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5-12-21 14:26丁立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3期
关键词: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化学

丁立平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现状,结合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实践经验,介绍物理化学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并就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行物理化学课程设置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物理化学双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语教学;化学;物理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97-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化、科技、教育的全球化趨势也越来越明显。作为国际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中国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势必要在科技、教育、文化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既需要我们走出国门,将科教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又需要将优秀突出的国际同行请进国门,交流其先进的科教文化研究理念。因此,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在中小学和大学都开设了英语课程,但英语课程以语言学习为主,主要目的是考试过关,以英语进行专业教育的课程较少。目前,我国依然活跃于学术研究一线的“40后”、“50后”等老科学家,主要靠自主学习专业英语,实现自身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交流,为我国的科技实力提升奠定基础。中青年学者,由于具有较好的英语学习阶段,加之国外留学经历的历练,具有比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在国际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科技文化教育快速发展对高端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高校各专业的英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已成为我国科技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在2001年和2004年分别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政策上推动高等学校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

一、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化学发展非常迅速,SCI论文发表数量自2008年之后已跃居世界第一,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数目也在指数增长。英语在化学教学、科研、文化交流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大高校都在开展不同程度的化学双语教学,关于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学研究近年来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中国知网的数据,从2001年的3篇到2011年的34篇关于化学双语教学的研究,10年间增长10多倍。涉及的化学学科和专业也比较全面,有物理化学双语、分析化学双语、有机化学双语、高分子化学双语、生物化学双语、天然产物化学双语等。可以说,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在尝试开展不同专业的双语教学,其正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抓住优势学科,利用优秀教师资源,开展双语教学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规律,创建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技巧。例如,杨雅丽等人提出可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

二、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实践

1.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现状。物理化学是化学的重要二级学科,对物理化学的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满足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从2012年开始实施物理化学双语课程教学,选修学生人数从20人逐年增加至40人、60人,到2015年激增至230人。这些学生的专业背景不仅有化学专业,还有物理专业、食品专业、材料专业。这从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双语授课的需求和重视程度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我校双语课程开设较少,学生可选修课程不多。选修人数的增多,无疑有助于任课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愿望,但也对教师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2.教学实施模式。我校物理化学双语课程会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主要考虑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开始物理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背景,接受起来不是太难。考虑到学生接受全英语授课的困难,但又想增强学生用英语接受思考交流的专业能力,在授课时教师会采用交叉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即采用全英文课件,用中英双语并以英语为主的授课语言。教师会容首先用英语介绍课程内容,对重点概念、公式、理论进行英语介绍后会加强中文解释,使学生不因无法理解而失去学习兴趣。但整个授课过程要使英语授课的比例高于50%。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适应程度,不断调整并增加英语授课比例,使学生逐渐适应英语授课方式,养成用英语思考问题的习惯。

3.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以PPT讲授为主,辅以板书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板书教学,PPT讲授课程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将课程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举例子时,不是简单的口述或文字记录,而是将各种例子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加快速清晰地理解教学内容。再如,利用PPT的文字编辑功能,将重点部分用不同颜色和字体highlight(突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PPT的动画功能,将逻辑性很强的概念、公式分步讲解给学生,便于理解。然而,由于PPT是提前制作好的,失去一定的灵活性,而课堂教学是动态和变化的,因此,辅以板书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提问、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提问以及小组讨论尽量采用英语,学生对用英语回答问题在开始时并不适应,但教师坚持英语提问以及英语讨论,会让学生逐渐接纳这种方式,并尝试用英语回答、讨论专业问题。

三、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1.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物理化学会引起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是化学各专业中相对较难的一门课程。用英语讲授该课程,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接受难度。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物理化学双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显得非常重要。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会取得一定的效果。第一,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在很多程度上决定学生对这门课的认同。因此,尽量选择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双语课程教师,增加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应注重自身英语口语教学能力的提高。第二,PPT课件承载主要的教学内容,其呈现形式也会影响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对PPT课件的制作应格外重视,既要注意内容的逻辑性、准确性,也应注意课件的趣味性、丰富性和简洁性,避免通篇文字,适当增加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材料,增强课程的可观赏性。第三,教师应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加学生课堂兴趣的方式,但如果仅仅停留于小组讨论,则会让学生逐渐失去讨论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点评和分析等,助学生价值感的实现。

2.课程内容的设置。很多学校的物理化学双语课程学时少,不可能将物理化学的全部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因此,对双语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显得非常关键。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目标、学生专业特点、学校特点等应挂钩,各个学校和专业有不同的选择。但课程内容不宜过分复杂,对于本科生,课程内容应以浅显、易懂、概念清楚为宜。这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习惯双语课程学习,逐渐增强专业英语思维方式。以“Phase Equilibrium”为例,其主要是在介绍相、相数、相转变、相律、相图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单组份相图和双组份相图。在介绍双组份相图时,将其与精馏过程一同介绍,既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相图的含义,又能感受到枯燥相图的实际作用。

3.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由于双语课程课时少,可讲授内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双语课程的作用,使学生能有效地增强用英语学习物理化学的能力,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涉及物理化学的网络资源之一是视频课程资源,例如,MOOC学院(mooc.guokr.com)网站提供的物理化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Chemistry),是全英文授课视频,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反复学习,增强英语听課学习能力。但这种专业性强的网络视频较少,学生还可观看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网络视频,如化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Chemistry)、普通化学(General Chemistry)等。观看与学习这些化学专业视频,有助于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另一种资源是相关专业网站,学生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专题的英文网页内容,通过阅读,增强专业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

总之,开展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双语教学,既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讲解,又需要学生的积极努力和用心学习。教师教得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习热情高,而反之又会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热情,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教师的教是关键,要从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材选择、课堂设计等方面充分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学习,真正实现双语教学,增强学生用英语接受专业知识、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他们的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雅丽,陈彻,楚惠媛,李雪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90.

[2]王智香.物理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5,43(4):198.

[3]察冬梅.化学双语教学调查及对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06.

[4]李捷,张蒙,毕琳琳,缪珊.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4,(1):71.

猜你喜欢
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化学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的探索
Chemical Concepts fro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Origin of the cis-Effect: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Doubly Substituted Ethyl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