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凤兰
(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 潍坊 262700)
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伦凤兰
(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 潍坊 262700)
为了从个体与他人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现状,选取山东省4所高职院校的501名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社会能力(个体自评与教师评定)问卷对其社会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社会能力个体自评与他人评定的相关性较低,存在差异;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在较多因素上存在性别差异,在很少因素上存在生源地差异;高职学生社会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高职学生;社会能力;个体自评;他人评定
《2012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达329万人,在校生总数达960万人。高职学生在职业教育模式下,接受着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教育,这就使高职学生具有学习与职业两方面的心理特点,同时也带来了职业定势、人际关系、学习动机、成才抱负、青春期回应等方面的诸多心理问题。
麦可思研究院在《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指出,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学习方法、积极学习、协调安排、时间管理、技术设计、谈判技能、理解他人等,而这些都是社会能力的重要内容。
社会能力(Social Competence)是一种社会认知能力,是各种具体认知技能的综合,是个体恰当应对社会情境、实现社会目标、实现自身良好发展的能力的体现。社会能力表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与人沟通、解决人际问题、日常生活中一般事务处理和自理能力等方面。
了解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现状,对高职院校制定有效的社会能力培养方案,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众多的研究者经常采用单一主体(如自我、教师、同学、父母等)或多个主体报告的方式测量个体的社会能力。例如,张晓采用Pianta的儿童早期行为评价量表的社会能力分量表,由母亲判断儿童的社会能力水平;陈斌斌、李丹、陈欣银和陈峰采用儿童社会能力同伴评定量表和同伴提名法测量儿童的社会能力;而李丹等人则同时使用了社会能力的儿童(同伴评定)问卷和教师问卷及同伴提名法等多个主体评价儿童的行为和同伴关系。
然而,单一主体报告的结果与其他主体报告的结果一致性不高,Verhulst、Vanderende、Ferdinand和Kasius的研究证明,父母报告和青少年自我报告的行为失调结果中只有4%的一致性,Achenbach还发现父母与教师评价(r=0.28)、青少年与教师评价(r= 0.22)的一致性也不高。单一主体报告中,因为不同报告主体所处的立场、价值观、对所测量个体的了解程度及年龄等不同,会使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从而影响结论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同时,社会期望效应也会使报告主体有意隐瞒个体的问题,或只报告个体的严重问题,从而降低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笔者的研究同时使用个体自评与他人评定的方法对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进行测量,旨在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现状。
(一)对象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4所高职院校12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问卷530份,问卷回收率为98.15%,其中有效问卷50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53%。其中农村学生401人,城市学生100人,男生231人,女生270人。被试平均年龄为19.83±0.87岁。
(二)工具
采用大学生社会能力问卷,问卷为刘艳、邹泓(2005)编制,有3个分量表,84个题目,分别测量大学生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一般人际交往能力和建立并发展友谊的能力。各项目采用5点计分(1为不符合;2为不太符合;3为不确定;4为有些符合;5为符合)。问卷的克伦巴赫α系数在0.60~0.81之间。笔者的研究中个体自评分问卷3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在0.64~0.84之间,他人评定分问卷3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在0.60~0.84之间。
(三)统计分析
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将个体自评与他人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处理。
(一)高职学生社会能力个体自评与他人评定的相关及差异
对各项目的自我评定和他人评定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发现,各项目自我评定与他人评定的相关系数在0.10~0.29之间,说明两者的相关程度较低,均低于0.30。
对各项目的自我评定和他人评定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如表1所示)发现,在社会能力的14个因素中有9个因素(社会参与意识、自立自信、社交兴趣、宽容平和、非自我中心、肯定他人长处、对友谊的信念、忠诚接纳、肯定支持),3个维度中有2个维度(一般人际交往能力、建立与发展友谊的能力)与总社会能力在自我评定和他人评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除了自立自信是他评高于自评之外,其余均为自评显著高于他评。
(二)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现状
1.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大学生社会能力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页表2所示)显示,教师评定的社会参与意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自评在处理日常事务工作时的灵活性显著高于女生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评价,但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果断性上,无论自评还是他评男生均高于女生;在一般人际交往能力上的各因素中,教师评定男生比女生更能保持独立性;在建立与发展友谊的各因素中,个体和教师都评定男生比女生更尊重差异,但教师认为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肯定和支持他人;从个体自评结果还能看出,在一般人际交往能力中,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更能够保持独立性。
表1 高职学生社会能力个人自评与他人评定的相关及差异分析表(M±SD)
表2 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M±SD)
2.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总体特征统计结果
总体特征数据(如表3所示)说明,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各维度的平均分均低于理论平均数,且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明显;在社会能力各维度和总社会能力中,社会能力较强学生所占的比例较低 (如表4所示),均低于27%(一个标准差),而社会能力较弱学生所占的比例却很高,大都高于40%,说明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表3 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总体特征统计表
表4 高职大学生社会能力水平分布表(n=501)
(一)高职学生社会能力个体自评与他人评定的相关性较低,存在差异
个体自评与他人评定的结果相关性较低,且在三个维度的多个方面出现差异,这与先前的众多研究结果一致。因为个体和他人所处的立场、价值观、对测量个体的了解程度及年龄等的不同,使测量结果存在不一致。同时,社会期望效应也会使自我报告有意隐瞒问题,或只报告个体严重的问题。另外,他人评定能有效弥补自我报告的缺陷,对目标对象非常熟悉的观察者(他人)也可以对被试的一些特质做出准确的令人信服的评价。
同时,由于自我评价中等效应的存在,使个体对自己的评价总是处在中等偏上水平,所以导致个体自评在三个维度的多个方面高于教师评定的结果。
(二)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在较多因素上存在性别差异,在很少因素上存在生源地差异
在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维度上,教师评定的社会参与意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与胡子祥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评价方式有关,在性别差异显著的研究中使用的是自我评价的方式,而在笔者的研究中自评的社会参与意识也没有发现性别差异,这又再次证明了个体自评与教师评定的差异性和两种方式同时使用的必要性。
