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骏,胡 杨
(1.贵州财经大学a.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b.中国西部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贵阳550025)
贵阳市低碳经济研究的PEST分析
刘 骏a,b,胡 杨a
(1.贵州财经大学a.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b.中国西部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贵阳550025)
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的理念在“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已正式启动。对贵阳市低碳城市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PEST分析,进而得出贵阳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低碳城市;低碳经济;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对于各行各业有一定影响作用的因素分析,一般包括有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低碳城市经济发展是一项惠及民生,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前经济趋势,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然而低碳城市的建设覆盖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评估方法、考核标准、科学理论尚未统一、完善。为帮助城市了解自身低碳城市发展的现状与差距,推动低碳城市的转型。运用PEST分析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还可以优化资源、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等。避免低碳城市进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竞争和重复建设与投资,为低碳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政策分析
自2008年1月28日,全球性保护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保定入选首批试点城市。至2009年,贵阳市被环保部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0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文明生态城市。目前,贵阳市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全社会参与的低碳发展工作格局,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随着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于2009、2010、2011、2012连续成功举办,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跨领域、跨专业、跨部门、跨国界合作的重要桥梁,成为交流各方经验和休息、总结各类实践和典型案列、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2013年经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批准,外交部同意贵州省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并与2013年9月成功举办。2014年2月,贵阳市委、市政府向省政府提交了《贵阳市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请示》和《贵阳市建设低碳城市方案》,正式启动贵阳低碳城市建设,为贵阳低碳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经济分析
随着贵阳低碳城市经济的深入发展,近年来,每年婉拒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投资项目,涉及金额都在三百亿元以上。在贵阳本地,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贵州水泥厂于2010年6月底搬迁,国电贵阳发电厂所有发电机在2010年12月底关停,贵州华电清镇发电厂在2011年6月关停,首钢贵阳特殊钢厂于2012年12月底搬迁。据估计,这四大工业污染源在2009年排放二氧化硫超过五万吨,约占全市总排量的63%,排放粉尘1558吨,排烟尘946吨。
经济的快速增长,贵阳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25.6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21.82亿元,年均增长14.2%。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7:47.4:45.9调整为2010年的5.1:40.7:54.2。近年来,贵阳市已初步形成了铝及铝加工、磷煤化工、建材、能源开发、装备制造、现代药业、特色食品、烟草制品等特色优势产业。2010年,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33.3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2%;综合能耗总量为856.94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4%。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1.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了20.0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4.7%。其中,贵阳市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905.47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55.23%(详见表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极大程度上拉动贵阳低碳经济的增长,推动低碳城市的转型。
表一 贵阳市综合能源消耗基本情况(单位:万吨标准煤)
由PEST分析可看出,在向可持续的低碳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贵阳低碳城市经济发展应在立足于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旅游等低碳产业,重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低碳化,并完善低碳发展政府管理体系,落实鼓励新能源投资和消费政策,加强技术信息传播平台的搭建,推进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及建筑领域的低碳改造项目,同时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引导居民由传统的生活方式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真正做到产业带动城市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广大市民对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领先意识。
[责任编辑:高 瑞]
F062.2
A
1005-913X(2015)05-0107-01
2015-03-15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阳低碳城市发展模式、路径与战略对策研究”;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JD2014100);贵州省教育厅创新计划项目(201410671005)
刘 骏(1983-),男,贵州息烽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