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5-12-17/ 第13版面/史海回眸 /作者:田聿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预计最快于今天公布总价达18.3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这将成为4年来美国首次对台军售。军火在美国被视为“政治商品”。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军火兼具平衡两岸军力、影响台湾政治生态甚至左右两岸关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保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意义。受制于这一安排,回顾60多年来的军购史,台湾从美国军售中并未捞取太多实际好处,被“坑”的糗事倒是数不胜数。
台军接收的只是“跛脚货”
1948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并以此为起点,停止对国民党的军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将台湾视作围堵新中国的“棋子”,又开始全面军援国民党。1951年1月30日,美方根据所谓“美台共同互助协定草案”派遣军事顾问赴台,紧接着美援武器如潮水般涌进台湾,蒋介石开始整军备战,准备“反攻大陆”。1960年12月29日,蒋介石认为“反攻”时机成熟,下令制定代号“国光”的绝密作战计划。
然而美国发觉“国光计划”的企图后,视其为突破自己设下的台海关系底线,于是拿出“军火撒手锏”制约蒋介石。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披露,1951年-1962年的美国对台军援年均为2.06亿美元,1963年-1969年降为每年7700万美元,而1970年以后更是减到2500万美元。而且美国坚决不向台湾提供进攻性武器,在蒋介石推进“国光计划”较为激进的1962年,美国连一架战斗机也没给台湾。
为防止蒋介石将美援武器移作“反攻”之用,1960年-1965年,台湾海军陆战队的美军顾问每周都要清点LVT系列两栖战车(绰号“水鸭子”)的数量,驻金门的美军顾问甚至坐在隐藏登陆艇的坑道口,清点每次作训的台军快艇数量,并要求台湾军方具体解释每艘快艇的用途。1965年5月27日,台湾海军“光明计划室”举行“腾海二号”演习,实际是对“国光计划”展开实兵演练,美军顾问团担心台湾假借演习名义“反攻大陆”,派出29人到各港口和兵员报到站蹲点观察,还派5人随同船队行动,防止意外。同时,美国表面上将一个霍克式导弹营(共4个连)移交给台湾陆军,但台军接收后发现一大问题——美国人将导弹营所需相关车辆都扣了下来,台军接收的是个“跛脚货”,很显然,美国是怕蒋介石把可机动的霍克式导弹拉上大陆滩头,掩护台军“反攻大陆”。
蒋介石次子蒋纬国也曾提到过一个细节:制定“国光计划”时,台军把获得美国F-84战斗轰炸机当成重要条件,因为该机具有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可有效抵消解放军的兵力优势。美国虽然爽快地给了飞机,但在翼尖副油箱上动了“脑筋”。美国把在台的副油箱都控制起来,只给每架飞机配四个,多余的全送到关岛去,而只有四个副油箱的F-84飞机,理论上只有两次空袭大陆的机会,只能飞两次的飞机,战力自然大打折扣。蒋纬国后来评价说,所谓美国“协防”台湾,坦白说,就是不让他们去反攻。
越战武器“老黄瓜刷绿漆”后甩卖台湾
