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罗晓庆 设计/王静
历史的针灸源地未来的养生圣地
文/ 罗晓庆 设计/王静
2014年11月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李林、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建新到灵台县,对皇甫谧文化园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同年,围绕中医药文化,打造“养生平凉”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灵台县还举办了皇甫谧杯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专家学者拜谒皇甫谧等活动。
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各界人仕广泛了解了我国传统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医药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搭建了中医药与全国、全世界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与窗口。
近年来,灵台县紧扣建设全省中医针灸养生基地这一思路,充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持续改善中医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培育了中医针灸专病(专科),形成了中医医疗、教育、科研和药品生产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格局。
灵台县将以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契机,坚持融合互动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强化基础;更加注重机制创新,转变方式,努力把灵台打造成西北著名、全国知名的针灸养生休闲、针灸文化传承、针灸实用人才培养教育和针灸医学对外交流基地。
2014年,国家中医师承甘肃皇甫谧针灸基地的揭牌,进一步增强了中医针灸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崇感,充分体现了灵台在弘扬中医针灸文化、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灵台县还专门为此成立了皇甫谧文化资源研究保护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皇甫谧的遗址遗迹进行了考证保护,对皇甫谧的出生地朝那古城皇甫湾,皇甫谧的生活地书台山、皇家花园,皇甫谧墓地等筑基立碑。
在皇甫谧文化园建设过程中,始终突出皇甫谧主题,体现中医药文化,为开展宣传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阙门采用晋汉风格,门上的巨大浮雕兽衔环图案像是一个巨大的门环,预示着进入了这座大门也便能了解到皇甫谧伟大而又传奇的一生。神楼建有一块针状石碑,雕刻有中国书法协会原主席沈鹏和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张海的题词,成为皇甫谧行医济世的重要象征。
献殿内有一座1∶1皇甫谧蜡像,周边陈列着皇甫谧家谱。纪念馆筑5.69米高的皇甫谧花岗岩石座像,布展皇甫谧生平故事及文史医哲等主要文献,二层是皇甫谧生平事迹展示馆,以展板、展柜等形式展现皇甫谧的一生。东侧殿也被称作“中医药针灸馆”,收集陈列了丰富的中草药样本,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表现人体脉络和针灸全景图,通过实物展现了“针灸”的发展历程。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为皇甫谧文化园配备专职讲解员5名、中医药宣教人员4人,实行免费对外开放,为游客开展中医针灸历史和发展方面的宣传和讲解服务,普及中医药知识,每年接待游客都在1万人次以上。
充分依托皇甫谧文化园这一平台,积极组织举办大型庆典及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建办了中国皇甫谧网、甘肃皇甫谧网,注册了“皇甫谧”中文域名,开设了皇甫谧文化研究论坛;成功举办了《中国皇甫谧研究全集》暨皇甫谧纪念邮票首发式;县政府与中国针灸学会达成了共识,与甘肃中医学院签订了《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编辑出版了《皇甫谧研究》《中国皇甫谧》《皇甫谧遗著集》《针灸甲乙经释义》等学术专著和地方史学者研究皇甫谧生平经历的著作《皇甫谧传》;完成了系列电视专题片《中国十大名医—之针灸鼻祖皇甫谧》拍摄制作;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成功播出了《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皇甫谧》;编排了大型秦腔历史剧《皇甫谧》,两次晋京演出并在陕西、宁夏、青海及省内各市州县成功巡演。
充分发挥皇甫谧文化园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文化产业,不断放大皇甫谧文化园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效应。
利用现有资源,建成了皇甫谧药浴中心和以皇甫谧系列白酒为主要产品的大锅大酒厂,成功注册了皇甫谧文化、针灸、教育、故里等商标37项390多个,开发了皇甫谧银针、纪念币、邮票、邮册等旅游文化产品10多种。
秉承“贵在食疗”的养生理念,把皇甫谧养生文化精髓融入现代菜品之中,推出皇甫谧养生药膳。研发了皇甫谧针灸养生系列产品,包括养生药品药剂和养生器械针灸针、拔罐器、吸罐、玻璃火罐、瓷火罐、颈椎牵引器、药枕、牛角刮痧板、檀木刮痧板、艾灸盒、针灸模具、艾灸条、膏药、仿针灸人等养生器10类110多种,充分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内涵。
未来,灵台县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针灸之都”特色,增强参与感和互动感,围绕特色药品,发展中药材种植,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把皇甫谧文化园打造成为具有针灸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