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华
(铜仁学院体育系,贵州 铜仁 554300)
高校业余训练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研究∗
张子华
(铜仁学院体育系,贵州 铜仁 554300)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铜仁学院60名参加贵州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进行研究,应用《赛前情绪量表—T》进行调查,结合数据分析,分别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项群三个方面对高校运动员赛前情绪的特征进行研究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女运动员赛前对比赛的担忧程度大于男运动员;不同年级的运动员赛前情绪也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不同项群类别的竞技特点和规律不同,导致其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也各不相同,要区别对待。
高校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研究
随着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更加重视高校运动员的培养,加之新闻传播媒体的现代化,人们对大学生运动会的了解越来越多,关注大学体育、大学体育竞赛的人们也不断增加,现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逐渐成为我国国内体育重要赛事之一。从目前国内高校运动员参加大型比赛来看,在科学地选材、有效训练和严密地竞技体育管理的基础上,怎样确保运动员高效进行运动竞赛,以创造优异的成绩,是一大重要课题。在这其中赛前情绪的变化对运动员充分发挥竞技能力,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高校运动员参赛的赛前准备板块中赛前情绪特征,初步构建高校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理论与方法体系,并为未来深入地研究高校运动员赛前准备阶段的问题而提出高校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应对策略,为帮助运动员调整好赛前的情绪提供依据,使其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训练水平以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同时也让运动员更加了解自己,更好地选择克服不良赛前情绪的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铜仁学院参加贵州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各个项目的运动员,总共60人,该60人均为体育教育专业,有一定的训练基础,但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相比,这部分学生缺乏大型比赛的经验,缺乏对大赛前情绪的调控能力,学生参加训练的水平及年限均存在差异。按性别分:男生30人,女生30人;按年级分:一年级15人,二年级15人;三年级15人,四年级15人;分别对羽毛球、武术、健美操、田径、游泳、足球和篮球七个项目的运动员进行研究,探索不同运动员赛前的情绪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本文查阅了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竞赛心理研究相关的书籍5本,在电子阅览室搜索相关文献十余篇。对所搜集的书籍及文献资料认真总结归纳,提炼出对本课题研究有用的相关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根据实际情况,特向贵州省及贵阳市的部分高校各个训练队的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及心理动态。
1.2.3 问卷调查法
本次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使用《赛前情绪量表—T》进行调查,该量表中由特质自信、躯体特质焦虑、个人失败特质焦虑和社会期待特质焦虑4个分量表体现,各含8个条目,共32个条目,结构公式模型分析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结构效度;本次调查采用了重测法,用同样的问卷间隔一周后对同一测试对象进行重复测试,两次调查因此也有较高的信度。总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56份,有效问卷54份;有效回收率为90.0%。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研究,用平均值反映样本的集中趋势,用标准差反映样本的离散程度,并做对比分析。
2.1 不同性别运动员赛前情绪差异
由表1不同性别运动员赛前情绪差异可见,高校男女运动员赛前情绪在四个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男运动员在自信心得分上明显高于女运动员,女运动员在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得分上高于男运动员,而男女运动员在躯体焦虑得分上相当。
女运动员更担心对比赛的驾驭能力,表现为赛前训练精力不能完全投入,过高估计竞争对手的能力,从而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对训练比赛没有信心,严重者甚至出现逃避训练及比赛,因而在比赛中难以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影响比赛成绩。相反男运动员对自己的比赛能力有信心,表现为赛前的训练更加积极主动,生理指标较女运动员更趋于稳定,能理性的认识对手和自己的能力,更加专注地对待比赛,能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正确面对比赛的结果,因而在比赛中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从个体失败焦虑的标准差来看,男运动员的得分低于女运动员,说明男运动员的个体失败焦虑更趋于稳定,而女运动员的波动幅度较大,个体差异更明显。
在赛前情绪社会焦虑维度上,女运动员的社会焦虑程度要高于男运动员,说明女运动员在赛前来自教练员、队友、领导以及其他人的关注程度要高于男运动员,人们对女运动员的比赛结果更加看好和期待;可能也是这种期待过高而适得其反,导致女运动员的个体失败焦虑高于男运动员。
从社会期待焦虑的标准差来看,男女运动员差别不大,说明该指标的稳定程度相当。在赛前情绪躯体焦虑这一维度上,男女运动员躯体焦虑程度差别不大,但从躯体焦虑的标准差来看,男运动员的指标略高于女运动员,说明在比项指标的较中,女运动员的整体水平更趋于稳定,个体差异较小,而男运动员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更明显。
表1 不同性别运动员赛前情绪统计
2.2 不同年级运动员赛前情绪差异
由表2不同年级运动员赛前情绪差异可见,高校不同年级运动员赛前情绪在四个维度上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年级的运动员在赛前情绪的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以及躯体焦虑三个维度上的指标都是最低,自信心指标处于中等范围,可见一年级的运动员在赛前对比赛的担忧程度是最低的,因为一年级的运动员刚进入高校,对训练、比赛、教练、队友、对手等等都是全新的接触,社会其他因素带来的压力也较小,加上这些运动员在进入大学之前也参加过一些不同级别的比赛,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有一定的把握,因此在入大学后初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有自信、激动、兴奋,有对比赛的渴望,想通过比赛来证明自己,表现为在赛前的训练中积极主动,通常会按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方法和自己对比赛的理解去应对一切。一年级运动员从标准差指标来看,除自信心指标较高外,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和躯体焦虑都是最低的,可见一年级运动员除了自信心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外,其他三个维度都趋于稳定,个体差异最小。
