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12-21 08:18高宏全张伟健林
体育科技 2015年4期

高宏全张伟健林 茵

(1.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2.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0)

珠三角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宏全1张伟健2林 茵2

(1.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2.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珠三角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总体状况、运动队训练和竞赛、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和教练员队伍等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学生运动员受训人数少、运动队参赛机会不足、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差和教练员选材不够科学等是珠三角地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进一步扩充受训学生运动员队伍、加强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多渠道搭建竞赛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珠三角;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对策

我国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下简称“体育传统校”)起源自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1]。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学校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传统校不仅对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学生体质的增强和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成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摇篮,为我国创造辉煌的运动成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颁发新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动体育传统校的发展,课题组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传统校进行调查研究。在了解体育传统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体育传统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建议,促使珠三角地区体育传统校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竞技体育的提高做出更多的贡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顺德)体育传统校运动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① 中文文献——在中国期刊网(CNKI)、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SPORTS)数据库、万维网数据库等键入关键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传统校”等,检索与本研究相关论文。

② 网络检索——通过国际互联网,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传统校”等为关键词检索,查阅到相关信息。

1.2.2 问卷调查法

以体育传统校教练员、运动员为调查对象,按社会学原理设计问卷,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抽取部分体育传统学校对教练员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有效95份,回收率98.0%,有效率96.9%。对体育传统学校运动员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8份,有效950份,回收率97.8%,有效率97.1%。

1.2.3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运用SPSS17.0电子表格进行处理,并对部分统计结果进行重复运算,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珠三角地区体育传统校总体概述

2.1.1 体育传统校及项目布局

截至2013年,珠三角7个市(区)共有体育传统校160所,其中国家级16所(广州7所,深圳、中山2所,佛山、东莞、珠海各1所),省级146所。体育项目共涉及12项,项目分布较为平均(如表1)。游泳和田径作为“金牌大户”,开展训练的学校相对较多。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武术等开展普及、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也在很多学校开展训练,跆拳道、排球、毽球、健美操和定向越野等项目的开展相对较少。

2.1.2 体育传统校运行模式

表1 珠三角体育传统校的项目布局(N=160)

表2 体育传统校的办学形式(N=95)

珠三角体育传统校主要以独立运行模式为主,占61.1%。这种模式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集中学校人力、物力、财力和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资源,有利于学校统一组织管理。但风险承受能力弱,学校管理层的决策一旦出现失误,将影响整个体育传统校的发展。与体育局和体校联办模式分别占25.3%和8.4%,这两种模式实现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发展和输送。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仅有2所,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2 体育传统校学生运动员情况

运动队训练是体育传统校的基本任务之一。据调查结果显示,传统项目运动队在训人数最少的仅10人,在训人数最多的一支队达100余人,平均63.5人,远低于2006年全国调查结果的81.8人[3]。对运动员参训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成的学生参训的动机是因为自身喜爱,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并非功利性的目的而参加训练,都是主观上喜爱并对该项目感兴趣故参加训练。分别有10.1%的运动员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借此上好的学校,只有5.3%的运动员是想成为专业运动员,还有13.7%的运动员是因为学习不理想以此为出路、满足家长喜爱或者其他原因参加训练。调查中发现,由于家长的反对,很多有潜质的运动员不能参加训练,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

2.3 体育传统校运动队训练与竞赛状况

表2 体育传统校运动队训练时间(N=95)

从表2中可以看出,体育传统校代表队在周训练次数上集中在3-5次,达到了61.1%,每周训练6-10次的也不在少数,达到了26.3%,2次及以下和11次以上的相对较少,分别占6.3%。在每次训练的时间安排来看,每次训练1-1.5小时的比例最高,占到了88.4%,主要是因为运动队的训练是在课余时间进行,每次时间不能过长。每次训练在2小时和2.5小时的相对较少,分别占8.4%和3.2%。综合分析体育传统校代表队训练时间安排较充裕,相对合理,能确保体育传统项目的顺利开展。

比赛可以检验训练成果,并在比赛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发现自己训练方法的不足、运动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4]。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传统校运动队每年对外竞赛在2次及以下的占64.2%,28.4%的运动队每年参加对外竞赛3-5次,仅有7.4%的运动队每年参加5次以上的对外竞赛。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到达一定程度以后需要更高水平的竞赛模式,使其得以提升。参赛机会过少导致优秀的体育苗子没有机会展示和提升而被埋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优秀运动员的选拔,影响了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

2.4 体育传统校学生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状况

表3 体育传统校学生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成绩与态度(N=950)

良好的文化教育与科学的运动训练一样,是运动员成材的重要保障[5]。调查结果显示(如表3),近一半的运动员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一般,有22.2%的运动员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仅有5.4%和7.3%认为优秀和良好。相对应,有近一半的运动员认为自己文化课学习态度一般,更有21.3%的运动员认为自己学习态度不认真,非常认真和认真的仅有15.0%。对于影响文化课学习的主要原因,35.8%的运动员认为是没有兴趣学习,33.7%的运动员认为是文化课基础差,还有12.6%和7.4%的运动员认为是学校不够重视和训练任务太重。调查中发现,学生运动员随年龄的增长文化成绩呈现出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随年龄的增长,训练任务逐渐繁重,训练的影响和学习时间不足成为他们文化学习的主要问题。由于多年训练,落下部分课程,学习基础差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进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5 体育传统校教练员队伍状况

