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姿
(安徽省灵璧县气象局,安徽灵璧 234200)
2011年灵璧县气候分析及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综合评价
许永姿
(安徽省灵璧县气象局,安徽灵璧 234200)
采用灵璧县16个遥测自动站提供的各项气候要素值,通过历史对比、统计分析等方法对2011年灵璧县气温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时空特征以及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特征及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灵璧降水量总体偏多,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属正常年份,高温日数较常年平均偏少,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年内干旱、雷电、暴雨、低温均有发生,暴雨场次5次属偏多年份,秋冬连旱影响较为严重。综合来看,2011年灵璧县气象灾害为偏轻年份,相对于夏大豆和冬小麦均属丰收年。
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影响
灵璧县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北高南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带。灵璧县是受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经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有雷雨大风、冰雹、干旱、雷暴、龙卷等[1],对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笔者采用灵璧县16个遥测自动站提供的各项气候要素值,气候平均值采用1981~2010年平均值,首先建立气候要素变化序列[2],通过历史对比、统计分析等方法对2011年灵璧县气温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时空特征以及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特征及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气候变化的研究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等提供基本的科学事实和参考依据。
1.1 气温
2011年年平均气温14.6 ℃,较历年偏高0.1 ℃,较2010年偏低0.3 ℃。2~6、11月气温较常年偏高;1、7~10、12月气温较常年偏低。年极端最高气温30.9 ℃(6月8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1.7 ℃(1月16日)。全年≥35.0 ℃的高温日数12 d。2010年度终霜出现在4月11日,2011年度初霜出现在11月11日,较历年略推迟,较2010年推迟14 d。期间无霜期日数263 d,较历年偏多51 d,较2010年偏多68 d。
1.2 降水
2011年降水总量为1 026.5 mm,较常年偏多126.9 mm;1月份降水量为0 mm,4月份降水量为9.2 mm,6月份降水量为18.6 mm,降水异常偏少。冬季降水量为53.2 mm,较历年偏少8.5 mm;春季降水量为86.8 mm,较历年偏少82.8 mm;夏季降水量为745.0 mm,较历年偏多252.0 mm,秋季降水量为128.4 mm,较历年偏少46.9 mm。全年本站出现暴雨5场,暴雨日数较历年平均偏多2场,大暴雨2场,7和8月分别出现4场和1场。
1.3 日照时数
2011年日照总时数为2 014.2 h,较常年偏少165.2 h,较2010年偏少96.3 h。冬季日照时数为490.0 h,较历年偏少39.3 h;春季日照时数为707.4 h,较历年偏多119.7 h;夏季日照时数为449.6 h,较历年偏多163.6 h;秋季日照时数为396.0 h,较历年偏少131.7 h。
2.1 干旱
灵璧县本站2010年10月~2011年1月降水量为22.6 mm,造成大面积干旱,小麦出现成片枯死,直接造成该县小麦减收或欠收。干旱的主要原因是2010年10月以来冷空气势力强,而水汽条件较弱。自2010年12月底越冬以来,在干旱的基础上,灵璧县小麦又遭遇了几次冻害过程,主要是1月16~17日的降温过程,期间该县极端最低气温在-8.9~-13.7 ℃,其中,最低气温在-8.0 ℃以下的日数达7 d左右。较长时间的低温致使全县小麦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冻害,表现为叶片灰绿、缺乏光泽、上部叶片卷曲、呈褐色。
严重的秋冬连旱对小麦产量是否有影响还要看冬季的冻害程度,如果冬季冻害轻,小麦最终产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反之影响大。2011年秋冬连旱程度严重(气象干旱),低温程度与2009年基本相当,如果春季水热条件配置好,加上积极抗旱,可降低减产率;反之如春季干旱或后期水分过多,将会加重损失。
据安徽省气候中心监测,2010年10月以来(2010年10月1日~2011年1月30日),灵璧县累计降水量为22.6 mm,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无降水日数达113 d,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受降水持续偏少影响,该县旱情持续加重,气象干旱强度和范围均已超过2008~2009年秋冬连旱。此外,尽管干旱时段气温偏高,但气温起伏大,特别是2011年1月以来全县平均气温-1.6 ℃,异常偏低2.3 ℃,为1961年以来第二低值。此次干旱过程具有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强度强等特点。
2.2 气温异常
4月1日夜里受强冷空气影响,2日晨全县各地均出现了霜或霜冻,冷空气影响时,全县普遍出现了5~6级的偏北大风;这次强冷空气降温幅度为7~9 ℃,其中4~5日早晨最低气温为0~2 ℃。
4月平均气温14.7 ℃左右,较常年异常偏高1.0 ℃,其中上旬气温正常,中、下旬异常偏高2.5~3.3 ℃;29日,灵璧出现2011年首个高温日,灵城本站达34.8 ℃,最高气温突破或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气温记录;月降水量9.2 mm,为历史极小值。
