授,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系统掌握专利申请审批及利用的知识、专利信息收集和利用的知识,能够熟练进行专利申请文件撰写、阅读、分析及利用,并能够利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因此,基于“厚基础、重实践、重能力”的出发点,提出了如下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1.理论教学:系统讲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基本知识。
2.案例教学:主要提供与专利申请、审批、专利权保护相关的案例,案例选取根据每章教授内容的需要。部分案例配有相关图片,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论交流: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对专利基础知识的理解。
4.模拟申请: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或者其相关实践课题,模拟撰写专利申请文件。
我们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使得这门课程能够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从事科研和教学水平高、力量强的师资队伍,进而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长期稳定性;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现专利教学领域的最新成果,而且能够形成独特的适合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具体实施方法
1.设计思想。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运用专利知识分析并解决现实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2.具体实施方法。实用专利基础是一门与法律、技术有关的技能性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利意识,提高其创新保护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应该重视启发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专利知识分析并解决现实工程中的技术问题。
例如通过让学生撰写简单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不仅使学生了解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还能够让学生明白针对这个技术问题所给出的解决方案。而这个解决方案正是创新所在,正是可以主张的权利要求所在。
(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方案
本课程每章向学生推荐了相关的阅读资料,并布置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对每章内容有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同时,在网络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电子书、电子期刊和学科导航服务。
(三)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方案
教学团队积极建设课程网站,将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学日历、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习题库、参考文献、案例汇编)上传到网络课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课堂的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了解课程的进度和安排。另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与之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本课程不仅要通过课堂传授教给学生基本的专利基础知识,更注重在实践中解答学生的疑问。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1.课堂讲授。在课堂上,老师把基本专利法律条文和较难理解的专利撰写方法传授给学生,以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专利法律知识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方法。
2.指导式学习。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学习和实践要求,学生在理解专利法律知识的同时展开课堂讨论,通过完成课堂讨论来进一步掌握基本的专利法律知识。教师负责现场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3.案例教学:主要提供与专利申请、审批、专利权保护相关的案例,案例选取根据每章教授内容的需要。部分案例配有相关图片,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实践考核,考核形式有开卷考试、案例撰写、平时作业、平时考核,一般来说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余案例撰写占40%,平时作业占10%,平时考核占10%。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案
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离不开计算机及网络,因此本课程十分注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具体如下。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本课程教师的全部教学内容采用PowerPoint制作,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知识的信息量,并将制作好的课件在学校网络平台上对全校学生的开放。
2.建设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扩充性资料,鼓励自主学习。建设本课程的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专利基础知识学习的网络平台。在网络课堂中设立资料库(包括电子书、电子期刊、政府文献等)、学科导航(包括国内外相关专利文献检索、知识产权网站、相关知识产权电子杂志网站、相关知识产权在线学习网站、政府网站等)、案例库、习题库、成果展示、师生互动区等。学生通过浏览网络课堂,能够自主获取所需要的专利基础知识,开阔眼界,逐步建构起关于专利基础知识的框架,形成自主的思维和判断的能力与习惯。
六、结语
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学生的实用专利基础知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利知识,建立起基本的专利意识,从而在从事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提升创新发明的设计水平,能够将头脑中的构思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或者设计,通过提交专利申请文件获得专利权。而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将专利基础知识教育落实在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期待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能够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王欣,何立民,池晓波.“卓越计划”唤醒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06):99-102.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3]张欣,王兴旺,沈元蕊.以学科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探索与实践[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08):93-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