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山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041000)
近年来,山西省临猗县通过精做果业,使果业生产走上了一条“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之路,在全县10万公顷耕地上,果树种植面积达6.7万公顷,先后被国家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全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县”和“中国苹果20强县”称号。现将临猗县把果业种植优势转换成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把生产基地变成增值增效的产业高地经验介绍如下。
临猗县果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这个曾经受益于果业的大县果园郁闭严重,导致果实产量和品质双降、树势衰弱、果树寿命缩短等系列问题逐渐暴露。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该县在苹果转型种植管理中以果树间伐为抓手,在全县进行果业的“二次革命”。通过间伐,将每亩苹果株数由60~110株减少为28~38株,每株苹果树上保留的大枝5~6个,果园透光率由18%提高到35%以上。
据统计,经过2年的实践,该县10万亩经过间伐的果园商品果率在85%以上,提高了20%。每千克果品售价平均在5.0元以上,比未间伐的果园高1.0~1.5元。同时,由于病虫害少,喷布农药次数与喷药量减少,每亩节省开支600元,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1万元,比间伐前翻一番。可以说,通过间伐,该县的苹果产业伐出了一片新天地。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享受田园乐趣的心理愈加强烈,而临猗县100万亩果林,春天百花齐放,是个大花园;秋天百果飘香,又成了大果园。该县审时度势,将传统果树生产与旅游服务相结合,把百万亩果业和果品包装为观光果业和旅游商品进行推出,铺开了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果业主题公园项目。
为将此项工程落到实处,提高观光采摘园建设水平,该县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并聘请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团队对全县的果业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先后建成了樱桃、桃、苹果、冬枣、酥梨、石榴、葡萄等产业循环观光圈。目前,已在北部塬岭地带建设了苹果、桃休闲观光带;在二坡台地上建设了石榴观光园;在涑水平原建设了樱桃、葡萄、酥梨、冬枣观光园园区。形成了春赏杏花桃花、秋品苹果,五月樱桃六月杏,七月甜桃八月葡萄,九月苹果到元旦,一年三季可以赏花采果的田园美景。
国庆期间,在该县的苹果循环圈里、在冬枣采摘园里、在葡萄生产基地、在江石榴产业园中,到处可见观光休闲的人们,他们或采摘名优瓜果,或体验农村生活乐趣,或欣赏农业现代化风貌,尽情享受惬意和放松。据统计,国庆前6天的游客超过了5000人次。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情,神奇浓郁的果香果韵,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临猗县观光休闲。
通过生态种植管理,生产绿色无污染的果品。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果业的发展,该县果业部门专门制定了果业生态种植“2851”管理模式,即全县果园实施防雹和水肥一体化2套基础管理办法,综合运用铺反光膜、生物杀虫等8项先进技术,每年浇水5次,每亩年收入1万元以上。
在这一管理模式下,该县的生态标准果园不断涌现:角杯乡豆氏村吴忠定的苹果园在生产种植中不用任何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凭借锄头、剪刀等简单工具和施农家肥等方式,坚持生产有机苹果。在临晋镇代村的石榴园中,村民们通过让石榴“喝”自来水,采用套袋技术,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并建立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条码,保证江石榴的质量。在北景乡的苹果产业循环圈中,果农通过“猪―沼―果”的生态种植技术、推广果园病虫草生态防控技术和绿色管理技术等实施果―猪共育,实现了种植、养殖两条腿齐步走、相互补的良性互动。在这一技术的支撑下,该县苹果平均亩产量已由2011年的2000千克提高到2500千克,亩产值由5000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角杯乡豆氏村吴忠定果园的苹果大都是直径在85毫米以上的特优苹果,销售苹果按个卖,每个苹果卖6元,仅靠这一项,吴忠定每亩就收入5万多元。该县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785元,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44元,预计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9500元,增幅居山西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