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方佳,阳海青,孙群群
张继 科与马龙技战术比较分析
—— 以2014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为例
伍方佳,阳海青,孙群群
乒乓球世界杯是国际乒联主办的世界性高水平乒乓球比赛,为世界乒乓球三大赛事之一,参加比赛的选手是16名世界男乒顶尖选手,而世界杯比赛项目只有男、女单打以及男、女团体四项赛事。中国有男、女各两位选手参加了这次世界杯比赛,其中男运动员张继科、马龙表现突出,分别进入了本次世界杯的决赛。作为世界最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他们在本次比赛中都发挥了各自技战术特点,其中张继科使用的技战术表现更为突出,最终,张继科以4∶3险胜马龙,成为新塑料乒乓球时代开启之后的首个男子世界杯冠军,马龙获得亚军。
1.1 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表1 张继科与马龙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1.2 发球抢攻阶段的技战术对比分析
从2014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子单打决赛技术统计来看(见表2),张继科的发抢得分率为39%,使用率为37%。马龙的发抢得分率为41%,使用率为35%。对照三段统计法的成绩,及格率为60%,使用率为25%-30%。两人的得分率均不及格,证明两人都非常熟悉对方的打法,在发抢环节很难分出胜负。张继科虽然在发抢相对马龙积极主动,但抢攻的稳定性有所欠缺。张继科主要以正手逆旋转侧上,侧下为主,发球的落点在马龙的中间偏正手位短球,配合反手位小三角的短球。马龙主要以正手高抛侧上,测下为主,发球的落点在张继科的中间偏正手位,配合反手位长球。由于张继科和马龙是同一期运动员,对双方的发球技术非常熟悉,因此往往控制对方,使对方打不出高质量的发球抢攻,从而也导致他们得分率不及格的原因。两人在发球中应寻求多种变化,发球的落点、旋转太单一,往往被对方所控制,应加强发球的质量,为后面的连续进攻阶段取得主动。
表2 张继科与马龙发球抢攻阶段技战术对比分析
1.3 接发球抢攻阶段的技战术对比分析
表3 张继科与马龙接发球抢攻阶段技站术对比分析
对照三段统计法的成绩,接发球达到50%为优秀,使用率在15%-25%达到正常范围内。张继科和马龙在接发球段的得分率均达到优秀,使用率也在正常范围内。但张继科在得分率上高于马龙,这说明张继科在接发球发抢段比较积极,而且成功率比较高。原因在于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不但在拧拉后的衔接球非常紧凑,速度快,质量一板比一板高,而且台内侧拧落点变化多,是对手难以招架。马龙接发球的主要特点是正反手的挑打、摆短配合劈长。相比较之下,张继科所使用的接发球更加技术稳健,具有杀伤力。在第3局比赛中,马龙在比分中一直领先,但在关键球比分上张继科连续使用反手拧拉技术打破马龙的发抢战术,最终赢得比赛。但再接马龙正手位上旋时容易控制不好,接高的情况经常会出现,说明对马龙的发球判断还不是太清晰。马龙在正手位偷袭张继科反手位的快球是几乎全部直接吃,对马龙的发球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关键的决胜局10:10拧拉到马龙正手位,毫无争议的拿到宝贵的一分球。由此可见,在接发球抢攻段,张继科的得分率高于马龙,这主要取决于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堪称世界一绝。而马龙应丰富接发球的方式,不但要能控制对手一有机会争取主动进攻,在相持中衔接要加快,落点变化。
1.4 相持阶段的技战术对比分析
表4 张继科与马龙相持段技术分析
张继科在相持段的得分率为54%,接近优秀水平,马龙在相持段的得分率为46%,刚刚达到及格水平。说明在进入相持阶段张继科处于优势。张继科的主要技术在于反手位拧拉后形成的反手的爆冲、快撕、加力推。而马龙的相持技术在于正手位的衔接球,速度快、变化落点多。两人的使用率分别为30%、29%,未达到正常范围之内,由于两人对对方的技战术比较了解,加之又是队友关系,在场上显现出别别扭扭,想赢但又放不开。综合数据得知第一局马龙进入状态快,正手连续进攻衔接好,相持段以5:2的比分赢得宝贵的一局。在中间的4局比赛中两人的相持段得分不相上下,但在第6局,张继科表现出一个大满贯的王者风范,在第五局惨败后,通过短时间的调节,张继科大气磅礴的心理素质和利用强大正手,虽然张继科的速度和力量并不是最大的,他的主要优点在于相持中的变化体现在力量。速度以及旋转的变化上,最终在关键局相持段以6:2的大比分锁定胜局。第7局两人的相持段不相上下,但张继科在相持段险胜马龙,最终夺得新塑料时代开启后的首个世界冠军。总之,张继科在今后应加强迅速进入比赛状态的相关训练,同时加强正反手的衔接球训练。马龙主要是要突破自己的心理问题,张继科毕竟是大满贯,身上有光环,比赛时心理素质极高,经过4次大赛决赛的洗礼。而马龙只在2012a世界杯拿过一次冠军,所以必须要有冲劲,但又不可过度。
1.5 整场比赛前三板总得分情况
在乒乓球比赛中,发、接、抢是人们通常称之的前三板技术。它是比赛中创造机会,抢先上手,争取主动,先发制人的重要手段。我国乒乓球在世界乒坛50年长盛不衰,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有前三板的技术特长。由于近十几年乒乓球的规则不断的发生改变,从小球变打球,从遮挡发球变成无遮挡发球,把21分制改成11分制,把有机胶水改成无机胶水,改变乒乓球的材质等等,比赛的偶然性增大,所以前三板技术变得尤为重要[2]。处理好前三板,有助于后面的相持段赢得主动。表5得知,张继科的发抢占总分的28%,接发球抢攻占总分的41%,前三板占总分的59%。马龙的发抢占总分的29%,接发球抢攻占总分的44%,前三板占总分的48%。综合数据分析,马龙在本场比赛中的发抢和接发球抢攻高于张继科,发挥稳定些。
