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温州泰顺一鸣生态农庄为例
林墨洋1,刘益曦1,胡 春1,赵 燕1,刘小玲2
(1.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温州 325006;2.文成县农业局,浙江温州 325300)
摘要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实践和园区规划建设中,为畜牧业长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以温州泰顺一鸣生态农庄规划建设为研究对象,指出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设计、循环模式,探讨循环体系构建的相关参数,并分析园区规划建设后主要的生态效益,最后对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26
基金项目泰顺雅阳生态农业园区调查与研究(WKY2014B01)。
作者简介林墨洋(1986-),女,浙江温州人,硕士,助教,从事农业园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11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Constructing Park of Circular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Binding-Case Study on Taishun INM Ecological Farm in Wenzhou
LIN Mo-yang, LIU Yi-xi, HU Chun et al (Wen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zhou, Zhejiang 325006)
AbstractApplying the theories of circular economy to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park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vided the new method and model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Taking the INM ecological far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ich is located on Wenzhou Taishun, the guiding ideology, planning and designing and circular mode of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ircular agriculture park were pointed out. Moreover, the related parameters of circulating system was discussed,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park were analyzed. Finally, this paper presented some advice o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ark of circular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bindi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binding; Recycling; Agricultur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杜邦公司在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循环经济”一词的基础上提出了循环经济3R原则,运用生态规律改造经济社会运行的方式,大力提倡物质资源使用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被看作是一种把经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1]。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我国农业实践中,首创“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这一概念,为农业长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循环型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多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研究和制订相应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浙江省农业厅2011年8月印发《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明确浙江省将加强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加快推行农业生态化,全面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温州市泰顺县积极对接相关政策,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确立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大县”的战略目标。就此,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泰顺县一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构建的现代奶牛养殖示范基地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以农牧结合为特色的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并进行建设实践。
1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建设与规划设计
