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095-3089(2015)25-0-02
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弊端尤其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 中学英语教学传统上受语法翻译法(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的深刻影响,而这种教学法还是十八世纪的欧洲用来进行拉丁语和希腊语教学所采用的传统方法,有着相当明显的弊端,已不适应现代的外语教学。
二、 对语法这一概念的片面理解,使我们错误地认为语法就是关于语言的规则知识,认为语法就是词形变化和句子构造,忽视了语法的交际功能,把语法理解为只是检验言语的手段而不是推动言语的手段。
三、我们进行的各种英语考试对英语教学起了错误的导向作用。在这些考试中,我们总是在语法方面抠得太死,某些语法形式和用法在日常交际中能畅行无阻,可一到考题中就非得分出个正误不可。这样就使得学生和老师不得不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语法进行理论上的甄别和分析。
由于上述原因,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便出现“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详细讲解轻反复练习;重书面练习轻口头表达;重语法分析轻语法使用;重掌握规则轻掌握实例。
要消除语法教学中的这种弊端,就是要消除“五重五轻”的不合理现象,要消除这种不合理现象,就必须扭正教学的目标导向,将教学方法由“死”变“活”,这才是真正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
教学方法又怎样才能由“死”变“活”呢?在此,笔者想从教学情境创设的角度作些探讨。
情境,顾名思义,是指一种情景、一种境界。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设置的,与教学对象(学生),教学人员(教师)以及其它各种教学媒体发生关系的情景境界。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学生、学习材料通过顺畅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谐贯穿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知道,语法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发现语言规则与应用语法规则的往复过程,也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往复过程。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体现在语法教学中,就是从具体的言语实践感受语言规律,总结语言规律,运用语言规律的过程。这种具体的言语实践和语言规律的运用行为,就必须以一个具体的情境为依托,如果没有一个能让学习主体(学生)产生愉快和谐的情感体验的具体情境,学生的脑神经就因得不到足够的刺激而陷入惰性状态,信息的吸收与反应能力就会减弱,教学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尤其是语法教学,客观上语法总是脱离具体的语言材料(如课文)而单列成项,不像词汇和句法那样,总有现成的语言材料(它能构成具体的情境)相伴,这样就更有必要创设教学情境,使语法的教学能在一种活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进行,收到潜移默化地学得语法规则,灵活自如地应用语法规则的双重效果。
如何创设语法教学情境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努力:
1、 创设合作情境
创设合作情境是指,教师要充分发扬学生民主,变学生只有听、记、答权利的教学为学生同时具有讲、评、问的教学。合作情境的创设要求学生与老师取得情感体验上的和谐。这种和谐意味着师生双方取得一致的满足,这种一致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以教学中师生亲密合作为基础的。要达到这种情感上的和谐,教师必须主动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必须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语法教学中创设合作情境,有利于改变那种死板乏味的学术式讲演教学,创造一种活跃有趣的生活化交际教学。如在教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that的特殊用法时,我没有按传统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的情况一一列举在黑板上,逐个举例分析讲解。在这堂课的前一天,我就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什么场合下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必须用that?要求学生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并作记录,准备好例句。第二天,我将必须使用that的各种情况列在纸条上,有针对性地叫一些学生抽纸条,并按纸条上所讲的各种情况及具体要求让学生逐个到黑板上来替教师讲解,学生讲解时教师坐在该学生的座位上充当学生,学生可以并必须向教师提出至少一个问题,要求老师作答。这样便将枯燥的讲解变成了生动活泼的知识理解运用演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创设问题情境
这是一种学生被问题所吸引,想方设法解决它,但是不经过努力又无法解决的教学情境。有效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通过思考,知识才能内化,思维才能开阔,潜力才能得到挖掘。而思考的欲望与动机又得依靠目标才能得到激发,问题就是一种目标。因此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给定学生具体的目标,激发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中。从而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的知识吸取,增强了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虚拟语气时,我是这样设置问题情境的。带着预备好的空白磁带和录音机,进教室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下个星期我们要进行一次英语测试。(然后我按下录音键开始录音)①如果你们这一星期认真学好新课内容,那么考试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上次考试没有考好主要是因为没有认真听课。②如果以前你们认真听了每一节课,上次考试肯定会取得好成绩。③如果我们现在是你们这般大的学生,我就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争取考上大学。”……说完以后,我把录下的三句话播放出来,这时所有的学生对我的行为感到惊奇,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听完第一句后,我按下暂停键,向学生提问:“这句话用英语该怎么表达?”同学们恍然大悟,思维很快进入了状态。但对于没接触过虚拟语气的同学来说,后面两句有点难,于是我顺势提示:“这需要请一个人来帮忙,她的名字就是Miss Subjunctive Mood(虚拟语气)。”这样便自然有趣的引出课题。当所有问题都解决后,最后在问为什么第一句译成“If you study the new lesson well this week,you will get good result in next exam.”而非“If you studied the new lesson well this week,you would get good result in next exam.”从而引出真实条件句与虚拟条件句之间的主要区别。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在一节课内就很轻松地掌握了虚拟语气这一语法难点。
3、创设美感情境
它是指教师利用美的事物与气氛来感染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获得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达到心理状态与教学情境的高度协调。
英语语法往往是以条条框框的规则形式,死板地出现的,没有美感,令人生厌。如果教学中也原原本本的以这种形式将它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又怎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英语语法教学的美感情境创设方法很多,如编语法顺口溜、语法规则歌等;还可以从语法规则的合理板书方面做些努力。比如,在学虚拟语气时,让他们背诵一首小诗,在学习语法的同时,体会到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还感受到诗人的情操美。诗文如下:
If I were...
If I were a tree
I would let all tired people lean against me
If I were a pea
Most tasteful to people I would be
If I were tea
I would bring all sweet
4、创设活动情境
它是指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动口、动手的机会,尽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这种活动进行时,有利于产生大脑的优势兴奋中心,更顺利地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并激活旧的神经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枯燥感和疲劳感。而这一点恰恰是器官的单一运动,如单纯的聽、读、写活动所无法做到的。因此,活动情境的创设便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活动情境创设最更根本的途径是,让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法规律。
比如在教情态动词can,may, need,must, should, 和have to用法上的区别时,许多同学老是弄不清楚。于是,可以创设一个交际活动情境。首先用汉语布置一个交际活动情境:小华又迟到了,在门口喊报告。老师很生气,不许他立刻进教室,并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弟弟在学校运动会中腿受伤,他每天要先送弟弟上学,因此迟到了。他还问老师是否要罚抄两百个单词以示惩罚,老师说不必,并告诉他以后如果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报告。根据这一情境,叫一个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充当小华,与老师进行如下对话,并将它们记录下来:
A:May I come in ?
B: You are late again,you cant come in without reasonable explanation.
A: Im sorry.My younger brother has broken his leg in the school sports meeting.I have to help him go to school first every day .So Im late again .Must I be punished by copying 200 new words?
B: Oh,sorry.You neednt copy words.But do remember: if you have some special reasons preventing you from arriving in time later,you should let me know .OK,go back to you seat.
很自然地,对话中将六个情态动词都用上了。同学们一看就明白这六个词该怎样区别运用。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请几对同学进行这样的模拟表演,已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现在的英语新教材对语法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上习惯用的灌输式语法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希望语法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主要参考资料
[1]《江西教育科研》
[2]《教育学》 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
[3]《外国教育论著选》 赵昌荣 张济正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