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伟峰,张笑雅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习近平曾指出:“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关键。诚如毛泽东曾强调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1]526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复杂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决策中党员干部又是关键,因此,党员干部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习近平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思想是对党的历来关于队伍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已有的党的队伍建设思想基础上,习近平结合当前党情国情,与时俱进地从正确识才、合理用才、着力养才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中应该遵循的思路。
要建成一支优秀的党员干部队伍首先要明确标准,用标准决定要选什么样的干部,什么样的干部才算人才,才是好干部。然而好干部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国情党情,党的好干部标准具体要求也要因时而异。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曾指出:“选干部,标准有好多条,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拥护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一条是讲党性,不搞派性。”[3]192进入新世纪,随着党情和国情不断发生变化,胡锦涛同志曾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干部标准。为了更好地推动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习近平在 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当今的好干部应该符合的 20字标准,即:“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理想信念是行动的总指挥,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求共产党员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道路自信。2012年,习近平曾把理想信念比作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把好理想信念这一关键的一关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以人为本是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员干部做好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坚守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的具体体现。党员干部应该明白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利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自然也来源于人民。因此,党的干部掌好权、用好权也要为了人民,而不能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党的思想理论和实践证明都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奉行为民服务的思想,只有真正为民着想,执政为民才能取得党和国家事业的胜利,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从思想层面上对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求。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则是对党员干部在掌权,用权的具体实践提出的标准。“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多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开展。狠抓严打贪污腐败问题,用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官’。”[6]但是,要做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也“不是仅仅做到不贪污,不腐败就可以了”[7]60,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队伍不只是要廉洁奉公,更要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每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应该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担当就是责任,敢于担当、也要善于担当,优秀的党员干部在主动担起责任的同时要讲究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既要牢记职责,也要会担起责任,因此党员干部除了责任感和事业心还有勤于学习,苦于研究,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于责任内的问题做到实处,从而真正为百姓谋,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谋。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认识什么样的干部算好干部是基础,会用、用好干部才是关键。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该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1]527胡锦涛在庆祝建党 9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2]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就改革时期党员干部人才的选拔问题提出要求,指出构建新时期党的队伍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3]326优秀的人才蕴藏在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党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军队伍,就要广纳贤士,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把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优秀人才积极吸引到党内来,为党的事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智力支持。习近平在正定当县委书记时曾不拘一格从基层“挖”出人才,破格选用人才,坚持“下挖”、“内用”并举选拔县内人才,构建正定的县委班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人才的发展方面提出了要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加强党的队伍建设更是要多渠道选择,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成为党的优秀人才的机会,都有施展能力的广阔天地。把优秀人才吸引进党内的同时也要合理使用和安排人才,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使优秀党员干部能够各自发挥所长,人尽其才。
选人首先要知人,想要全面了解将要发展入党和将要提拔任用的党员干部就要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同时还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干部,不能只听一面,只看一时,要深入群众,用干部的业绩和事实来评判,多渠道去了解干部。干部好不好不应该由上面决定,而应该由人民说了算,这也就是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方式。放宽选人视野,选真正有本事的人,选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习近平在浙江时就提出要多双“眼睛”看人的考察办法,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不仅要擦亮自己的一双“眼睛”,坚持党的选人用人原则,严格执行党的标准,不以个人喜好和感情亲疏远近为用人标准,避免选拔中的拉帮结派,在实践中识人辨才。同时,也强调用好领导班子这个集体的多双“眼睛”。多双眼睛识人就是要听取班子成员表达不同的观点,把班子成员的不同意见和党的原则标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百姓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形成一致的正确的用人意见。把好干部选出来,公开、公正地进行考评和选择,以公平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做保障。
党管干部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组织原则。坚持党的干部由党管理是党的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一项有力保障,是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则。而群众公认是党的干部选拔中民意的重要体现。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因此权要为民所用,而用的好不与不好只有人民说了算。在干部选拔中把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合理结合既可以有效避免党的领导脱离群众,又可以制止简单的以票取人的弊端。群众公认是让群众参与干部的考核和测评,由于群众公认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因此群众公认是党在选人用人上坚持民主的重要体现。但是群众公认有时也会造成盲目,有些党员干部为了争取多的选票,可能会存在一些违背党的宗旨和原则,刻意讨好班子成员,做“老好人”,甚至与党的政策相背而驰。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虽然兢兢业业,但是由于所处的职位和工作性质不被群众和班子成员重视而丢失提升的机会,因此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为的是“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8]党组织把好用人关,是要把握大方向、抓住主流,“及时发现和肯定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德才兼备的人,提拔、任用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敢负责、能干事的人。”[7]10在干部选拔和任用中兼顾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区分实施党员干部的选任制和委任制,正确对待民主测评,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的现象。不唯票至上,避免一味引导领导干部做“满票干部”。建设党的干部队伍,只有综合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原则,才能真正把符合标准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除了要靠干部的自身努力还要靠党组织为干部成才提供平台,依靠干部自身成长和组织培养,为党的队伍建设提供人才。
终身的学习和努力是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必须要保有的基本素养。“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9]党的干部要积极学习各方面知识,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增加才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员干部也要加快知识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党员干部强调学习,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强调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习近平曾在《之江新语》中论述用周国平读书的三种境界来比喻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应该达到的境界。他指出,理论学习首先要有志存高远的追求,又要能够耐得住清冷和寂寞,静下心来对党的理论通读苦读;其次,还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再次,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学思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在学习和实践中领悟党的理论之真谛。学习的另一方面是强调向先进典型学习,学习典型是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和方法,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提高。通过学习,使每一名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干部成长除了要靠不断地学习,还要在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党员干部的实践就是在党的理论指导下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习近平在浙江时提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10]只有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实际,才能形成正确的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把党的路线方针落到实处,提高党员干部做事能力。
组织积极为党员干部搭建平台是干部成长的必要手段。习近平在正定时,曾积极开展在职干部文化补习,促进党员干部的知识更新;以正定的现实情况为依据,发展职业教育。以高水平的领导班子带头,大力改革,为正定的经济发展做出一系列的正确决策。组织培养的核心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组织提供学习机会,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同时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干部的培养绝对不能只在党内的“温室”里进行。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就要强化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去参加实践锻炼。只给“营养”不磨炼,一味求快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干部。尤其是“对于年轻干部的培养要下得‘狠心’、要多压担子,让他们多参与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7]2只有干部的群众基础打扎实了,把公仆意识、宗旨意识深深地记在心上,才能在工作中践行党的宗旨,成为合格的党员干部。
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曾对人才工作提出过“看、用、养、招”四字工作方针。随着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建设党员干部队伍的思路也必须与时俱进。落实习近平的党员人才标准,以标准选人,把符合标准的人才吸引进党的干部队伍;确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公平公正地进行选拔,合理安排,使进入党内的优秀党员人尽其才;推动党员干部通过不断的自身努力和组织培养,帮助党员干部成才是促进党的队伍建设,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必须遵循的新思路。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建设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EB/OL].[2013-06-30].http://cpc.people.com.cn/n/2013/0630/c64094-22020855.html.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
[4]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2).
[5]郑需勇.浅谈新时期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6]曹俊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EB/OL].[2014-12-23].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223/c40531-26260697.html.
[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
[8]盛若蔚.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06-30(2).
[9]习近平.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N].人民日报.2015-02-28(1).
[10]陈芳.习近平主政浙江:9个月跑遍 69个县.[EB/OL].[2012-11-15].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onggong18da/dujia/detail_2012_11/15/19187238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