1.1基地概况温州泰顺一鸣生态农庄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雅阳镇的柳峰社区高场村高场坪,规划总面积为333 hm2,一期规划80 hm2,园区所在地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9座,是生态奶牛养殖的极好区域,拥有高品质有机奶生产的优越条件。园区除了划入村庄和农用设施地上的现已利用的约5.3 hm2奶牛设施养殖外,旱地和水田占了较大的比例,约占60%,这为一鸣生态农庄构建以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奠定了资源基础。林地主要位于园区东南侧边缘,约占30%,生态环境较好。2007年,一鸣生态农庄以现代农业为发展目标,建设奶牛生态养殖小区污水处理沼气工程,配合设施养殖、生物肥料等,已形成一套小型循环体系。但因园区位处温州一级水源保护区珊溪库区内,急需产业转型升级,引入秸秆利用、高效种植、休闲观光等,通过科学合理匹配资源和废弃物质高效利用来构建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产业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综合效益[3-4]。
1.2指导思想与建设规划设计
1.2.1指导思想。园区建设以农业生态系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3R原则,将园区的生产功能与景观、休闲功能相结合,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为地方农业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保障[4-5]。一鸣生态农庄以柳峰社区高场村、墩头村为中心,以“规模、生态、集约、循环”为养殖理念,积极推广“能源生态利用型”、“生物发酵零排放型”养殖模式,依托现有养殖规模,做好奶牛产业提升,并结合休闲观光、教科研、电子营销等发展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种植业协调发展。
1.2.2建设规划与主要内容。综合考虑泰顺县雅阳镇的自然条件、旅游资源特征及园区产业现状,依据项目条件分析、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依据和规划目标,确保“生态循环、科研教育、休闲观光”三大功能,确定园区“一心二带”的功能布局,包括奶牛养殖中心、牛场牧草种植带与农业观光休闲带,这“一心二带”共同组成了园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建设8个功能区:奶牛生产区、奶牛管理区、奶牛生活区、病牛隔离治疗与粪污处理区、生态牧草种植科普示范区、入口景观区、特色苗木种植区、亲牛茶果采摘区。
(1)生态循环建设。一鸣生态农庄以规模化奶牛养殖为主体,以粪污综合利用为纽带,通过牧草、水果、茶叶种植和有机肥生产,建立农牧结合循环利用模式[4](图1)。
图1 泰顺一鸣生态农庄农牧结合循环利用模式
(2)科研教育建设。依托现有生产优势进行科研教育建设,提升与发展奶牛产业。改变奶牛混养形式,对荷斯坦奶牛和娟珊奶牛进行分区管理研究;建设集游客服务休息、奶牛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特色奶产品展销、管理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教科研大楼;利用科普观光木栈道深入牧草参观、触摸,并在每种不同的牧草前放置说明牌,解说不同牧草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范围及饲料价值等。
(3)休闲观光建设。利用园区东南侧边缘山地种植桃李文化林、樱花林、松树林、红枫林、茶园和果林,在丰富园区景观的同时,提供游客采摘互动;对不同牧草进行配置,营造大地艺术景观并定期举办牧草文化节;规划一系列与牛亲密接触的体验区。
通过以上三大功能的规划建设,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实现了生态循环多功能联动。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实现畜牧业由单向式资源利用转向循环梯级利用,同时适当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通过科技运用和旅游开发,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4]。
2园区循环体系构建的相关参数
2.1优质有机肥(沼液)营养元素和牧草种植循环农业要求循环利用物质,通过还田处理奶牛排泄物是传统的农牧结合的循环农业形式,要实现这一良性循环,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养殖量、奶牛排泄物的产生量、氮磷钾的产生量和种植面积之间的匹配。还田的养分必须与农作物吸收的数量相符,土壤才不会累积氮,也不会使氮流失污染环境[6]。泰顺一鸣生态农庄计划奶牛存栏2 000头,根据一鸣生态农庄科研人员测算,养殖场废弃物量如表1。
表1 泰顺一鸣生态农庄养殖场废弃物量
其中80%的牛粪,即32 t牛粪经初步清理收集后,堆肥生产固体颗粒肥料用于售卖。剩余20%(8 t)牛粪、牛尿、污水排入沼气处理系统生产沼气、沼渣、沼液。通过沼气工程发酵处理后,沼液的N、P含量分别为0.08%、0.002 5%。根据生产实际,奶牛场每天产沼液114 t,年产沼液41 610 t,年提供氮肥33.3 t、磷肥1 t。
为满足奶牛场整年的牧草供应,牧草种植安排如下:当年10月前后套播黑麦草与紫花苜蓿,翌年2月左右收割第一茬,4月底最后一茬收割后,整地开始种植青饲玉米。园区种植牧草的氮磷需求量如表2。牧草一年种植2季,第一季黑麦草与紫花苜蓿套播,共计31 hm2。其中黑麦草播种面积为15.5 hm2,氮肥需求量为3.72 t,磷肥需求量为1.86 t;紫花苜蓿播种面积为15.5 hm2,氮肥需求量为1.798 t,磷肥需求量为1.783 t。第二季播种青饲玉米面积为31 hm2,氮肥需求量为6.5 t,磷肥需求量为1.86 t。合计一年氮肥需求量为12.028 t,磷肥需求量为5.503 t,按氮肥需求量计算,能够消纳沼液15 029.58 t。除此之外,果园、茶园合计19.3 hm2,按1 hm2消纳沼液37.5 t/a计算,消纳沼液723.75 t,年消纳沼液共计15 753.33 t。剩余25 856.67 t沼液近期可供周边约98.54 hm2青饲玉米田浇灌,农户可节约肥料6.9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经济效益。远期可供园区二期253 hm2使用。
表2 园区种植牧草氮磷需求量
kg/hm2
作物种类播种量产量氮肥需求量磷肥需求量黑麦草6067800240120紫花苜蓿157561116115青饲玉米6000021060
2.2降水量、沼液灌溉量与牧草耗水量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水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子,它不仅是系统的构成成分,而且是传输的对象。水分作为一种溶剂和生命的介质,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作物耗水量是作物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统一的结果,是气候适应性的反映[7]。耗水规律是作物合理灌溉、产量预测和灌溉工程设计的基础,在园区规划建设时综合考虑降水量与沼液灌溉量是否会超过牧草的耗水量从而引发“涝”的情况[8]。
根据一鸣生态农庄牧草种植安排,5月初开始种植青饲玉米(按种植时间,可算为春玉米)。单株春玉米的总耗水量100 kg/株(其中蒸腾耗水量为60 kg/株),只要土壤水分不出现长期干旱,土壤水分状况不会对单株玉米耗水量产生大的影响[9]。