二年级运动员在赛前情绪较一年级有巨大的变化,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和躯体焦虑维度指标都突增到最高,同时自信心维度指标下降到最低。可见二年级运动员在赛前对比赛的忧虑程度由一年级的最低变为了最高,因为通过一年级一年时间的经历后,使他们对比赛,对自己以及对手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对自己有更准确的定位,再加上又多了几分来自教练员、队友等外界的压力,所以二年级运动员有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甚至对比赛的恐惧感,没有了一年级时候的冲劲。从二年级运动员的标准差指标来看,也和一年级相反,除了自信心指标最低外,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和躯体焦虑维度指标都是最高,由此可见二年级运动员除了自信心维度趋于稳定外,其他三个维度的个体差异都是最明显的。
三年级运动员赛前情绪在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和躯体焦虑维度较二年级有所降低,自信心维度增到最高,由此可见三年级运动员经过两年的磨练,顺利度过二年级的低谷期后,对比赛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能更加准确的定位自己以及对手,对比赛的驾驭能力更强,表现在赛前训练更具有调理性,会认真听取教练员给予的意见和方法。从三年级运动员赛前情绪四个维度的标准差来看,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和躯体焦虑三个维度的标准差下降了很多,说明该指标的个体差异相对较小。
四年级运动员赛前情绪在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维度上有所加大,自信心维度保持较高指标,躯体焦虑维度有了很大下降,说明四年级运动员对比赛的担忧程度有所加大,但是因为有三年的积累,有较多的比赛经验,因此躯体焦虑维度降低,表现在赛前的训练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在临近比赛时能将自我的状态调整到最佳。从四年级运动员赛前情绪的标准差指标来看,除了躯体焦虑维度的标准差较小外,其他三个维度指标的标准差都较大,说明四年级运动员赛前情绪中个体失败焦虑、自信心和社会期待焦虑维度的差异性较大。
表2 不同年级运动员赛前情绪统计
2.3 不同项群类别运动员赛前情绪差异
根据项群理论,现将本文研究的划分为体能主导类、技能难美类、技能对抗类三大类项目,其中田径、游泳为体能主导类项目,健美操、武术为技能难美类项目,羽毛球、足球、篮球为技能对抗类项目。
由表3不同项群类别运动员赛前情绪差异可知,不同项群类别高校运动员赛前情绪的四个维度中,个体失败焦虑、自信心和躯体焦虑三个维度的差异性较大,而在社会期待焦虑维度上的差异不明显。表现为技能对抗类项目的运动员个体失败焦虑高于体能主导类和技能难美类项目的运动员,而技能难美类项目运动员的自信心维度明显高于体能主导类和技能对抗类项目的运动员,体能主导类运动员的躯体焦虑维度明显低于技能类项目的运动员。
因为不同项群类别的竞技特点和规律不同,体能主导类项目的运动员只需要在比赛中做好自己,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把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了,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技能难美类项目的运动员更多的时候是关注自己姿态的优美程度,气质是否到位,气氛是否热情奔放等等,因此其表现欲望及自信心更加强烈;技能对抗类项目的运动员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培养自己的战术意识,还要时刻关注对手的比赛情况,克服比赛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
另外,不管是体能主导类项目的运动员还是技能类项目的运动员都有来自教练员、队友、领导等其他人的压力,所以在赛前情绪的社会期待焦虑维度上无明显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女运动员在赛前情绪变化较大,社会期待值更高;而男运动员对比赛更有信心。一年级阶段的运动员刚进校,自信心十足,自我意思强,但缺乏比赛经验。二年级阶段的运动员处于最低谷状态,是个调整过渡期,教练员在此阶段应给予正确的引导,顺利走出低谷。三年级阶段的运动员顺利度过低谷期后,又重新达到了更高的巅峰状态,教练员应抓住这一重要阶段,有机会创造更好的成绩。四年级阶段的运动员比赛经验很丰富,自我调节能力较强,但应减小社会期待所带来的压力。
体能主导类项目的运动员赛前情绪波动不大,技能难美类项目的运动员在赛前有较强的自信心,技能对抗类项目的运动员在赛前情绪变化较大。教练员应根据不同项目类群的特点和规律,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向运动员介绍赛前情绪的变化,以及调整的方法。
[1]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惜荣、谭先明.排球运动员负面性情绪与应激源及应对策略的相关性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4):44-46.
[3]魏高峡.对赛前心理状态相关研究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7,8:101-105.
[4]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及注意特征[J].体育科学,2000,20(4):67-72.
[5]左从现.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焦虑、心境状态的相关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2):71-75.
[6]祝大鹏.体操运动员完美主义与饮食障碍、运动动机及赛前情绪的相关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42-146.
[7]Ames,C.Archer,J,Achievement Goals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s,Learning Strategies and Motivation Process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8,80(3):260-267.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e-Competition Emotion of the Amateur University Athletes
ZHANG Zi-hua
(Tongren college,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statistics, this paper appiied "pre-competition emotion scale - T" to investigate to 60 athletes of Tongren University participating in the 3rdGuizhou University Games. From different gender, grade and group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athletes’ pre-competition emotion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concern about the game of college female athletes is more than that of male athletes; the pre-competition emotion of athletes of different grade also have obvious differenc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ompet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different events and categories, each athlete's mood is also not identical.
college athletes; pre-competition emotion; the characteristic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ZC297)。
张子华(1983-),辽宁锦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