表5 张继科与马龙前三板总得分的比较
2.1 结论
1)发球方面,张继科的直接得分率为9%,马龙的直接得分率为13%。马龙的发球要比张继科的发球威胁大,马龙在发球的力量、落点、旋转上比张继科丰富。相对于张继科正手位逆旋转发球对马龙威胁不是很大。2)发球抢攻段,马龙的得分率高于张继科,使用率上张继科高于马龙,尽管张继科在发球抢攻这一环节积极主动,但由于出现一些无谓的失误,特别抢拉正手位的短球以及正手位的大力弧圈球。而马龙失误相对张继科偏小,命中率较高。3)在接发球抢攻段,张继科的得分率高于马龙,这主要取决于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堪称世界一绝。在回球时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落点刁钻、成功遏制马龙的进攻战术。在整场比赛时,张继科利用该项技术直接得分为15分。4)在相持阶段 ,张继科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均高于马龙,张继科在反手位相持比较突出,正手机会球失误相对偏多。马龙正手连续性强,但力量有所欠缺,反手相对于正手逊色一些[3]。因此,在相持段张继科胜过马龙。
2.2 建议
1)张继科前三板进攻稳定性有待加强,对于机会球的处理,不要着急发大力,减少无谓失误。在发球方面,应注意落点、旋转的变化性。马龙在整场比赛中,只用了正手位的侧上、下旋。应该加强发球形式的多样性。在日后的训练中提高下反手台内球的处理,是自己的个人技术更加完善。2)张继科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正手位上旋短球的处理,加强对对手发球的旋转变化以及偷袭球的判断能力,丰富接发球处理的多变性。马龙主要在接发球上巩固反手位拧拉技术,加强接发球主动进攻的意识,并衔接好发球后的连续进攻。3)张继科在之后相持段的训练中加强步伐的练习,提高全台跑动的范围,尽量减少一些无谓的失误。马龙注意相持球正反手的质量以及旋转的变化。
[1]苏丕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宋志鹏.2012年乒乓球斯洛文尼亚公开赛男单决赛张继科与马龙技战术比较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3(3).
Tactics Analysis on Zhang Jike Compared with Ma lone
—— Taking Table TennisMen's SinglesWorld Cup Final in 2014 as an Example
WU Fangjia,YANG Haiqing,SUN Qunqun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乒乓球“三段分析”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张继科与马龙的决赛技战术特点,从发球效果、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相持阶段以及整场比赛的前三板的技战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继科在接发球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高于马龙,而马龙的发球效果和发球抢攻段以及整场比赛的前三板得分率高于张继科。
乒乓球;世界杯;技战术
By using document-datamethod,observation-analysismetho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threesection analyses,this paper gives a relatively tho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techniques and tactics adopted in the first three rounds they’ve taken in Table tennismen's singles final of the 2014World Cup.The results shows that Zhang Jike’s scoring averag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a Long in the service reception and stalemate stage while Ma Long does a better job in service effect,attack after service and the first three rounds.
table tennis;World Cup;tactics
G846
A
1003-983X(2015)03-0255-03
2015-01-13
伍方佳(1991-),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416000 Sports Scientific Institute,Jishou University,Jishou Hunan,4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