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及演变规律研究

2015-12-17 23:26王志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群体性言论突发事件

王志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及演变规律研究

王志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实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极容易变成网络舆情,对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增强新形势下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探明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包括生成、爆发、稳定、终结四个阶段。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都处于动态变化中。

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如非法强拆、征用耕地补偿、官员腐败等,这些问题导致部分群众同政府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在这些矛盾升级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发生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1]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大量增加,这就给网络舆情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平台。群体性突发事件,其本身就具有影响面广、涉及面大等特点,而网络又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使网络成为公众发表自己言论的媒介,从而导致现实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极容易通过网络形成网络舆情,例如,几年前发生的温州动车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广州增城群体性突发事件等均引起了极为激烈的网络舆情。探索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对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属于网络舆情范畴,除有网络舆情共有的特点外,存在着自身的特点。[2]

(一)涉及面广、样式多样

一是涉及面广。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要涉及有利益需求的群体,多体现在社会负面性事件上。从舆情表达的内容来看,所涉及的问题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政治到经济、从民生到教育、从文化到外交等,并且关于这些内容的话题往往是随意的。[3]二是样式多样。论坛帖子、微博、博客以及各种新兴的传媒都可能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载体。三是载体形式多样。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除图文信息外,越来越多的视频资料被广发传播。

(二)作用与反作用性

一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多数情况是对现实的映射。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直接映射现实中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某一信息直接或间接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爆发。二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反作用于实际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爆发于网络上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往往对现实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起到加速催化作用,使群体性突发事件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通过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判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处理事件。三是网络与现实的同步性。群体性突发事件随时被上传到网络上,成为舆情,同时,网络上的各种舆情信息也同步的在影响着群体性突发事件。[4]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产生后,除了发表言论、看法外,网民常常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网络上的舆情信息被网民接收,网络行为就演变成现实行为。现实行为的规模、程度决定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热度。杭州“5·7”飙车肇事案事发后,一些目击者的现场描述被有意、无意的上传至网络上,进而导致警方的最初调查结果遭到公众质疑。事故中死者的一些校友以及部分市民自发的聚集对死者进行悼念,声讨死者。[5]随后,网络上大量出现针对杭州警方的恶搞图片及视频,此外肇事者也遭大规模的人肉搜索。事件逐步升级,浙大学生在网络上致信杭州市长,要求严惩肇事者。在案件审判后,又出现事故定性不准、肇事者系替身的言论。从该事件的舆情演变过程看,网络上的各种言论和各种行为不仅仅局限在网络空间上,并且延伸至现实中,引起巨大的社会震动,对现实事件的进程有巨大的影响。

(三)情绪感染性

一是主观、负面性。当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网民的第一言论往往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凭直觉发表言论,情绪化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一些毫无根据、道听途说的的信息成为网民的首发。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在网络上不用顾忌现实中的法律和道德约束,从而使网民在网络上横行无忌,肆无忌惮的发表各种言论。加之当前为富不仁、政府行为不公等问题时有发生,民众的逆反心理较为普遍,对政府的政策、官方言论、主流的观点、富裕群体持怀疑态度,一些目的不纯的网民对一些极易引起网民情感共鸣的公共问题发表片面的、极端的言论,从而使事件放大,引发网络舆情危机。[6]二是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网络的快速传播性,使网络上的负面情绪传播极快,在没有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大多数网民往往是人云亦云、盲目从众。[7]由于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往往事件的发表者和先期的意见会促使网络舆情的形成,并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扩散,形成一股强大的声势,使得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网民很快的陷入舆情支持者的疯狂包围中而慢慢的沉默,进而导致网络上只有一种语调,他人只能盲目跟从。

(四)总体不可控性

一是网络的匿名性使 “网络推手”、“网络评论员”等肆无忌惮的发表负面言论,加之网络传播的迅速性,致使舆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大爆发。一个当前的热点事件,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负面意见,在逆反心理的推动下,舆情危机就会大爆发。[8]二是处置滞后或不予处置。绝大多数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在生成期都没有的得到重视,导致舆情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发,只是事后处置。在舆情危机发生后,多数情况下政府各部门往往首先做的不是控制舆情,而是推卸责任或对舆情危机置之不理,等待舆情自行消散,各部门的消极处置,被一些网民利用,从而致使舆情的进一步爆发,使其事件升级。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遵循一个演变规律,即生成、爆发、稳定、终结四个阶段。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同样遵循这一规律,从生成到发展再到爆发最后到终结,在这四个变化过程中,每一过程都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同样整个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在每一个过程中都存在着自有的主导因素。

(一)生成阶段

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阶段是整个网络舆情的引导阶段,同时也是对网络舆情做出处置的最有效、最有利的阶段。群体性突发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后,被公民以各种方式上传到网络中,进而引起部分网民的关注,但此时关注此事件的网民数量较少,关注量和发表言论量增长较慢,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于生成阶段,舆情缓慢上涨。在舆情生成的初期网民关注的议题和观点呈现单一化和简单化。此外,网民单一的不满情绪倾向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感染效应,在较短时间内能得到广泛的回应。

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阶段往往是整个舆情事件中占用时间最短的阶段,也是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最佳时期。此阶段,舆情影响面小、影响程度不高,在处置策略正确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可将舆情化解。然而实际中,正是由于此阶段舆情影响小、影响程度不高、发生时间短等导致处置部门没有及时重视并进行处置。

