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汉青
2015年11月末,一场重度雾霾,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北京处于雾霾中心。连续多日,迷雾重重,黑霾漫漫,美丽的首都失去了往日的秀颜。北京人让霾埋汰了,北京人想风想疯了。是的,只有一场大风,北京人才能再次分享湛蓝的天空。
曾几何时,中国人的字典中,蓝的字眼渐趋少见了。蓝色的湖泊少了,蓝色的天空少了。
原因当然有多种:建国后人口增加太多,人类生产活动过于密集;近30年,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粗放型、耗费能源型企业昼夜排放着工业污染物,密布城乡道路的汽车连续喷吐着化学尾气……
京津冀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在为GDP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近年来也饱受雾霾之苦。
中国的经济必须转型了!要尽快由耗费大量能源、传统低端制造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清洁型、科技创新型的绿色产业转型和升级!
党中央近两年倡导“京津冀一体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创新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关村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示范区,集中了两万多家科技创新企业,清一色都是集约型的绿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中关村要发挥创新驱动的示范作用。中关村的商标广告一直是以蓝色为主,显然,中关村应该为京津冀、为中国多一点蔚蓝色天空做出贡献。
本期“封面故事”《保定·中关村,筑梦京津冀》,说的就是保定市联手中关村管委会和中关村发展集团,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在保定建立中关村创新中心,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的“筑梦”行动。保定直辖24个县市,人口上千万,是全国名列前茅的超大型地级城市。一旦他们圆了蓝色的梦,相信整个首都、整个京津冀的天空,将会多几分湛蓝。
“经济”版《中关村大众创业呈现五大特点》一文,归纳了中关村大众创业呈现出“要素聚合、主体协同、青年先锋、高精尖升温、空间聚集”五大特点。《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主流经济生态》一文,则提出:“让家中闲置的资源流动起来,让创业者的成本沉降下来,让富余的产能高效利用起来,让绿色经济理念铺展发散开来……,互联网背景烘托下的分享经济正向四面八方辐射变革求新的强大力量。”“绿色”中有蓝色,“分享”中有共享,还请读者关注。
“科技”版《逐梦“超级蓝天” ——一个中关村老牌企业的转型之路》的主人公何鲁敏,是中关村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生在国外,长在红旗下、插过队、留过洋,既是老三届又是新三届。既是中关村最早的企业家,又是最新的创业者。他是中关村少数几个登上过国家最高科学奖台的科学家,也是失败最惨重的企业家之一。他创立的亚都几起几落,历经磨难,并且屡败屡战,绝不退缩。如今,他经过6年时间的奋斗,花费了2000多万元的代价,开发出了清洁空气的“超级蓝天”。这是怎样一片“超级蓝天”呢?且让我们走进其中。
“科技”版《我所有的向往》、《太火鸟联合京东,启动智能硬件联合孵化》、《关于“互联网+”教育新未来》,“教育”版《企业家如何开启价值重塑之路?》、《陶建辉:创业维艰》、《吴文雄:创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等文章,都给人一种绿油油、蓝莹莹的感觉。任正非、李彦宏、雷军、刘强东等企业家所体现的创业创新精神,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引领,无疑是中国天空中的领头雁。
“文化”版《春之先》一文,记述的是“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的故事。中关村的春天是从陈春先开始的。他先后3次走访美国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区后,大声疾呼:“经济要发展,就要搞技术扩散。应该把科学技术和人才从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扩散,像把墨水滴入水杯一样,扩散开,把水染蓝!”“要把中关村建成‘中国硅谷!”并且身体力行,下海创办了中关村第一个民营科技公司。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一片竞放异彩、香溢全世界的烂漫国花。在这万花丛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朵虽已凋谢、但最先开放的迎春花!
“文化”版《当艺术家遇到企业家——“中关村创新人物肖像巡展”》、《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中国的曹雪芹 世界的〈红楼梦〉》、《拜谒京西那36座墓茔的钥匙——读〈京西名墓〉拾萃》等文章,记述的都是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土地上的英雄人物。描绘英雄、纪念英雄、拜谒英雄,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共识。
从游牧经济的绿色文明,到农耕经济的黄色文明,再到走向现代科技、走向海洋、走向“一带一路”的蓝色文明,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从一穷二白的短缺经济,到经济快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雾霾环境,再到绿色生态的蓝色天空,也是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从陈春先的技术扩散,让“一滴墨水染蓝杯里的水”,终于点染出了今日中关村的宏伟蓝图,同样是一个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每一个创业者、奋斗者,战胜重重坎坷和雾霾,追逐自己梦想中的“超级蓝天”,何尝不是一个痛苦又幸福的发展历程。还是那位伟人说的好,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扎扎实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战胜各种雾霾,早日分享理想国度的那一片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