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隽哭了”同题作文

2015-12-18 08:38丁之境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作文同学

丁之境   广东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核心组成员,曾长期担任广州市初中语文教研中心组组长。先后荣获广州市第三届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东省教育厅岗位排头兵、第六届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百杰等荣誉称号。2008年在广东省中青年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发表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十多篇,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师道》等报纸杂志发表散文、随笔20多篇。参与或主持省市级课题多项,现正负责省级重点课题《语用学视角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多次被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师培学院等单位聘为“国培计划(省级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省(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等项目的授课专家。

倪隽   女,广东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现任校文学社社长。自幼喜爱阅读,广泛涉猎各种报纸、刊物、经典文学名著等,也喜爱文学创作,曾在报刊发表《迪士尼之旅》《师恩如海,幸福成长》《小楼一夜听春雨》等作品。

★写作缘起

语文课上,一次假意的惩罚,一个随意的游戏,却触碰了语文学霸倪隽敏感、自尊又脆弱的内心。她在语文课上当众哭了,并且听说她的哭一直延续到了下一节的体育课。倪隽之哭对我的心灵冲击正如我的课堂惩罚对倪隽的心灵冲击,都是巨大而复杂的。在事后和倪隽的沟通过程中,我们都认识到课堂这一突发事件,是极具写作价值的,于是我们约定围绕这一事件,师生进行同题作文写作,从各自的角度来书写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这样的写作实践其实也是“师生共写”作文教学实验的一个缩影。我们用老师和学生的写作实践,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写作认识:写作是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过程,写作并不玄奥,其实就是写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教师下水

倪隽哭了

丁之境  广东省实验中学初中部

倪隽哭了。

并且是在语文课上,并且是被我——她的语文老师骂哭的。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被老师骂哭,虽不经常发生,但也不少见,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问题的关键是,你知道倪隽是谁吗?

倪隽是这个年级里语文成绩最好的,没有之一。虽然她不是每次都考第一,但她每次都在前三。相比那些昙花一现偶然得第一的学生,她的最好当然是没有之一的。

记得上学期,我要去外面上公开课,课又调不开,两难之下,我决定让倪隽替我上第二天的语文课。我把那一课的重难点和她沟通了一下,晚上让她回去备课。我在外面边上公开课边担心“倪老师”震不住课堂,这个班的学生个个都觉得自己很牛,还有那几个唯恐天下不乱上蹿下跳的猴子。可我回来后,学生们告诉我:倪老师的课上得真好,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关键是不像丁老师那么凶神恶煞的,举手发言的同学不知是平时的多少倍。再后来,我还得知,在学校跟岗学习的几位外校老师当天慕名来听我的课,结果走进教室,发现是一个小姑娘在讲课,更为关键的是听课老师被这个小姑娘的课牢牢吸引住了,一直听到了下课铃声响起。

我还记得,有时候上习题讲评课,我累的时候,直接一个手势,倪隽就站在讲台前给同学们讲答案,因为倪隽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

我还记得,倪隽的作文经常是作为范文在班上被我宣读的,或者是印发全年级的。

这样的倪隽,怎么会在语文课上被语文老师骂哭呢?

这事得回到那天,慢慢说。

那节课的内容是检查学生前一个晚上对文言读本的落实情况。也许是为了让课堂更好玩,也许是为了让学生更重视,也许是我头脑出了问题,也许没有原因,总之,那天我宣布了一个很奇葩的规定:谁回答不出来,就做20个俯卧撑。检查开始了,首先卡壳的是几个男生,他们就在教室前面和后面的空地上,笑嘻嘻地、动作极不标准地做着俯卧撑,教室里流动着快活的空气。因为学生都知道,我从来不是真的惩罚他们,罚站总是不到五秒,我的口头禅是:“其实,我是个内心很柔软的人。”

轮到倪隽了,我问的问题是:请分别概括出《木兰诗》详写与略写的内容,并回答为什么这样安排。倪隽毫无迟疑,答案脱口而出,并且和读本上的一模一样:“……这样安排能集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中心。”同学们的掌声和赞叹声已经响起来了,倪隽脸带轻快之色,正准备坐下,我突然说:“这道题的答案有问题,切记答题不能语焉不详,不能只会套名词术语,要答出表现了木兰什么性格,突出了文章什么中心?按你的理解重新回答这个问题。”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倪隽一下子有点懵了。她的回答有些断断续续,并不完美。

“作为一名语文学霸,你怎么能去死记硬背呢?一点变通都不会,两年后怎么冲刺省高的全省尖子班?去做五个俯卧撑。”我的语气严厉且毋庸置疑。

倪隽红着脸,走到前面很认真地做了五个标准的俯卧撑,又走回座位。课堂的检查正常进行,但我发现回到座位的倪隽把头低得很低很低。再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倪隽的眼睛变得很红很红,虽然没有抽噎声,但我听到她周围的同学在小声地说“倪隽哭了”……

瞬间,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倪隽怎么能哭呢?她不是一直很强大的吗?她难道不知道我很器重她吗?她难道不知道我让她做的只是一个游戏……”

课间的时候,倪隽和我迎面走过,再也不是温暖的问好,而是低着头贴着墙壁与我擦肩而过。

听学生说,语文课后的体育课,倪隽还在哭。

我知道,我今天那个莫名其妙而来的游戏规则伤到了她。

一向被表扬的她,怎么能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惩罚呢?况且惩罚的理由是那么不讲道理。

一向优秀的她,怎么能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回答呢?况且都不给她一秒钟思考的时间。

一向志存高远的她,怎么能接受自己只会死记硬背呢?但是她是很努力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啊。

……endprint

还有,如果学生和我较真,我今天的惩罚是不是体罚呢?

