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健康管理APP生存之道

2015-12-21 02:34阮晓东
新经济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木木挂号人群

文/阮晓东

“互联网+”下的健康管理APP生存之道

文/阮晓东

让用户真正体验到个性化健康管理的价值,将线上线下健康管理相互融合,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帮助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而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在健康保健和医疗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就形成了“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模式。

鉴于健康管理在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各类健康管理APP纷纷诞生,国内从事健康管理APP开发的企业已达到500~600家。但是这类APP的生存却并不容易,真正成功的应用还需要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只有让用户真正体验到个性化健康管理的价值,并且将线上线下健康管理相互融合,才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帮助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状态,远离疾病。

健康管理的巨大市场潜力

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幸福的首要前提就是身体健康。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管理的意识也在迅速提高,健康管理行业迅速获得了生存的土壤。就在这几年中,我们看到涵盖了常规体检、预约挂号、健康指导、心理咨询、建立健康档案等诸多领域的健康管理产业,成为当下国内医药健康领域的一个投资热点。

但健康管理绝对不是“体检+指导”这么简单,更多人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管理服务,也就是需要更高层次的个性化服务。特别是我国大量的亚健康人群。据介绍,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是各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口中只有15%的人群属于健康,15%的人群属于疾病,70%的人群属于亚健康,目前亚健康人口已超过9亿。全国16个省、直辖市区内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调查发现,城市人口亚健康的平均发生率是64%,其中北京为75%左右,上海和广东为73%左右。亚健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劳动生产力的下降、慢性病的增加和医疗费用的增长,这不仅是个人与社会经济和健康资源的损失,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如今,越来越多的亚健康人群在解决温饱之后,保健意识日益增加,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长期形成的“生病就医”的医疗模式逐渐被打破。该行业的市场规模甚至达到600亿-800亿元,关注健康、重视生活行为方式的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健康新思维正在逐步形成, 健康管理正面临适应健康新需求的多种挑战。

比如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产阶层”正在形成。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每年交纳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来换得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而国内众多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其中主要原因是健康管理师的缺乏。据悉,中国13亿人口中,目前只有不到1万名健康管理师。我国健康管理服务比率低至十五万分之一,也就是15万个国人才配有1个健康管理人员。但目前美国已有33万专业健康管理师,他们工作在不同机构,比如社区、养老院、康复中心、医院等。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务,这也使得健康管理师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家喻户晓。健康管理师可以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健康管理师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后,根据既往史、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规律、当前的身体特征等,为客户建立基础健康档案数据库,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合理膳食、营养素补充和医疗通道。

健康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健康管理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我国对健康管理师的缺口很大,90%以上的人群根本无法享受到正规的健康管理服务,但是社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却在迅速增长,如何来满足市场巨大的需求?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将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延伸到线上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也为百姓科学管理健康提供一种全新的具有。于是,“互联网+健康管理”就获得了肥沃的生存土壤。

移动APP助力行业发展

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不仅改变了了人们的通讯、购物和娱乐习惯,也使广大用户逐渐开始应用健康管理软件来培养成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由此也就促进了健康管理行业中众多的APP的诞生。当然,众多健康管理APP的产生也与我国的国情相关。比如前述的慢性病人群增长,以及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紧张,依靠现有的医疗条件无法对这些人群进行科学管理,所以健康管理的市场才会如此被关注。

根据笔者统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移动端健康管理APP大多集中在慢性病管理监测、预约挂号、诊前导医诊后回访、咨询问诊等模块。主要的APP种类包括医生工具类、单科疾病领域、自诊问诊平台、患者平台和医生点评、医联平台、医药电商平台、健康数据记录(软硬件结合)、健康指导、健康传播类等等(表1)。

目前,移动医疗市场中的健康管理APP非常受中国用户欢迎。很多APP不仅实现了手机问医、手机挂号、手机病历、手机支付、健康测试等功能,更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多种健康管理服务。当然,很多医院也非常乐于将健康管理类APP与自身的服务联系起来,因为这些应用能够将更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及中高端家庭用户与医院联系在一起,通过科室介绍、在线咨询、预约挂号、消息推送等功能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私人问诊服务,迅速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与品牌形象。