(二)爆发阶段

在短暂的生成阶段后,由于处置部门处置不力或是其他一些“爆炸性”因素的出现或发布,从而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扩散,大面积爆发,网民关注量以及发表言论量急速上升,使群体性突发事件急速升温,引起网民广泛关注并发表看法。这个阶段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充斥、信息极速膨胀、网民情绪极度活跃,现实中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将以爆炸式的方式在互联网上传播和扩散,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入爆发期。此阶段,各种网络群体,如“网络推手”、“草根阶层”、“网络搬运工”等,针对现实世界中偶然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利用创造性的想象,“不自禁”的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做出种种“出自本能”的激烈反应。这种情况使网络舆情呈现出极大的片面性和虚假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网民可能是无意识的接收片面的、虚假的误导性陈述或评论,进而选择发布这些片面的信息,使舆情呈几何级数传播的放大效应。

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爆发阶段是整个舆情的信息量最大的阶段,也是最难以控制的阶段,并且在此阶段网民的大量围观以及负面言论的发散,可能进一步导致舆情的进一步升级,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从生成阶段到爆发阶段并不是断裂的,在生成阶段,舆情依然是在动态发展的,随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展,一些因素,尤其是涉及政府的负面因素的出现导致舆情急速扩散,使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入爆发阶段,舆情大面积爆发。此阶段,舆情的大爆发、各种言论的发表,使处置部门很难做出有效的处置,同时处置部门的不适当处置会反作用于舆情,进一步刺激舆情的爆发。

(三)稳定阶段

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随着各种信息在网络空间的迅速聚合,网民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关注也达到了一个顶点。网民群体、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各种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使事件信息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完整和严密,网络舆情呈现出稳定的均衡形态。

此阶段,随着时间的迁移,网民的数量、发表言论的数量渐渐处于一个平稳的阶段,网民数量及评论量趋于平稳,整个事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舆情趋于平稳,各方面的关注也随着平稳或减弱,处置部门可以根据扩散阶段时的各种言论及观点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针对性的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加速舆情的消散,使事件得以有效的解决和处理。

(四)终结阶段

这个阶段网络舆情的作用能力开始出现弱化,逐渐进入慢慢平息的终结阶段。当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各方面所能提供的资源消耗完结时,网民对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失去兴趣、关注下降,各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对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各种报道开始减少,社会上的影响以及网络上的影响逐渐减弱,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越来越少并且很少引起他人关注,群体性突发事件慢慢淡出公共的视野。此外,相关部门的积极处置使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置和解决,网民对事件真实情况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缺乏新的刺激动力,其影响范围和舆情强度也开始慢慢减弱,随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完结,舆情也随着终结。

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弱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是政府和官方相关部门的积极介入和回应。当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网民急欲寻求发生事件的真实情况,但同时对片面的、不清的事件信息有极大的关注度和兴奋度。政府和官方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不仅对事件的真实情况进行了阐述,还表达出一种正面回应和处理事件的心态,使网民能够更加客观的看清事件。

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四个阶段虽然遵循宇宙客观规律的发展,但在具体的发展阶段中有着自己的特征,在生成阶段进入爆发阶段时,由于处置部门的有力处置,舆情可能直接进入终结阶段。但在稳定阶段,由于新的刺激因素的不断加入,使得原本已经处于平衡状态的网络舆情偏离平衡,重新出现波动,新一轮的爆发开始,波谷与波峰开始交替演变。对同一件群体性突发事件来说,不同的网民有不同的观点、看法和情绪,但对同一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不同时期来说同一个网民可能会有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新的刺激因素的出现,会使网民得到新的信息,从而改变网民的行为和情绪,事件相关信息的刺激程度越强,网民的这种变化就会越显著,网络舆情的波动程度也相应的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群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入二次扩散、三次扩散阶段。但是对整个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来说,无论其是否有二次爆发、三次爆发,舆情发展规律依然遵循着生成、爆发、稳定、终结四个大阶段。

三、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出多发性和易发性,经济的转变和社会的转型使得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公众的仇富、仇官心理也越来越严重,导致各种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使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而网络的兴起,则给群体性突发事件提供了平台,使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愈加突出。因此,增强当前形势下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我们必须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包括生成、爆发、稳定、终结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阶段,处置部门的处置尤为重要,直接决定着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程度,是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关键阶段。随着网络舆情的扩散和爆发,处置部门的应对处于被动状态,只能见招拆招,消极应对舆情的发展。在舆情爆发之后的稳定阶段,舆情处置部门的处置相对容易,对舆情的处置效率较高,但此时的处置已属于“事后诸葛亮”,对整个舆情的处置作用并不是很有作用。随着舆情的终结,各方面的关注下降,事件舆情得以平息。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1-16)[2014-09-18].http:// research.cnnic.cn/html/1279173730d2350_1.html

[2]王国华,曾润喜,方付建.解码网络舆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7.

[3]马映红.关于网络舆情基本特点的思考[J].文化研究,2010 (18):124-125.

[4]方付建,王国华.现实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比较[J].岭南学刊,2010(2):15-19.

[5]江黎黎.网路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1):39-40.

[6]叶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及沿边规律分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9-43.

[7]王君玲.网络环境下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J].甘肃社会科学, 2011(3):16.

[8]姜胜洪.网络舆情的内涵及主要特点[J].媒体与传播,2010 (3):151-152.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oncerning Unexpected Mass Incident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Wang Zhi
(People's Armed Police College of China,Langfang Hebei 06500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unexpected mass incidents in the real world can stir up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asily,which brings serious challenges in dealing with mass incidents.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handle with such situations,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cases where unexpected mass incidents trigger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he transformation generally includes four stages:formation,eruption,stability and conclusion.In the process,the public opinions concerning unexpected mass incidents are in a dynamic change.

mass;unexpected incidents;network public opinion;transformation

G203,G210

A

1671-5101(2015)02-0074-04

(责任编辑:王泓)

2015-01-01

王志(1987-),男,安徽宿州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2013级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群体性言论突发事件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群体性突发事件背景下个体参与行为的认识与反思
在新媒体环境下处置群体性事件探究
他们的言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关于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思考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