春玉米一般52 500株/hm2,那么整体(31 hm2)种植青饲玉米耗水量为162 050 t。种植密度对单株玉米需水量产生重大影响,当玉米种植密度由5.0×104株/hm2增至10.0×104株/hm2时,总耗水量仅增加13.18%,而单株耗水量减少了44.48%。那么由此可知,当春玉米的种植密度从52 500株/hm2增加至100 005株/hm2时,总耗水量为183 408 t。
根据泰顺县雅阳镇柳峰社区2010~2013年气象报告(2010年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均为最多,月降水量为414.3 mm,年降水量为2 308.1 mm),青饲玉米耗水量远远超过降水量与沼液灌溉量总和,只要合理规划设计园区地形,就不会出现“涝”的情况。
3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生态效益分析与思考
3.1生态效益分析一鸣生态农庄在发展畜牧业方面,立足创新,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走新型产业化之路,探索低投入、高效率的成功模式。“牧草及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奶牛养殖-粪便-沼液-饲料原料/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循环链以畜牧养殖为龙头,从粮食生产到饲料加工、农产品加工,又通过实施沼气工程将奶牛粪便加工成优质有机肥,使大量奶牛粪便得到无公害处理,既生产新的能源和资源,又减少了污染,同时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肥源,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园区规划建成后主要生态效益指标详见表3。
表3 主要生态效益指标
3.2建议与思考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2014年浙江省委书记、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夏宝龙在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中强调,要坚持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并举,要坚持保护环境和转型升级并行。一鸣生态农庄位于温州一级水源保护区珊溪库区内,转变传统畜牧养殖方式,实施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策略,有利于园区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建设,有利于现代循环农业园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10-11]。目前在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方面仍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3.2.1结合实际,规划建设。依照园区自身产业基础,综合考虑功能定位、项目特色、市场潜力等因素,凝练园区发展理念。深入思考探讨园区循环体系建设基础,真正落实园区规划建设。
3.2.2优化资源,深化技术。根据园区内畜牧粪便、现有土地等资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将畜牧养殖、废弃物处理、作物种植栽培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实现产业延伸。园区还应加强科企联动,依靠相关科研单位进行基础性研究,突破和解决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和信息共享。
3.2.3推进产业,打造品牌。结合循环农业园区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地域品牌、区域品牌,强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体认证,努力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比重,发挥循环农业园区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宣亚南,欧名豪,曲福田.循环型农业的含义、经济学解读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27-31.
[2] 周震峰,王军,周燕,等.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48-351.
[3] 刘益曦,胡春,叶定池,等.基于GIS的珊溪库区畜禽废弃物污染风险评价与防治对策[J].浙江农业学报,2014,26(6):1602-1608.
[4] 翁伯琦,黄秀声,林代炎,等.现代循环农业园区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以福建省福清源公司与渔溪农场为例[J].福建农业学报,2013,28(11):1123-1131.
[5] 薛辉,赵肖玲,张高棣,等.循环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理论框架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7):4297-4299.
[6] 陈海霞,吴华山,亢志华,等.农牧结合型循环农业基地生产中几个参数的探讨——以江苏某大型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668-671.
[7] 朱自玺,侯建新,牛现增,等.夏玉米耗水量和耗水规律分析[J].华北农学报,1987,2(3):52-60.
[8] 孙洪仁,刘国荣,张英俊,等.紫花苜蓿的需水量、耗水量、需水强度、耗水强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草业科学,2005,22(12):24-30.
[9] 程维新,欧阳竹.关于单株玉米耗水量的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5):929-935.
[10] 林孝丽,周应恒.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实证分析——以南方稻区稻-鱼模式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37-42.
[11] 刘明香,林怡,刘晖,等.都市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州榕商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4(10):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