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昌九经济一体化引领江西赶超发展

2015-12-19 08:31刘征汇喻浩荣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九江南昌区域

邓 强 刘征汇 喻浩荣

(1.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31)

金融危机后,区域经济的增长成为了一个极具特色的亮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学者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政府曾多次提出要发展好区域经济,在十八大和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区域间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昌九一体化的历程及现状

2014年9月29日,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外公布了《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重点提出了昌九一体化的四大战略定位(全省发展升级引领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要支点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区),这些都为昌九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南昌、九江市位于江西省的中北部,两者之间相距150公里,地缘上相接。它们都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区域,其中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功能于一体;九江作为江西省的北门户,是唯一的港口城市,且有152公里长江沿岸线的天然优势。可见,昌九地区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不仅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角之一,而且也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共同腹地。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江西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建设昌九工业走廊的重大战略举措,以抓住京九铁路建设带来的契机,呼应国家开发浦东新区和沿长江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昌九工业走廊的规划及实施推动了昌九工业的兴起与成长,促进了昌九地区的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由于当时的工业走廊中的县市级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导致整个工业带的发展缺乏支撑点和着力点,而且当时政府的决策缺乏延续性,最终使得昌九工业走廊无疾而终。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也日益加剧,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的构建和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为江西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昌九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也呼之欲出。2013年,昌九一体化的方案提上议程并获得省政府的支持。与此同时,两地之间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初步的互联互通,如南昌至九江市永修县的公交线路开通,南昌至九江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和两市之间的城际铁路也已开工;公共服务一体化则有了新的突破:如两市之间的电信通话费按本地基本话费通信,公积金账户可贷款政策同城化,医疗保险可双向就医,联防联控大气污染,教育和人才交流信息也初步实现了共享,空间上的距离进一步缩短等,为昌九一体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昌九一体化的经济支撑

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几个行政区域内,形成较为统一的商品市场和共同要素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不同地区的生产者、消费者和要素提供者均可自由进入或是退出,并可制定地区间统一的发展政策和建立区域合作机制,从而消除相互之间的发展障碍,逐步实现区域内共同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达成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在最新公布的昌九一体化的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昌九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40%,城镇化率达68%,人均GDP达5万元,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等。要实现这一目标,地区经济一体化成为了抓手和着力点,而南昌和九江也具备了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一)总体经济

南昌和九江两市国土面积共计26300平方公里,2013年总人口超一千万。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但在“十二五”期间,南昌和九江的GDP增长率均超过了10%,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也持续稳定在34%左右。其中,2013年南昌和九江GDP总量达到了4937.76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4.32%,两者对于江西省的经济影响力在扩大。

2010年—2013年江西省南昌和九江GDP及占省份总比

从2013年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额来看:南昌和九江地区人均GDP分别为64678元和33557元,全省人均GDP为31835元;南昌和九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270.01亿元和255.84亿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51亿元;南昌和九江进出口额分别为97.2亿美元和47.4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39.3%。

从以上各类主要经济指标值来看,昌九地区成为了江西省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已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实力,经济一体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二)产业结构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南昌和九江的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其中,南昌第一产业增加值15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51.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27.7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4.7:55.5:39.8;九江第一产业增加值130.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98.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73.4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1:56.1:35.8。从下图可得出,相较于江西省的三次产业结构比,南昌和九江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第一产业占比越来越小,第二产业成为了主导产业,表明两地的工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在加快,占GDP总量的比重日益提高。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将带来产业跨区域的融合发展,从而为经济一体化提供产业基础。

2013年南昌和九江市及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对比图

(三)科技和人才

2013年,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87.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5.6亿元,主要集中于航空、汽车、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行业;九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13.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86.09亿元,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行业。两市是江西省创新资源和要素最为集中的地区,辐射作用开始显现。

南昌和九江共有69所高等院校(含高专),汇聚了江西省约70%左右的院校,众多的高校聚集了大量从事科研的科技人员,这也为昌九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三、昌九经济一体化面临的困境

1.经济总体规模偏小

虽然南昌和九江2013年的GDP已占江西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比例,但却远远低于处于同一区域的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合肥经济圈,相较于广州、青岛、苏州、杭州等地的差距更是巨大。其中,2013年武汉都市圈GDP总量达到了15630亿元,长株潭城市群为10539.19亿元,合肥经济圈为7798.7亿元,而南昌与九江GDP的之和仅仅只有4837.76亿元,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的其他群体差距在拉大。

规模以上企业数目多但量小。南昌市和九江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3年的数目达到了1078和950家,但普遍规模偏小,其中上百亿的工业企业两地还不足六家,而上市公司中市值达到百亿以上的仅仅只有三家:赣粤高速、江铃汽车、洪都航空,而长株潭城市群市值达百亿以上的上市公司就有数十家以上。不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企业规模来看昌九都是偏小的,因此,规模经济的效应必然大打折扣。

2.产业集聚效应偏弱

当前,昌九一体化中的南昌市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食品、新材料等千亿产业群和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纺织服装、新能源、机电制造等百亿产业群;九江市初步形成了石化、钢铁、有色冶金、纺织服装、汽车船舶、电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属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但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不高,表现在技术上、资本运作以及优秀人才的汇集等方面;各大产业园区刚刚初具规模,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表现在产业上下游链延伸性不长、产品的价值含量不高,这些都使得产业的发展基础薄和聚集效应弱。