以“春雨掌上医生”为例,截止到2015年7月份,“春雨掌上医生”已拥有6500万用户、20万注册医生和7000万条健康数据,每天有11万个健康问题在春雨医生上得到解答,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医患交流平台。39健康网刚刚推出的“就医助手”也完成覆盖全国99%的三甲医院、内设3万家医院、汇聚近万名专家医生优质号源,具有随时随地提供咨询、帮助患者预约挂号等便利。

表1 :我国健康管理APP中的典型应用

“春雨掌上医生”创始人张锐曾表示,移动互联网作为开放平台,优势在于为所有人创造了平等的机会。根据Cube Labs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有62%的内科医生使用平板,50%的医生会将平板用于临床诊断,71%的护士在工作中使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在医护人员中已达到一定的普及。而除了在医院里已经具有这种基础,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且发展最迅猛的手机用户人群,健康管理需求及习惯多种多样也为健康管理类APP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

据HealthItNow网站数据统计,最近3年,苹果商店里医疗类App销售量上升250%。面对于这庞大的市场人群,医疗App已经成为健康管理行业下一个争夺客源的“战场”。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在国内从事医疗APP开发的企业已达到500~600家。

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健康管理类也是所有移动应用的大头。其中在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上,通过审核的健康管理类应用已达到100000种以上。据统计,在过去两年时间内,慢性病患者(31%)、关注健康、健身的人群(28%)和医生(14%)等成为这类APP应用的最大受益者,因为这类App不仅可以改善了患者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还为患者提供了多种疾病预防的方法,并且控制了医疗费用,改善了医患互动和提高患者自主性等。

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才能成功

近些年来,移动端的健康管理APP数量呈现爆炸性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类APP来管理“自身数据和状态”。比如很多人用APP监测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每天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自己的心率和血氧水平是多少等等。但是很多人发现其用途并不大,真实的情况是,很多APP仅仅达到提醒的作用,但是数据或者过于简单,或者没有后续的跟踪服务,很多用户真的按照它们的提示去实施身体锻炼计划,所以每天也有很多APP“死亡”。

不过健康管理APP也有许多应用获得了成功,分析该领域中的成功者,就会看到,只有在垂直领域依靠深耕细作不断满足客户的深层需求,且获得了大量线上线下资源的企业,才是这个领域成功的秘籍。

比如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期管理APP,“大姨妈”的交互界面让女性多种深层心理需求得到解决。“大姨妈”软件内可以记录经期、心情等信息,并通过用户的记录预测经期、排卵期。其中,粉色代表“月经期”,绿色代表“卵泡期”,紫色代表“排卵期”,黄色代表“黄体期”。如果不清楚这些阶段是什么意思,可以直接点击对应颜色的泡泡,会跳到详细的解释界面。“大姨妈”还具有月经病/经前综合征的自测与建议、美容塑身保健贴士推送、社区讨论等功能。最让人惊喜的是,“大姨妈”不仅有女生版,还有男生版,两个版本相互绑定后,就可以共享数据,起到了“爱情护卫者”的目的。

而国内血压管理巨头“木木健康”之所以成功,则是因为对接了智能硬件,让血压数据采集变得简单可行。其中木木血压计采用国外先进医用监护仪方案测量技术,全新示波测定法,智能自动加压,配合阶梯式放气法,测量精准、快速。另外,木木血压计的多种功能也为“木木健康”APP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比如木木血压计支持老版蓝牙 2.1 和新版低功耗蓝牙 4.0,方便各种机型的用户使用,同时还能覆盖Android 和 iOS 用户,电池容量 800毫安,支持 60 次测量,木木健康获取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在多设备和多平台上同步,支持一个账户下添加多名家庭成员,家庭内部可以方便的共享查看数据,还有智能提醒功能,子女可以更好的关心父母。

可以发现,“木木健康”的成功正是立足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通过软硬件相结合,通过健康数据指数的变化趋势来预警会出现的健康问题,为客户多种隐含的心里需求提供的精准的服务。最近,木木健康产品又在于百度云服务相互联合,打算通过软硬件的深度结合,对用户的血压数据进行云端的智能化存储、管理、分析与导出,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个性、智能、贴心健康的管理服务。

