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城乡发展协调性测度分析

2015-12-21 02:11:00何文举罗畅周辉
商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子系统湖南省城乡

何文举,罗畅,周辉

(湖南商学院 湖南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205)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由土地规模扩张的数量型城镇化向质量型的新型城镇化转化,以及城市往空间集聚的网络化城市群模式的发展,和以城市群为核心枢纽的圈层经济的逐渐形成,城市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协调发展的程度变得日益重要,城乡发展发展协调度实际是衡量以城市为核心增长极的城市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的程度,判断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内部各子系统、乡村子系统内部以及城市与乡村系统之间在资源、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耦合程度,对城市发展,对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研究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方法取得一定成果,顾益康等建立了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度、差异度和协调度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李勤、田美荣、曾国平等认为应该从政治统筹发展、社会统筹发展、经济统筹发展及环境统筹发展4个方面,统筹评价城乡协调度和城乡特色度两部分内容;曾福生则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978~2008年的城乡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测度,指出湖南省2004年以来城乡发展协调度有所提升,但离城乡一体化仍有差距。王雪珍针对湖南省实际情况,提出增加“3+5”城市群的辐射效应,并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协调的策略,极大丰富了城乡协调研究的内涵。在大量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协调度模型,揭示促进城乡协调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熵权法确定各级指标层因子,通过各指标层因子在城乡系统所占权重,得到各子系统各指标层因子的经济效益指数和社会和谐指数权重,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协调度模型,分别计算城市本身系统内部和乡村子系统内部,以及城乡系统发展协调度,通过揭示促进城乡协调度大小及其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及实现城乡——区域经济包容式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二、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的方法

1.熵权法

(1)熵。用熵来反映各系统处于不同时的状态,设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pi(i=1,2,…,n),则该系统的熵就为:

式中,pi满足0<pi<1,且

(2)熵权。待评价对象用m 表示、评价指标的评价问题个数用n 表示,那么可构建m个参评对象的n个指标数据构成的评价矩阵,将其标准化处理后可得到如下评价矩阵:

在评价矩阵(m,n)中,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反映了各个年份指标数据值的差异性大小,其中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为(j=1,2,…,n;k=1n m)并假设当pij=0时,pij1n pij=0,则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gj为1-ej。数据差异越大,gi越大,该指标的权重就越大,权重(n=1,2,3,…20),在出现某项指标下的数据完全相等时,差异性系数最小为0。

按照层次结构分析理论来确定各子目标的权重,上层结构的权重dj 按比例确定,各个参评因子的效用值gj 在前面熵值法中已经计算了,通过对各参评因子的效用值求和,得到效用值和,记作dk(k=1,2,3);计算所有参评因子的效用值之和,记作D,则dk,wk=dk/D 为相应子目标的权重,该指标对应于总目标的评价值以此类推。

2.协调度模型

设正数U1,U2,…,Um 为描述城市发展的m个指标,正数R1,R2,…,Rm 为描述农村发展的n个指标:

格式中,城市发展评价函数表示为f (U),农村发展综合评价函数表示为g (R)。aj、bj为各指标权重,经过标准化与变向后的数据均为Uj与Rj。本文借鉴张竞竞构造的城乡协调系数模型,根据此公式,可计算出湖南省各年的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与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城市与乡村协调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年份i 的协调度用Ci表示,年份i 的城市发展综合指数用表示f(Ui),年份i 的乡村发展综合指数用表示g(Ri),K 为调节系数,用来对城市发展程度与水资源潜力之间进行组合协调,0≤C≤1,C 值越大,表明f(Ui)与g(Ri)之间的离差越小,城市发展系统与乡村发展系统越协调。城市发展程度与乡村发展程度的协调性可以用C 值来判断。利用C、f(U)和g(R)再构造协调发展度函数,更全面反映城乡发展的协调程度:

式中,协调发展系数用Di表示;协调系数用C表示;且协调发展度D 综合了城市与农村的协调系数C 及其综合发展水平的信息。城市与农村的综合发展水平用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反映,用Ti表示;城市子系统和乡村子系统的权重分别为α,β,0≤T≤1,0≤D≤1。本文分析中取K=2,α,β 均取值0.5表示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同等重要。