在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的灵活性上,个体自评结果显示男生高于女生;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果断性上,个体自评和教师评定的结果一致,说明男生比女生更果断;在一般人际交往能力的各因素中,教师评定男生比女生更能保持独立性;在建立与发展友谊的各因素中,个体和教师都评定男生比女生更尊重差异,但教师评定认为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肯定和支持他人。这些可能都与社会要求和教育方式上的性别差异有关,社会和家庭要求男生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比女生要更加果断灵活,更加独立;社会要求男生应比女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男生对自己在这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个体自评和教师评定都认为男生比女生果断,更尊重差异,这有利于男生更好地处理日常事务,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所以,男生的灵活性自评也高于女生。但在一般人际交往中需要对他人的肯定与支持,这在他人看来多少与男生的果断独立有些相悖,所以教师评定在肯定与支持他人方面女生要高于男生。
个体自评结果还表明,在人际交往的独立性方面,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强,这可能与农村和城市的家庭教养及生活方式有关,城市学生的父母多有固定的工作,在家陪子女的时间不多,而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家干农活,工作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在子女年龄较小的时候,农村孩子得到的父母陪伴时间比城市孩子要多,这可能是导致城市学生更具有独立性的原因。
(三)高职学生社会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笔者的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社会能力处于中低水平者占总数的76.2%,社会能力较强者只占23.8%。这可能与被试承受的压力有关。高职学生接受的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他们既面临学习压力,又有职业压力;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他们既缺乏学习的优势,又处于就业竞争的劣势。同时,重要的社会支持因素也影响社会能力水平,如随着年龄的增长,高校师生关系存在师生交往不足、交往频率较低、交往内容以课业学习为主的现象,就说明高职学生在面临日常生活问题时较少向教师寻求帮助。另外,高校的社会能力培养主要采取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训练、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等方式进行,只是将学生放到社会中,任其自由发展,而缺乏必要的监督,只是最后让学生交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总结了事,而网络上关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总结的文章不胜枚举,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到社会中进行实践,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就使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难以产生提高学生社会能力的效果。
[1]王聪聪.88.1%2011届高职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N].中国青年报,2013-01-17(7).
[2]邱开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2):444-446.
[3]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张晓,陈会昌,张桂芳.母子关系、师生关系与儿童入园第一年的问题行为[J].心理学报,2008(4):418-426.
[5]刘艳,邹泓.武汉地区大学生社会能力的结构及其问卷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4):502-510.
[6]金庆昕.美国中小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5):26-28.
[7]张晓.童年早期社会能力的发展:一个潜变量增长模型[J].心理学报,2001,43(12):1388-1397.
[8]陈斌斌,李丹,陈欣银,陈峰.作为社会和文化情境的同伴圈子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1,43(1):74-91.
[9]李丹,陈欣银,陈峰,陈斌斌.文化背景与社会行为和适应:城市、农村和流动三类儿童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11,34(1):93-101.
[10]陈光辉,张文新,王姝琼.多主体评定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一致性问题[J].心理学报,2009,41(2):144-155.
[11]Verhulst F C,VanderEnde J,Ferdinand R F,Kasius M C.The prevalence of DSM-Ⅲ-R diagnoses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Dutch adolescents[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97(54):329-336.
[12]Achenbach T M,Mcconaughy S H,Howell C T. Child/adolescent behavioral and enmotion alproblems:Implication of cross informant correlations for situational specificity[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7 (101):213-232.
[13]Ladd G W.Peer rejection,aggressive or with drawn behavior,and psychological malad justment form ages 5 to 12:An examination of four predictive models[J].Child Development,2006(77):822-846.
[14]Butovskaya M L,Timentschik V M,Burkova V N. Aggression, conflict resolution, popularity, and attidude to school in Russian adolescents[J]. Aggressive Behavior,2007(33):170-183.
[15]张俭福.他评与自评:素质教育的杠杆[J].教育评价研究,2004(5):20-21.
[16]Connelly B S,Ones D S.An other perspective on personality: Meta-analytic integration of observers’accuracy and predictive validity[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10,136(6):1092-1122.
[17]Srivastava S,Guglielmo S,Beer J S.Perceiving others’ personalities:Examining the dimensionality,assumed similarity to the self, and stability of perceiver effect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0,98(3):520-534.
[18]Funder D C.Accurate personality judgment[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2,21 (3):177-182.
[19]张登浩,滕飞,潘雪.他评:一种有效的人格评价手段[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2):1-10.
[20]杨丽娴,连榕,张锦坤.中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关系[J].心理科学,2007,30(6):1409-1412.
[21]杨冯.高校师生关系及师生交往状况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王恒)
On Social Com pet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LUN Feng-lan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ifang Shandong 262700,China)
In the paper Self-reporting and Others-reporting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situation of the social compet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501 students from fou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handong a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o asses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social competence with questionnair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of self-reporting and teacher-reporting is very low.There exist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ny social competence projects and student origin differences in few social competence projects.The overall level of social competence is at low or medium level.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social competence;Self-reporting;Others-reporting
G715
A
1672-5727(2015)10-0061-05
伦凤兰(1981—),女,硕士,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能力与社会适应。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5SC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