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评价

2015-12-22 06:37陈建军黄益洪官少兵方浩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血脂危险脑梗死

陈建军 黄益洪 官少兵 方浩威

广东东莞市厚街医院神经内科 东莞 23900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评价

陈建军 黄益洪 官少兵 方浩威

广东东莞市厚街医院神经内科 东莞 23900

目的 分析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01—2014-06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93例)和老年组(107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预后,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组病情严重程度、颈部血管斑块形成或狭窄、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2组的高血脂及阳性家族史无明显差异(P>0.05),中青年组吸烟、饮酒以及肥胖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而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2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但中青年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在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开展防治方案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

脑梗死;中青年;老年;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又可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组织发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脑组织缺氧以及缺血所致。脑梗死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均较高,多见于老年人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脑梗死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广泛熟知的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肥胖、吸烟及酗酒等[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01—2014-06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3]修订的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均为首次发作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48h,年龄>18岁。排除先天性血管畸形、肿瘤及炎症等因素所致脑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所致脑栓塞;排除合并肝硬化、肿瘤、肾病及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93例)和老年组(≥60岁,107例)。中青年组中男64例,女29例,年龄30~59岁,平均(46.35±6.24)岁。老年组中男65例,女42例,年龄30~59岁,平均(46.35±6.24)岁。

1.2 方法 收集2组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并采用问卷调查以及查看体检报告等方式统计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脑梗死类型、严重程度以及血压变化等。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和记录2组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饮酒、吸烟、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所有患者均采用日本Olympus AU-800血脂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F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纤维蛋白原(FIB)等。2组患者中,符合溶栓治疗指征者均予以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其余患者均常规予以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抗血小板治疗,皮下注射5 000U低分子肝素钙或静滴6mL疏血通抗凝治疗,并应用还原谷胱甘肽或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积极控制血压、降糖及改善循环等常规对症治疗。对于轻中度脑梗死患者治疗10~12d,对于重度患者,结合高压氧、针灸及康复训练等治疗,治疗30d后出院。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1)高血压:以SBP≥140mm-Hg(1mmHg=0.133kPa)或DBP≥90mmHg或既往有明确高血压史且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判定为高血压;(2)肥胖:以体重指数(BMI)=体质量/身高2≥28kg/m2判定为肥胖;(3)血脂异常:以TG≥1.70mmol/L或TC>5.72 mmol/L或HDL-C≤0.91mmol/L或LDL-C≥3.64mmol/L判定为血脂异常;(4)2型糖尿病(T2DM):具有明确T2DM病史、FBG≥7.0mmol/L或在口服糖耐药性试验中2 h血糖在11.1mmol/L以上判定为T2DM;(5)吸烟:以吸烟频率>1支/d,且吸烟史>1a判定为吸烟;(6)家族史:一级倾诉具有冠心病或原发性高血压则判定为家族史阳性;(7)脑梗死严重程度:参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评价,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8)临床预后:优:生活完全自理,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良:生活自理,可从事一定的工作,但存在轻微活动受限;可:生活基本自理,但活动明显受限;差:生活无法自理;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比较 2组脑梗死临床表现并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表现比较 [n(%)]

2.2 2组脑梗死严重程度比较 中青年组轻度脑梗死29例(31.18%),中度52例(55.91%),重度12例(12.90%);老年组轻度脑梗死61例(57.01%),中度20例(18.69%),重度26例(24.30%)。老年组病情严重程度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

2.3 2组辅助检查结果比较 中青年组彩超见颈部血管斑块形成或狭窄15例(16.13%),头颅CTA/MRA见血管狭窄8例(8.60%),头颅DWI见前或后循环梗死32例(34.41%);老年组分别为80例(74.77%),27例(26.21%),37例(34.58%)。中青年组前或后循环梗死与老年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老年组的颈部血管斑块形成或狭窄、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

2.4 2组危险因素比较 2组高血脂及阳性家族史等无明显差异(P>0.05),中青年组吸烟、饮酒以及肥胖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而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发生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危险因素比较 [n(%)]

2.5 2组临床预后比较 2组均于3个月后进行复诊,评价临床预后,中青年组临床预后显著优于老年组(P<0.05),见表3。

表3 2组预后比较 [n(%)]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脑血管堵塞导致相应供区脑功能损害以及神经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可导致中青年人群的社会劳动能力丧失及生命质量降低,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4]。研究表明[5],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吴凌峰等[6]发现,随年龄增加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硬化或斑块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邓勇等[7]认为,老年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临床区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肥胖、吸烟及饮酒等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8]。其中,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受损,血管内膜可出现透明变性以及类纤维蛋白样动脉等,极易引起脑梗死[9];吸烟可导致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升高,加重血管壁损伤并增高血液黏稠度,此外,香烟中的尼古丁对于交感神经具有刺激作用,可诱发血压升高及血管收缩等,一氧化碳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导致血管壁缺氧、缺血,从而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10];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细胞比容迅速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及胆固醇水平升高,也可促进动脉硬化,还可诱发重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1]。本文结果显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在高血脂及阳性家族史等无明显差异,但老年组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而中青年组吸烟、饮酒及肥胖率显著高于老年组。中青年组临床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的颅内血管狭窄及颈部血管斑块相对更多,血管供血代偿能力降低,从而导致预后不良[12]。

综上所述,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倡导健康生活习惯,积极开展一级和二级预防对降低脑梗死发病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陶建青.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区别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7):49-51.

[2]周艳辉,王琦,余丹,等.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6):735-736;749.

[3]林向,于惠玲.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联合甲钴胺治疗脑梗死致肢体疼痛麻木疗效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3):53-55.

[4]李永鸿,王鹏,赵旭,等.青年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z2):83-85.

[5]吴勤花,耿直,张斌,等.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994-996.

[6]吴凌峰,张昆南,高幼奇,等.青、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0,4(4):246-250.

[7]邓勇,周珂,于弋水,等.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比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9,16(6):346-348.

[8]秦茂平.青年与中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1,9(2):234-235.

[9]暴秀颖.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2):216-217.

[10]任琳,李保国,李胜迪,等.中青年和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2):3 451-3 452.

[11]陈丽,李万奎.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116-118.

[12]李军民.青年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53-54.

(收稿2014-08-05)

R744.5+1

A

1673-5110(2015)10-0049-03

猜你喜欢
高血脂危险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高血脂,不都是吃出来的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体检者脂肪肝与高血脂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脂的人到底该咋吃?
喝水也会有危险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拥挤的危险(三)
中医保健食疗方 预防高血压高血脂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