1971年台湾被赶出联合国,“反攻大陆”更难获国际认同,台湾防务战略也由此从进攻转入防御。此时的台湾,经济上已跻身“亚洲四小龙”,美国舆论纷纷呼吁,台湾应该“毕业成家”,不能光靠美国军援,而应以正常商业合同购买美国军火。从1972年起,美国开始全面从越南撤出军队,大批武器根本不想运回去,于是便以所谓“跳楼价”甩卖给亚洲的“小伙伴们”。一时间,台湾“国防部”变得异常忙碌,开列清单,寻找关系人,组建接收部队,大有“爆买无休止”的架势。据曾参与引进美军越战武器的台湾老军官回忆,在大叻、在西贡,以及在菲律宾克拉克,美军卖得最便宜的是军用卡车、吉普车和摩托车,还有曾遭越共扫射的战损车辆,只不过外面刷了一层新油漆作为掩饰,美军俱乐部里的电影放映机、冰淇淋机等后勤机械也是全套抛售甚至奉送。
可是真碰上台湾看上眼的主战武器,美国人就没那么大方了。1972年,得知美军装甲部队准备“轻装”离开越南,这意味着他们的M48坦克不会一起带走,这种重达四五十吨的坦克经得住大多数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攻击,且自身火力又不错,是台军眼里的“香饽饽”。于是,台“国防部”通过美国军事顾问团提出购买的意愿,美方答应了,但要价很高,不仅以新车价格出售,而且专挑最老的M48A1坦克给台湾。负责接装的台湾士兵回忆,许多坦克身上都留有密密麻麻的弹痕,使用寿命显然不多。后来台军在使用中还发现,M48A1坦克最可怕的地方是它的汽油机,一发动就会烧掉5加仑(19升)油料,油耗过大,导致坦克作战距离有限。
美国还把台湾当成试验小白鼠,作为高风险武器的“唯一用户”,替美军去“趟地雷”。1975年,台湾海军为自己的驱逐舰寻求反潜直升机,正巧美国休斯公司的500MD/ASW超轻型直升机在接受美国海军的评估,后者担心这款直升机不能带齐足够的搜潜反潜设备作战,于是主动牵线让休斯先卖给台湾。
为了做成交易,美国军火商专门找到一名薛姓的华侨商人充当公关代表,由他以“海外国民党人”的身份,竭力游说台军。最终,台海军1977年以“海鹰项目”之名,向休斯订购12架500MD/ASW,买回来才发现上当,该机加满油后只能在55公里的作战半径内滞空1.5小时,生产商宣称它能挂两条鱼雷作战,可由于功率不够,500MD/ASW通常只能挂载一枚鱼雷。最让台当局郁闷的是,后来有人发现500MD/ASW实质是一种“撒农药和指挥交通的直升机”。而且美军看到它在台湾的“囧样”,顺理成章地拒绝了休斯公司的推销。于是,台湾成了整个交易中的“最大苦主”。如今那些500MD/ASW早已丧失使用功能,沦落为地面教具。
美方技术输出,其实只是忽悠
中美建交后,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同时终止对台湾所承担的“协防”义务。台当局慌忙派出“参谋总长”宋长志约见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汤普森,询问美台“绝交”后军售如何推进,美方让台湾提出未来10年的军备采购需求,一并谈判出售。但等到台湾提出清单,美方却在后来两年里没有回应,军购谈判陷入停摆状态。
面对毫无情义的美国,台当局只好硬着头皮发起“国防自强”运动,试图实现军备自给,以增加与美国谈判的筹码。1983年,台湾海军启动“光华计划”,旨在寻求第二代主力护卫舰。经过一番努力,台“海军总司令”刘和谦与阿根廷、西德的军火商接上关系,接手阿根廷与西德签署的MEKO模块化护卫舰项目,引入这种世界领先的军舰技术,实现“国舰国造”。项目进展到1986年,却被台湾“参谋总长”郝柏村一刀砍断,原因是美国决定以技术输出的方式,向台湾提供武器关键技术。出于与美国搞好关系的“政略考虑”,台湾最后放弃了快要到手的ME?KO船,选择以数亿美元的代价从美国那里获得佩里级护卫舰技术,作为“光华计划”的基础。
但被岛内吹捧为“自强象征”的“光华计划”并没能给台湾带真正的军备自主。等到1993年-2002年全部8艘护卫舰交付后,由于所造军舰只能供台军自用,无法外销,特别是重要零部件(如燃气轮机)完全掌握在美国手里,结果自造军舰在性价比上完全和美舰无法竞争。这也是为什么台军在新一轮对美军购中决定购买四艘美军退役的佩里舰,形成“翻版与正品佩里舰济济一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