对教练员的调查结果显示,91.6%为男性,女性教练员仅占8.4%。教练员在年龄方面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占62.5%,36-45岁的教练员占27.7,46岁以上的教练员仅占8.9%。数据表明,体育传统校的教练主要是由中青年教师来担任。他们大部分是近年来体育院校和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工作积极认真、精力充沛、进取心强,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的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需要老教师的提携和实践的磨练。

对教练员的学历调查结果如图1。教练员绝大部分是本科学历,占85.7%,大专和研究生共占14.3%,整体来说教练员的学历层次较高。在职称方面(如图2),过半数的教练员是中级,占62.5%,还有26.8%的为初级职称,而高级职称仅有10.7%。体育传统队教练员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不仅有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而且还活跃着占62.5%的中级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还有26.8%的青年教练员后备人员队伍。从总体上看,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大,低职称比例偏高,高职称的比例偏低。而对执教体育传统队年限的调查结果显示,既有初出茅庐的新人刚接手运动队半年,更有在这一岗位工作30年的资深教练员。总体平均,体育传统校教练员执教运动队的年限为8.4年,说明教练员执教运动队已经有了一定的年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一定的水平。

图1 体育传统校教练员学历

选材科学与否,不仅关乎训练效果,更关乎资源的浪费。调查结果显示(如表4),48.4%的教练员选材较为科学,他们以各项指标为主,并结合经验进行选材。33.7%的教练员是以经验为主各项测试指标为辅助进行选材,更有10.5%的教练员全凭经验进行选材。这说明体育传统校教练员的选材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否则将会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浪费,降低运动队训练的效益,进而影响到体育传统校的发展。

表4 体育传统校教练员的选材主要依据(N=95)

教练员对训练工作的态度比较积极,调查结果显示,80.4%的教练员认为自己对待运动队训练工作的态度非常积极,17.9%的教练员认为比较积极,仅有3.6%的教练员认为自己对待这项工作的态度一般。依托体育传统校优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校内组建适合适龄人群的各种体育俱乐部、社团、协会[6]。青少年俱乐部的创建可以吸纳更多热爱体育的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扩大基础训练面,为体育传统校的训练选材提供更大空间,创造有利条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珠三角7个市(区)共有体育传统校160所,开展了12个项目的训练,项目布局较为合理。体育传统校主要以独立运行模式为主,部分学校是与区体育局和区体校联办模式。

3.1.2 传统项目运动队在训人数平均为63.5人,相对较少,需进一步扩充受训人数。6成以上运动员都是由于自身喜爱参加训练,说明学生运动员参训动机良好。

3.1.3 传统项目运动队训练时间安排较充裕,相对合理,能确保传统项目的顺利开展,但是每年参加对外竞赛的机会较少,阻碍了学生运动员专项技能上的提高,影响了优秀运动员的选拔与输送。

3.1.4 传统项目运动队员学习成绩不甚理想,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态度不够认真,影响文化科学系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学习兴趣低、文化基础差、学校不够重视等。

3.1.5 体育传统校教练员以男性为主,在年龄方面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绝大部分是本科学历,过半数的教练员是中级,总体平均,体育传统校教练员执教运动队的年限为8.4年。教练员对训练工作的态度比较积极,但是选材方法还不够科学。

3.2 对策与建议

3.2.1 进一步扩充受训学生运动员队伍

一方面,对外加大体育传统校的宣传力度。继续加大对体育传统校作用、优势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在广播和电视上宣传体育传统校的政策和发布信息,吸引更多学生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借新生入学和体育比赛等契机,加大对体育传统校及运动队的宣传力度,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参加训练。另一方面,对内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

图2 体育传统校教练员职称

3.2.2 加强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体育传统校课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运动员单独编班,便于集中管理。组建一支责任心强、热爱体育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队伍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授课。教学中常穿插引用体育方面的案例进行教学,更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结合运动员的特点研究相应的教育和教学规律,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提高运动员文化课教学质量[5]。

3.2.3 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

加强对体育传统校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选材、训练和管理等方面能力。学校应鼓励教练员并为之创造外出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使教练员能及时掌握所训练项目的前沿知识,特别是选材方法、训练方法等,从而提高选材的科学性,优化训练效果。另外,提升教练员的待遇,减少其他常规教学的工作量,吸引高职称体育教师加入教练员队伍。

3.2.4 多渠道搭建竞赛平台

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给予一些政策上的优惠,鼓励企业捐资和引导社会公众投资举办青少年体育比赛。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管理与指导,使之规范化发展,逐步形成传统和规模。另一方面,条件较成熟的学校可利用自身在场地方面的优势,积极举办和承办各类社会体育比赛,不仅为学校宣传做贡献,又为学校的运动队创造了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1]杨铁黎.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立与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1(5):1-6.

[2]王晓楠.北京市体育学院项目学校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3]李相如.中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6):16-27.

[4]杨雪梅,徐勇.新时期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4):87-90.

[5]高宏全,林茵.业余体校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2:118-120.

[6]向涛.湖北省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

The Status Quo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Schools in Zhu-Jiang Delta
and Countermeasures to It

GAO Hong-quan, etal.
(Shun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shan 528333, Guangdong, China)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aire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carries out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team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cultural course learning of athletes and coaches i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school in Zhu-Jiang Delta. It i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student athletes being little, opportunity of sports team to participate in games being absence, the student athlete’s cultural learning being worse and selection by coaches being not science are the main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sports schools in Zhu-Jiang Delta.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such as further expanding of training student athlete team, strengthening cultural education for student athletes, strengthening the team construction of coaches and building competition platform from multi-channel etc.

Zhu-Jiang Delta; traditional sports school; status; countermeasures

广东省体育局软科学课题研究项目“珠三角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YT12031)”。作者简介:高宏全(1982-),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