还有,我不是一直追求智慧、快乐、和谐的语文课堂吗?

还有,我不是一直提倡要俯下身子,用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吗?

……

内心的反思还有很多很多。

倪隽哭了,她的哭如振铎之声,给了我教育的警觉与审慎:面对孩子,教育的一言一行容不得丝毫的傲慢与随意。

幸好,当天下午放学,倪隽来找我了,找我面评课外阅读的习题。虽然她的眼睛还是红红的,但她爽快地答应了和我一起写同题作文《倪隽哭了》。

被孩子宽容的感觉,真好!

★学生佳作

倪隽哭了

倪隽 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初二(1)班

1

五月就要来了,淡薄却密不透风的暑气蒸腾着翻滚着,吹鼓着学校里因期中考而引发的躁动。课前读书成了反复朗诵“唧唧复唧唧”,没有开空调的课室里有人嬉笑打闹,躁动不安,那声音仿若某种正在炎热潮湿的雨林气候下急速生长的巨型热带植物。

课室内的浮躁让我十分不安,指尖掐着成绩很差的模拟卷,觉得自己简直要窒息在这沉闷的气氛里了。慢吞吞地,我拖出语文书,也拖着微微沙哑的嗓音开始读那些诗句。旁边的同学用课本虚掩着脸说笑,顿时我感觉到了一种筋疲力尽,一种不知道为什么而起的难过。

2

语文课。

此起彼伏的“唧唧复唧唧”随着微微滑稽的铃声响着,闹着。丁老师来得很早,站在那里,扶扶眼镜,端详一下我们又低下头去整理资料。所有人都跟平时一样,有人认真有人懒散,仿佛浑然不觉期中考的逼近。

丁老师说这节课要抽查《木兰诗》一课的读本,答不出来的罚做俯卧撑。

全班很静。我无意识地应了一声,哦。明明全部资料都已经在脑海里了,却还是莫名其妙地害怕。这是从小学遗留下来的习惯,那时我是一个对学习很怠慢的女孩。孔同学第一个没过关,我咬了咬唇,看他真的走上前去做俯卧撑,忽然有一点点心里发冷。他始终微微笑着,不是那种顽劣的笑而是一种始终挂在脸上的微笑,并没有什么不悦之色。答对问题的自然是喜滋滋地坐下。

到我了。听到题目我愣了一下,紧接着熟练地背了一遍答案,心想,也不过如此。

可丁老师居然说,让我不要背,用自己的理解说。我知道自己慢慢地已经对理解类的题型麻木了,所以发下练习纸时第一个念头就是背,赶紧把它背熟了,就不用考试时胡乱搪塞了。于是我回答得结结巴巴的,而且也没结巴出个所以然。

于是,我迎着全班同学诧异的目光走出来了。

做完五个俯卧撑回到座位上,我才发现,其实我是那么想哭。以前别人说学霸太信仰“1+1=2”的完美公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现在信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付出了努力却没换来别人的尊重。

做个普通人,不就好了吗……不要当学霸了,像你从前那样,做一个快乐的疯狂的什么都不管不顾的甚至肆意妄为的女孩不就好了吗?心里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不想再“强大”下去了,因为我本就脆弱。

我哭了。泪水折射的世界模糊一片。

我低着头。王未一直在叫我的名字,我知道,可是不敢理会。同桌说,不要哭了,这样一点都不好玩,我也没有理会他。有人给我递纸巾,我却连一句谢谢都说不出来。

体育课上,我想找个角落大哭一场,可是无处藏身。我记得小学有很多地方给我藏起来慢慢哭,可是这里没有……

3

不记得在哪本小说里面读过,优秀的人患得患失,习惯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安逸生活,当遇上了付出与得到不画等号的状况便格外委屈。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痛哭的理由,我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是像小学时一样过着蝴蝶轻飘飘拍着翅膀的生活,还是继续沿着“优秀”走下去?混乱的选择连带着一片狼藉的期中考卷横在我面前,我不知道如何选择,也没有勇气一点一点把它们拾起摆放整齐。

还好,夏天很快来了。

暑假开始以后,我才慢慢地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因为疯狂地去追逐,所以我们忘记了最初的乐趣,忘记了那份玩玩学学的好奇心,像一只过早苍老的猫一样麻木而不知所措。夏天的热风贴在脸上,黏糊糊的,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沙沙”的树叶摇动声混杂着蝉鸣的嘈杂,烈日灼灼中行人匆匆。这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无论晴雨,一样果断爽快。

大雨后的苍穹蓝得让人心醉,也许这一场哭泣与随之而来的低谷之后,我会学会去看看这条路上独有的精致风景吧。

(指导老师:丁之境)

★老师点评:

事件本身决定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是必须指向写作者内心的,作者很聪明地用了环境烘托、他人衬托和直抒胸臆等多种手法,从多个角度来表现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五月南方的暑热、教室里同学的嬉闹、同学的受罚……这一切都在为自己后面的“哭”做铺垫,这样的铺垫使得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是那样地真实和细腻,使得文中人物情绪的爆发是那样有力量。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自己心理、情绪上的描摹,而是不断去思考哭泣背后的意义,在感悟中收获了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作文同学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