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杨燕婷 傅宇凡
百变无线:让校园动起来
文/本刊记者 杨燕婷 傅宇凡
大学无线校园网,不仅是技术百变多端,不仅是应用层出不穷,更重要的是,用户人群的需求变幻莫测。
有一句广告语叫“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没带手机”。移动设备在技术发达的今天,已经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们以追踪时尚的劲头追逐技术的更新换代。无线和移动网络已经是人们离不开的一个环境了。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5G技术研发和有关需求等方面,中国已开始布局和准备。3G已经普及,4G刚火,5G又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技术升级,带给了人们眼花缭乱的冲击。
最近的调查显示,近九成的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高校作为青年群体的聚集地,他们不仅是网络的原住民,也成为推动无线网快速成长的原动力。
2005年初,当我们发布高校信息化状况调研报告时,那时的大学对于无线校园网的反应是新鲜的,充满了希望,也忧虑重重。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没有刚刚起步时的那种举步维艰,而代之以“瞬息万变”的感叹。大学无线校园网,不仅是技术百变多端,不仅是应用层出不穷,更重要的是,用户人群的需求变幻莫测。业内人士称,未来的大学无线校园网,将面临“全移动”的挑战。
2002年5月,北京大学启动了国内首个校园无线局域网建设项目,拉开了国内无线网络校园行动的序幕。随后2004年的“中国无线大学计划”,加快了高校对无线校园网的部署步伐。现在,无线网络已经逐渐成为高校信息化的“标准配置”。
有一组数据,能够为我们梳理中国无线大学十年发展的脉络。
2004年,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指导下,我刊面对全国315所高校信息化状况调研,在关于无线校园网的建设情况上,数据显示,被调查的315所高校中,无线网概念已被广大高校用户接受,已建立无线网的高校占15.1%,计划建立无线网的高校占36.2%,合计达到41.3%,如图1所示。并且,在被调查的高校中,局部零星楼宇接入无线网的情况较多,无线网的覆盖范围主要在教学楼(占59.2%)和图书馆(占55.1%)、实验室(占36.7%)等场所,而覆盖全校的无线网寥寥无几,反映了当时高校无线网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主要是以教学应用为主,如图2所示。
2011年,在面对全国454所高校的信息化状况调研中,相关数据表明,从无线网统一部署的统计数据来看,平均每所高校接入点数达到238.37,平均覆盖区域达到41.34%,而类似数据在2007年的调研中,平均每所高校的接入点数仅有23.67个,平均覆盖区域只有15.82%。同时,2011年对985/211高校移动终端应用的调研数据,其平均值达到了4505.40个/校。
图1 2004年被调查高校无线网建设情况
图2 2004年高校无线网覆盖区域的情况
图3 2014年学校统一部署的无线网络覆盖的公共区域情况
2014年,我们在面对全国233所高校的信息化状况调研中,已经建立全校无线网络覆盖的高校达到了82.7%,并且,未部署无线AP的学校仅为3%。而连接无线校园网日平均移动终端数,985/211高校日平均5000个移动终端以上的高校占了44.44%,一万个终端以上的达到了22%。从各高校不同区域的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情况来看,图书馆、行政楼和教室还是主要的区域,覆盖区域占75%以上的居多,而这些数据在十年之前的调研中,也是明显的。对比十年间的两张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图,无线网络的辐射普及与迅速成长,其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如图2、图3所示。
2005年,当我们采访北京大学无线校园网建设部署时,负责无线网运行维护的专家认为,无线网仅仅是有线网的一个补充,而2015年,当我们同样采访这位运行维护了北大无线网十年的负责人时,他说:“无线已经是主角,现在,很多区域无线网在线人数远远超过了有线网,校园网里无线网不可或缺。”
通过对比十年的数据及相关部署建设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无线校园网发展有以下四个变化:
1.无线网的地位在变,主角的地位趋势明显。无线网络已经由“填补空白”演进到今天的“需求驱动”阶段,无线网络的地位也正从有线网络“配角”逐渐转变为“主力”。据调查数据显示,已经部署无线局域网的高校由2004年15%增长为2014年的80%,无线AP的部署数量由最初的个位增加到今天近万台,无线网络十年间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增势,无线全网覆盖在高校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随着802.11ac、ad等无线新技术标准的突破,不断增多的用户群体与无限的应用需求,校园无线网也将出现升级、改造、扩建的热潮。
2. 无线网建设与运营模式在改变,多方合作共赢的趋势明显。大学无线校园网将呈现出学校主导、社会合作的趋势。调查显示,目前34%高校无线网络采取学校自建自维,33%高校选择以学校主导为主,吸引运营商共同参与,还有15%的高校选择全部交给运营商,如图4所示。不难看出,以学校为主体,选择外包与企业合作的网络运营模式的趋势会不断增加,但是学校的主导地位会保持不变。
3. 无线应用在改变,促使多技术多平台在移动终端融合。随着无线技术与校园应用的融合,高校原有业务和资源将利用无线网络进行整合、协调,将会朝着移动端方向转移。在已经部署无线网的高校中,已有50%以上的高校具有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大多提供校园资讯、学习资源、问题交流、校园导航以及综合查询等服务内容。高校无线应用会逐渐走向成熟并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趋势。