南昌和九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产业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但在产业结构和布局上仍存在同质化竞争。两市中的著名产品也相对较少,特别是著名的工业产品屈指可数。目前南昌拥有20件中国驰名商标,九江拥有5件中国驰名商标,而周边省会城市中仅武汉就拥有59件,长沙也突破了40件等,品牌的稀少使得产品附加值低,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

在区域一体化中最快、最有效的目标就是基础设施、基础通信等方面,当这些目标初步达成后,一体化的进程步入了更为深层次的地方政府、地方产业和市场协作等环节,这些更为深层次的机制将决定区域一体化的成功。

昌九一体化已经初步实现了交通、通信、人才和教育等基础资源的一体化,为昌九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昌九区域中政府和产业间的协调机制并没有很好地完善。目前,南昌和九江政府之间已经达成合作备忘录,并成立了相关的部门协商发展事宜,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规划进行下一步的合作。但在更为深层次的合作上并不明确,一方面是政策指导、招商引资、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并不完善;另一方面是两者之间的补偿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也有所缺乏。

四、昌九经济一体化实现路径

1.扩大经济总量和规模

由于昌九地区的经济总量偏小、经济规模不大,削弱了城区的辐射能力,对县区经济的作用带动不明显。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的发展经验来看,均是先围绕着核心城市的辐射,推动周边县区的发展,再由周边县区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增强核心城市的竞争力。其中非常关键的作用就是处理好核心城市的发展与县区经济的拉动。

一是要提高城市辐射能力。作为昌九地区现有的两座城市,要抓住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的建设契机,加快整合区域内资源要素,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并结合各自实际发展情况,不断推动高端制造业如航空、汽车等,高端服务业如金融、物流等集聚化发展,形成总部经济、港口经济和服务经济的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强化对周边县区的辐射带动力,最终使得经济活力慢慢向周边的抚州、鹰潭等地区扩散。

二是增强县区竞争力。纵观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既有上海这一“核心极”的作用发挥,又有周边数个百强县如昆山、江阴、太仓、慈溪等强力支撑,最终形成了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而目前,昌九地区仅有南昌县,周边地区也仅有丰城是百强县,县区的欠发达对核心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对此,应充分依托乡镇地区比较优势,注重培育特色乡镇经济和乡镇品牌,扩大经济规模,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的发展,最终提升县区的竞争力。

2.培育产业集聚能力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尤为重要。昌九一体化中的产业发展应按照产业布局的要求,突破区域行政界限,引导南昌和九江根据区域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合理规划各经济板块的功能,准确定位各经济区产业的目标,做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完善配套产业,最终实现区域间的产业分工协作、错位互补、联动发展的发展格局。

南昌与九江共同的产业集群有电子信息、新能源、纺织服装、汽车制造等,这三类产业呈现出一定的同质性,为避免重复建设,可积极发挥社会作用建立相应的产业协会,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合作和产业信息共享,实现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南昌与九江各自的优势产业,如南昌的航空、汽车、新材料等,九江的石化、钢铁、有色冶金和绿色食品等,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合理布局,加强各自产业间的联系,还可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实现两地间的产业相互融入,最终形成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支撑。

3.建立区域内的协作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要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当前经济活动中,即要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化,打破地域之间的界限,更要清除区域发展中的各种体制障碍。

伴随昌九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困难和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一是加强地区间政府的沟通,避免行政效率的重复和低效。建立昌九两市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有效的整合两市间重复机构,在南昌临空经济区与九江共青先导区的交界处进行试验区的发展,即统筹两区的发展,解决政府机构重叠、多头行政和职责交叉的问题,从而实现区域间一体化要素市场的发展。二是发挥顶层设计作用。江西省政府作为主导协调方,两市根据自身优势提出产业一体化的长远规划,从而形成区域间的协调机制,以避免产业结构的重复建设,形成资源的浪费。纵观长三角中下游城市群中,湖南省政府于2002年6月5日印发了《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这极大的推动了三市间的产业结构优化。三是完善合作机制,建立激励和补偿机制。面对招商难、引资难的状况下,昌九应考虑共同“出击”,抱团招商引资,可充分发挥两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产业引进和环境保护方面,倡导建立地区间的共同解决机制和补偿机制,以有效处理区域共同问题。

总之,通过扩大经济总量,培育产业集聚能力,以及区域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建立,昌九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必将提升该地区的竞争力,并成为引导江西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最终实现江西省的赶超发展。

[1]黄勇.基于产业集聚的长株潭一体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2]王红霞.城市群的发展与区域合作:城市与区域合作发展研究热点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6(12).

[3]林其屏.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化: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J].经济问题,2005(2).

[4]黄昌丽.基于成渝经济区的四川“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5]陈燕.昌九金融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4(3).

[6]胥建华,刘银波.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昌九工业走廊发展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8(12).

[7]马跃龙.论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从提升产业竞争力角度[J].财务与金融,2009(5).

[8]吴传清,许军.关于昌九工业走廊建设问题研讨——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双核结构模型[J].经济前沿,2006(11).

猜你喜欢
九江南昌区域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九江学院建筑设计作品选登
分割区域
江西九江风景林木种苗有限公司等
长干曲四首(其二)
南昌护桥记
区域发展篇
永远跟党走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