3.协调度等级及其划分依据

尽管关于协调度等级划分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协调性的高低的判断没有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在很多研究中大多将协调度标准划分如下:非常协调是0.8~1,协调是0.6~0.8,比较协调是0.5~0.6,不太协调是0.4~0.5为,不协调是0.2~0.4。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基础上,结合湖南省实际,将城乡发展阶段协调程度界定为(表1):

表1 协调度等级划分

三、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①目的性。通过运用构建的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能够直接客观地反映城乡发展的差异程度和协调程度。②科学性和系统性。由于城乡发展发展协调度实际是衡量以城市为核心增长极的城市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的程度,判断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内部各子系统、乡村子系统内部以及城市与乡村系统之间在资源、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耦合程度,需要考虑城市和乡村间的联系,考虑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是一个多层次多分支的评价系统;设置的每一个评价指标,必须能准确刻画城乡发展某一侧面或某个问题的水平和状态,而且可进行测度和计量。③实用性。注重每一个评价指标的实际刻画,注重指标对评价目标的贡献度及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综合考虑城市和乡村间的联系。既能对局部问题进行分析,又能对综合问题进行全面评价。④指标的可测度性。指标数据容易获取,指标量化、指标权重确定及综合评价的过程既科学又具有可操作性。

表2 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设计了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城市子系统和乡村子体系两个方面、4个层次,各子系统从经济效益指数和社会和谐指数进行评价(表2)。

四、湖南省城乡发展协调度的实证研究

1.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湖南省地处我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地理上属于华中地区,省会为长沙。湖南省地级行政区单位14个(包括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县级行政区单位122个(包括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7个自治县)。全省辖域面积21.1829万平方千米;2012年,湖南省常住人口1004.58万人,户籍人口773.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3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0%左右,农村从业人员188.2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88.5%。2012年,湖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231.43亿元,同比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81233元,同比增长10%,湖南省的财政总收入达2477亿元,同比增长17.1%。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化两型”,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辅农、城乡互动的新格局,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一体化发展。表2为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表3 湖南省城乡发展协调评价指标权重表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的《湖南省统计年鉴》与湖南省统计局。

2.湖南省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结果

根据熵权法计算确定各指标层权重(表3),应用协调度模型计算系统协调度,结合湖南省2001~2012年各项数据,可得2001~2012年湖南省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结果(表4、图1)。

从评价结果看,2002~2012年间湖南省城市内部子系统、乡村子系统的协调度和城乡协调度均逐年提高,2012年城乡发展协调度已由2002年的0.4257提高至为0.7019;城市子系统的经济效益指数、社会和谐指数分别由2002年的0.1511、0.0360提高到2012年的0.3372、0.1809;乡村子系统的经济效益指数、社会和谐指数分别由2002年的0.1383、0.0377提高到2012年的0.3156、0.1561;城市子系统的协调度和乡村子系统的协调度分别由0.3868、0.4530提高到2012年的0.8262、0.7844,已经处于中级协调状态。根据协调度划分标准,乡村子系统处于中级协调的状态,城市子系统已经处于高级协调。同时从评价结果看,2002~2012年,湖南省无论是城市子系统还是乡村子系统,经济效益指数和社会和谐指数都在不断增加,而且社会和谐指数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呈现比经济效益各指标的变化更快的规律,且由此导致城乡协调度逐年提高。从湖南省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以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这两个代表性的数据变化情况为例,分析湖南省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十一五”期间,湖南省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为3.05∶1,而2010年该比例达到2.95∶1,2011至2012年,比例进一步缩减到2.87:1与2.865∶1,虽然城乡收入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有缩小的趋势。另外从城乡居民消费实际水平差异来看,城乡消费差异也在加快缩小,湖南省城乡协调度在逐步提高,这与本研究的评价结果也是一致的。以恩格尔系数为参考依据,2002年湖南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2012年为37.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002年为52.5%,2012年为43.9%,由此可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远远大于城镇居民。从表3各指标熵权值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城市子系统中熵权值相对而言较高的指标是指标人均GDP增长率和政府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乡村子系统中相对而言较高的指标是农村机械化情况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耕地面积;表明2002~2012年间其他指标的熵权值较小,对城乡协调度在逐步提高的作用相对较弱,且各指标间差异较小,今后需针对这些方面加强工作,进一步促进城乡和谐程度的提高。湖南省地均GDP增长率由2002年的8.483%和86.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4.832%和550.26亿元;政府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由2002年的86.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50.26亿元;农村机械化程度由2001年的2358.02万千瓦·时增加到2012年的5189.24万千瓦·时。人均GDP增长率、万人中拥有公共车辆数和农村机械化情况变化幅度较大,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湖南省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与公共设施服务的发展建设速度较快,农村机械化发展较快,对整个系统的发展影响较大;但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尤其是城市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增长相对较慢,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表4 湖南省城乡发展协调分析结果