4. 无线网的发展方向在改变,“全移动”趋势明显。随着无线校园全覆盖目标的实现,为了满足用户随时、随地、随需地共享网络资源的需求,从而打造灵活、自由的全移动化校园,将成为高校下一阶段探索实践的方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线网络十几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演变的状态,不论是无线网本身的规模、建设模式、管理方式,还是用户的思维方式、使用习惯、应用需求,无线网络始终跟随用户的脚步成长、发展、壮大。
长期以来,校园网可持续问题一直困扰高校信息化建设,“守着宝山四处化缘”的困境,其实是大学网络部署决策者们心头最大的刺,要破解这个难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重重难关。
“我们的任务是守土有责,而运营商是利益驱动,而且是排他性的合作,这种困境需要校园网的运营管理者去打破。”南方某大学一位信息化负责人说。
在该学校的无线校园网建设中,颇经历了一番坎坷。起初,三大运营商均要求“排他”合作,从1000万到3000万不等的价码摆上了谈判桌,但是遭到校方的反对,要求三家运营商平等参与。谈判无果后,地方的邮电管理局出面干预,后在校方的坚持与努力下,由校方出资投入,三家运营商也做出妥协,合作共建校园WLAN,无线网络的运营主导权在校方手上。
图4 2014年高校无线网络建设模式
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化负责人则提出了另一种合作模式,那就是,把学校分成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区域与不同的运营商合作,这样,可以避免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师生的无所适从。
可见,各个学校各有各的招数。从连接到覆盖,无线网络技术正在改变校园网的存在与应用模式,也改变着无线网的建设与运维模式。从目前的建设模式来看,常见的三种方式包括:高校投资并负责运营;运营商投资并负责运营;共同投资,合作或独立运营。不同的建设模式也就决定了不同的运维方式,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维护管理,如何做好安全防护,才能保障网络高效运行,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网络运行过程中,运维管理的水平决定了网络是否可以被高效地使用。对于选择自建自维的高校,掌握了网络管理的主动权,也就掌握了话语权,但也相应地承担了网络管理的全部责任。要完全依靠学校自有力量,尤其是如今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运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很多高校目前都拥有一个接入AP上千甚至上万的大型无线网络,由于规模庞大,网络部署密集,不仅要保证网络的高速稳定,还需满足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不同业务的带宽需求,给无线网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可以说,摊子越大,管理就越复杂,这是无线网络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而对于共同投资,合作或独立运营的学校而言,企业投资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分担了网络管理的任务,有效缓解了学校自建自维的压力,但是又会面临权责不明、协调管理的难题。“谁投资,谁运营”,决定了网络的管理权利。运营商进驻校园,必将出让学校的部分利益;同时,企业网的运维方式和理念也同高校网络存在差异,多运营商并存也会造成信号干扰,影响网络体验,如何权衡利弊,保障学校与运营商互利共赢,需要学校做长远规划。
南昌大学提出坚持“主控权在校方原则”,南通大学也提出“校方规划、主权在我”的原则,诸多学校在与第三方合作时,都坚持了学校和师生的利益,独立的SSID以及本校的原有运营策略,是保证无线网络运维管理可持续的一个重要合作模式。
当然,无线网络与运营商合作,在坚持权益的同时,更需要保证运维的质量。网络管理的主体是人,如何组建一支专业的运维队伍也是网络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现阶段因为高校的体制与待遇水平,难以留住人才,使得高校网管人员的缺口较大,往往一张上万个AP的无线网络只有个位数的运维人员,加剧了运维管理的压力。同时,资金短缺也是众多学校面临的难题,经费不足难以扩大再投入,运行与维护成本高,也没法扩充运维人员或外包给企业,这些都成为选择合作模式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移动互联网以排山倒海之势全面来袭,学习、生活、金融、社交等信息与移动终端不断交融。移动应用的火爆也带来了另一个思考,那就是无线网络的未来。当高校无线校园网全覆盖目标的实现,下一阶段无线网络的探索会走向何处呢?
移动业务的快速增长给无线网络带来了压力,也从两个方面对无线网提出了要求——宽带需求和移动性。对于高校而言,未来除了在覆盖和速率方面对无线网络进行升级改造,还要考虑的重点,是如何满足用户在移动时的多样需求。
如何打造一个全移动化的校园,保证用户在长距离的移动过程中网络连接不间断、应用会话不间断,进而实现用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任何服务的应用需求,是高校将要积极探索的课题。
同时,随着国内外高校校际学习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常态化,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其他高校校园网的需求越来越大,建立区域性或是国际无线联盟也显得较为迫切。目前。在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等高校集中的地区就建立了这种区域性联盟的探索实验,如上海地区的高校无线通、广州大学城基于WAPI的漫游实践,还有北京大学开展的Eduroam(Education Roaming)国际漫游服务,凡是已加入了这些联盟的高校, 其在校生都可以使用原学校提供的账号, 在联盟范围内的伙伴大学内都可以使用无线网免费上网。
业内人士分析,在移动终端的全移动趋势下,高校下一步应当在学生隐私问题、学校数据孤岛问题以及移动网络与终端的安全问题上,加大关注度,从而可防患于未然。
蝴蝶的翅膀已然扇动,一场无线网络掀起的变革浪潮已悄然形成,看无线未来如何变迁,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