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梅
【摘 要】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老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打造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高效课堂。为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不断创新,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为此,我们要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心理强,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笔者就精心设计了一个名为“除害”的游戏,具体规则如下:在黑板上画一株稻子,然后在稻子上贴有许多的纸条,每张纸条上都有一道数学题,这些题目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错误的题目就像害虫一样不利于稻子的生长,要求学生们去找出这些害虫,促进稻子健康生长,这样一来,活跃了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情绪都调动了起来,学生们自发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一边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一边学习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独立于教学之外,放任学生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尝试着独立思考,在自由的空间中试着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为学生以后学习工作提供最基本的能力,也就是所说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教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提纲自学课本内容;其次,鼓励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自己无法解決的问题标注出来,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共同探讨;最后,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教学提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样一来,学生就逐渐拥有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自我意识也逐渐形成,在没有教师督促和教师的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高效的学习活动,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提高和发展。例如,在学习“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设计思考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思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的例1,一边看例题,一边思考;其次,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图形,思考以下问题:分别是什么图形?分别有几个角、几条边?用工具测量一下图形各个角的度数,看看分别是什么角?是否与自己猜测的一样?最后,让学生结合例题思考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就赢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探究,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开展丰富实践活动,引领体验学习乐趣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们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倡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两位同学去野炊,每一位同学都很多食物,现在两位同学决定平均分配食物,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将食物平均分成两部分吗?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自由讨论,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思维能力的拓展,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打造更加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学科研,2007,(02)
[2]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