图1 湖南省城乡发展协调分析图

五、结论

本文运用熵权法和协调度模型,结合当前湖南省的城乡发展阶段特征,对湖南省2001~2012年城乡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从经济效益指数和社会和谐指数两个方面设置指标体系对城市子系统和乡村子系统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在指标体系内,人均GDP增长率与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支出是促进城市系统发展程度的主要因素,影响系数为0.1754、0.1352。而农村机械化情况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耕地面积是促进乡村系统发展程度的主要因素,影响系数为0.1477、0.1003。②在变化趋势方面,本文发现2002~2012年间湖南省城市系统协调度、乡村系统协调度、城乡发展协调度均呈递增趋势,其中城市系统协调度年增长率为10.327%、乡村系统协调度年增长率为6.651%、城乡协调度指数从2002年的0.4257增加至2012年的0.7019,年增长率为5.898%,这表明了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成效,虽然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程度有一定的提高,但城市系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效益的协调度增长程度高于农村系统,如何更加好的利用城市群在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作用促进乡村发展,实现城乡优势互补仍是一个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长期来看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仍存在压力。

六、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评价及当前影响湖南省城乡发展协调度的关键因素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城市地区社会和谐指数,完善城市体系

①改善城市环境,保障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社会和协建设,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加大对城交通道路、通信设施、公共绿地、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大力加强绿化建设,降低污染物浓度。②改善交通,改善居住条件。加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和公共医疗、养老保障和失业保障力度,把进入城市的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制度保障体系,让更多的农民转化为真正的市民,实行市民化管理;当然如何完善好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对土地的固定权利,如何实现城市用地与农民土地置换,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这对提高城乡社会发展水平与社会和谐指数,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③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应控制城市规模。引导大中城市周边小城镇的建设,建立环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的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促进城乡生活和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2.提高农村地区社会和谐指数,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①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综合力用虑。将城市和周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大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农村水利、电力、燃气设施、环保设施等与城市基础设施的统筹发展。同时,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社会和谐指数。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加大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投入,创造均等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提升农民创收的能力和消费水平。而这其中,教育模式的转换是关键。③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把原来闲置的土地流转起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耕地利用率;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供养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行良好的政府政策,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从而提高城乡和谐指数。

3.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促进城乡社会和谐

目前,城乡发展不协调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分析指出,主要为湖南省城乡社会和谐水平发展缓慢。因此,政府可制定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城市——区域发展战略,做好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规划,并采取有效实施措施,提升湖南省城乡社会和谐发展水平。

[1]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浙江社会科学[J].2004(6):95~99.

[2]李勤,张元红,张军,等.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综述与构想[J].中国农村观察,2009(5):2~10.

[3]田美荣,高吉喜.城乡统筹发展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J].中国发展,2009(4):62~66.

[4]曾国平,敬京,曹跃群.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的运用——基于2007年我国31个省市截面数据[J].科技与经济,2009(5):3~7.

[5]曾福生,吴雄周.城乡发展协调度动态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1).

[6]王雪珍.湖南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6).

[7]顾鹏,杜建国,金帅.江苏省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2000~2011[J].华东经济管理,2013(12).

[8]卜千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式和途径[J].企业家天地,2013(7).

[9]何文举,周辉.资源与环境约束条件下湖南城市辐射与带动力评价[J].经济地理,2011(12).

[10]何文举,邓柏盛,阳志梅.基于“两型社会”视角的城市化质量研究——以湖南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9(162).

[11]刘健,克劳斯.昆兹曼.“大而快”与“小而慢”相辅相成:城乡协调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必然路径[J].国际城市规划,2013(05).

猜你喜欢
子系统湖南省城乡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宝藏(2020年3期)2020-10-14 09:41:40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中等数学(2018年5期)2018-08-01 06:30:16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