国内最大的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就医160”的巨大成功则在于整合了庞大的预约挂号资源,且挂号简单、经济、快捷。据统计,就医160在深圳地区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目前已实现深圳地区全部公立医院的号源共享和门诊排班管理,并逐渐成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网络挂号的第一平台。统计显示,“就医160”深圳地区注册用户已经超过900万,每天使用人数超过4万,挂号平台的用户数每天突破百万人次。北京挂号平台日挂号订单接近2万个,上海挂号平台日订单3万,广州挂号平台则接近1万。目前,就医160平台全国已接入5000多家大型医院,医生资源33万,实名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累计服务人次1.5亿,平台日均服务人次100万以上,预约挂号移动终端用户占比达到70%以上。

而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领域,“康康在线”的崛起则源于其将体检报告的远程查询、解读和数据分析做好,将检后健康管理真正落地。目前,康康在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用户只需要免费安装康康在线APP,输入医院体检号,就可以直接查询在医院的体检报告。同时,不少智能穿戴设备厂商主动与康康在线达成合作,用户的健康数据可即时上传至APP,用户可通过APP智能管理健康档案,分析健康数据,得到个性化的运动、饮食等健康管理方案。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健康管理类APP的发展又如洪水来袭。笔者曾经下载过近200款健康管理类APP,手机内存一度爆满。然后,最后近99%被清理出去。最简单的原因,注册时没有验证码的有之,频繁闪退者有之,界面粗糙者有之,长久没有更新运营者有之。可以说,大浪淘沙存留的少之又少。“大姨妈”、“木木健康”、“就医160”、“康康在线”等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将视野固定在垂直领域,且在垂直领域依靠深耕细作不断满足客户的深层需求,也就造就了一个个传奇。

企业应关注APP政策管理走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在医院之外的健康管理类的APP系统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健康管理类App是移动医疗模式的重要载体和用户窗口,也受到了集体的重视。但是与此同时,针对健康管理类的APP的风险也正在不断累积。特别是健康管理APP引起的误诊、医患纠纷如何界定处理,是移动医疗企业面临的专业与法律风险。医疗行业是一个谨慎特殊的行业,专业性强,风险大,纠纷多。虽然移动医疗APP看似便利,很多都是让患者自己诊断疾病,属于是“隔空看病”的一种,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这种模式仍然对双方来说都有一定的隐患。

从法律层面,美国已正式确立了FDA对医疗类和健康管理App的监管。2011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颁布《移动设备医疗类APP管理草案》,并由总统奥巴马签署生效。特别是标签、宣称、广告等口头或文字描述中有疾病诊断、治疗、疾病预防等用途的App都被纳入管制范围。比如移动App开发者和运营商都严格遵守HIPAA法案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监管政策。目的是保护患者信息的隐私,维护员工、客户和利益相关方数据的完整性。如果开发者没有办法在技术上满足HIPAA法案的要求,可以通过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接口,将信息存储在符合HIPAA法案要求的云端,这也极大地降低了开发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我国,这类APP则起步稍迟,健康管理App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对监管的需求尚未显现。健康管理App是有关生命安全的健康产品,的确需要严格监管,但目前这类APP又处于发展初期,过严的监管会不会影响这个产业的正常发展,是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从事健康管理及医疗APP开发的企业已超过500家,从业人员在数十万人。但由于健康管理需要专业的诊疗技术支撑,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也较大,相关配套的监管机制亟待引入。美国、欧盟先行先试之后,关于这类APP开发管理的政策如何明晰,成为全球健康管理APP行业必须跨过的槛。美国FDA一直是我国药监局(CFDA)的政策制定风向标,CFDA一定会在未来择机出台关于这类APP的监管政策,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类健康管理APP的监管体系。特别是需要根据风险程度将具有诊断、预防、监护、治疗等功能的医疗APP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进行审批和监督。所以目前国内诸多涉足健康管理的APP企业都在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和相关的政策风险。特别是如果出台针对健康管理APP的注册申请、风险评估、研发生产、上线应用、清理下线的程序性规定,我国健康管理APP必将出现一次洗牌。

猜你喜欢
木木挂号人群
在逃犯
分析探讨自助挂号系统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壮壮的画
小狐狸过周末
小青虫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我会独自挂号
木木相册
挂号中介服务“赔本赚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