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中看世界,小中观天下

2015-12-21 16:30卫汉青
中关村 2015年12期
关键词:金平所思蒲松龄

卫汉青

在这万花筒般的“段子”海洋中,我欣喜地看到了石金平同志的《秋叶集》。这些段子涉猎面很广,社会百态、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无话不谈,无所不至,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去年曾到山东淄博市蒲家庄蒲松龄故居小访,对门口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一幅对联印象很深:“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寥寥16个字,概括了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文学成就和社会意义。

蒲松龄一部《聊斋志异》,491篇,40余万字,采集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情节曲折,语言简练,全书充满了冷幽默,每每让人拍案叫绝。

我可能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小对鬼妖邪端之类并不畏惧。记得小时候夜间回家,路过黑黢黢的玉米地、高粱地,心里怕的是狼,而不是鬼,因为知道父亲讲过人死如灯灭。近几十年,随着科技文化的普及,鬼狐一类的传闻大为锐减。但是,民间传说、轶闻、故事、小品一类的东西,并未少见,反而更加多了起来。这就是广泛流传于人们之间的手机短信、手机微信、电脑微博、电脑博客和酒后茶余等诸多平台场合上的东西,时下被人们统称为“段子”。

我觉得现今五花八门的杂文、小品、随笔、故事“段子”,基本等同于当年蒲松龄先生接触到的各种传说轶闻。因为现时生活节奏快了,人们不可能坐在街头巷口,娓娓讲述王生、聂小倩、崂山道士们的大篇故事,通常篇幅很短,语言更加简练,政治性较强,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如这两年北京雾霾和股市涨跌,人们的微信和短信中,很快就产生了各种令人捧腹的随笔段子。至于对乘车、就医、上学、入托、食品安全等社会生活全方位的各种感受、感慨、感观,更是俯拾皆是,林林总总,蔚为大观。这些海量的随笔段子,由于现代传播手段的迅疾和频繁,大部分均不具名和难以考究源头,人们姑且一笑置之或掠过心头。

在这万花筒般的随笔“段子”海洋中,我欣喜地看到了石金平同志的《秋叶集》。我和石金平同志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记不清从何时开始,我的手机中隔三差五就能够看到他发来的杂文随笔段子。这些随笔段子均为石金平同志原创,涉猎面很广,社会百态、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无话不谈,无所不至,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隔着手机,我仿佛看到他眯着一双笑眼,用冷峻中含着热情、幽默中带着辛辣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杂文小品随笔段子。

《看书不治病》、《治痔疮》、《领导时髦刮鬓角》等生活中的小品,占了较大篇幅。这是每个人平时多会遇到的,我们会一边读着,一边发出会心的微笑。《狂论持久战霾》、《城市怪象系列》等,是对城市病的针砭,让人开怀之余略有所思。《尿之隐》、《撒尿照镜子》、《吸佛血受教化的蚊子》等,则有了一些寓言的味道。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寓意较深。石金平同志阅历丰富,早已过知天命年龄,如《忆挖河苦乐》,讲述了文革期间大年三十村民们战天斗地的场景,让人笑泪中摇首告别了那个荒诞的时代。

石金平同志多年在政法战线从事领导工作,应该是很忙碌的。我很敬佩他能静心观察生活,且擅长用风趣洗练的语言描情述状,笑中看世界,小中观天下,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些年,经常听到一种说法:“现在人们都浮躁的不行,很少有人能够沉下心来写文章。”我看不都是,还是有人能够拒绝形形色色的诱惑,甘于坚守文学这块阵地。石金平同志作为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能够结集出版这本颇有特色的杂文随笔《秋叶集》,就是一个十分生动的例证。

(作者系《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北京市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金平所思蒲松龄
SiC trench MOSFET with dual shield gate and optimized JFET layer for improve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afe operating area capability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ir isomers in the atmosphere
Effect of anode area on the sensing mechanism of vertical GaN Schottky barrier diode temperature sensor
观“非遗所思”展所思
克隆人的所思 所想都一样吗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能动课堂”的所思所感
蒲松龄
Hydroxyapatite Coatings on Titanium Prepared by Electrodeposition in a Modified Simulated Body Flu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