2.3 雷电
7月6日下午,灵璧县韦集烟草稽查分队供电线路发生雷击事故。电表配电箱输出线路击穿烧坏,机房配电盒空气开关击穿烧焦。分析其雷击原因:雷电直接击中附近移动通信铁塔,在较长的架空供电线路上产生很高感应电压,造成配电设备和供电线路击穿灼烧。
2.4 暴雨
全年灵璧本站出现暴雨5场,暴雨日数较历年平均偏多2场,大暴雨2场,7和8月分别出现4场和1场。7月19~20日灵璧县普降暴雨、大暴雨,累计雨量大部分地区在100~200 mm,200 mm以上的降水出现在灵壁县北部的8个乡镇,其中灵璧县的杨疃雨量最大,在260 mm左右。降雨虽然解除了前期干旱造成的威胁,但由于雨量大且集中,积水无法自排,造成湖区等低洼地区形成内涝,致使部分区域农作物受淹受渍。 由于农作物正处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土壤肥力流失,引起营养失调,将造成植株矮小、生长不良,农田积水、土壤过湿,造成涝渍灾害,将导致根系缺氧,引起能量缺乏和有毒物质积累,影响秋季作物的正常生长。
3.1 夏大豆全生育期气候影响
3.1.1 播种出苗期。6月22日前后全县各地降水20~40 mm,分布较为均匀,及时的降水有效地改善了农田土壤墒情,夏大豆播种及时,播期比历年平均提前4 d左右,出苗正常,苗情较好。
3.1.2 三真叶至结荚期。6月底夏大豆进入三真叶期。7月份平均气温27 ℃左右,与常年相当;日照时数为160 h,较历年同期偏少2成左右;各地降水分布不均。 8月份,平均气温25~26 ℃,较2010年异常偏低2 ℃左右;日照时数112 h左右,较2010年同期偏少1倍左右,日照时数<2 h的约有15 d,几乎半个月均处在寡日照中,日照明显不足;各地降水分布不均,其中,中部180 mm左右,比历年偏多3成,其他地区250~350 mm,比历年偏多5成。
3.1.3 鼓粒至成熟期。8月下旬进入鼓粒期。9月上旬降水10 mm左右,比历年同期偏少7成;平均气温23 ℃左右,与历年基本持平;气温日较差偏低3 ℃;日照时数38 h左右,比历年偏少4成。9月中旬降水15 mm左右,比历年同期偏少3成;平均气温21 ℃,比历年偏低0.8 ℃;气温日较差偏低3 ℃;日照时数15 h,比历年偏少8成。9月上旬后期和中旬后期分别有一次持续3 d的连阴雨过程,过程降水量均在10 mm左右,日照时数均不足4 h,对夏大豆的后期成熟有一定的影响,但未观测到明显的受害症状。
2011年夏大豆全生育期100 d,比历年平均偏多5 d;积温2 570 ℃·d,比历年同期偏多123 ℃·d;降水量500 mm左右,比历年平均略偏多;日照时数535 h,比历年平均偏少3成以上。6月下旬~9月上旬各旬的气温日较差为5.7~8.7 ℃,均较历年同期偏低1.7~3.0 ℃,对大豆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3]。综合分析认为,2011年夏大豆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较为有利,属于气候偏增收年型。
3.2 冬小麦越冬前的气象条件分析
3.2.1 越冬前的发育进程。灵璧县冬小麦越冬前的生育进程大致为10月16日前后播种、10月24日前后出苗、11月8日前后进入三叶期,播种、出苗和三叶期均较历年提前10 d左右;11月18日前后普遍分蘖,较历年提前25 d;12月底,灵璧县冬小麦全面进入越冬期,越冬时间与历年基本一致。
3.2.2 越冬前的气象条件。播种~越冬开始期间灵璧县平均气温为7~9 ℃,小麦生长发育的活动积温为650 ℃·d左右,较历年度偏多200 ℃·d左右。播种时,0~10 cm层土壤相对湿度在75%左右,墒情适宜,播后小麦顺利出苗。播种~越冬开始期间灵璧县降水量80~100 mm,整个苗期麦田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基本维持在80%左右,土壤水分充足,为近几年最好的一年。
3.2.3 越冬时的基本苗情。越冬开始时,灵璧县小麦生长发育态势总体良好。据市农业和气象部门的观测与调查,小麦总体叶龄5.5个左右、分蘖约2.5个、大蘖约1.8个,亩茎蘖数82万左右,次生根约5.0个,次生根长约5.6 cm;每平方米叶面积22 500 cm2,干物质重约90 g,一类苗占60%,二类苗占30%,旺苗占10%,三类苗比例较小。尽管冬小麦播种以来气温较历年同期明显偏高,但由于适墒播种,播种偏深,致使越冬时群体偏大、单株分蘖和大蘖偏少,对冬小麦的安全越冬有一定的不利影响[4-5]。
综上所述,2011年灵璧县降水量总体偏多,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属正常年份,高温日数较常年平均偏少,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年内干旱、雷电、暴雨、低温均有发生,暴雨场次5次属偏多年份,年内遭遇多次干旱,秋冬连旱影响较为严重。冬季气温偏高,降水略偏少,秋冬连旱不利于农作物越冬;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使冬小麦局部干死;夏季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日照时数偏多,对农作物、水果、蔬菜等生长基本有利。综合来看,2011年灵璧县气象灾害为偏轻年份。2011~2012年度该县冬小麦越冬前的光温水条件较好,小麦总体长势优于历年平均返青期的苗情分析。夏大豆和冬小麦均属丰收年。
[1] 张学贤,戚尚恩.宿州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1-31.
[2] 许永姿,王琳佳,宫传英.2013年灵璧县气候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5(26):216-218.
[3] 荣光,张存岭,陈若礼,等.濉溪县2012年夏大豆生产和气候特点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3(4):32-33.
[4] 李德,祁宦,马晓群,等.安徽淮北平原冬小麦不同发育期干旱等级的形态特征指标[J].中国农学通报,2014(18):198-208.
[5] 荣云鹏,田茂超,王锡玖.2011~2012年度桓台县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32):15822-15823,15852.
许永姿(1981-),女,安徽宿州人,工程师,从事综合气象业务工作。
2015-11-09
S 16
A
0517-6611(2015)35-2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