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合情合理——基于后现代解构主义视角解读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

2015-12-17 21:13边丽君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巴塞尔白雪公主

边丽君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河南 郑州 451464)

游走在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合情合理——基于后现代解构主义视角解读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

边丽君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河南 郑州 451464)

巴塞尔姆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在其代表作《白雪公主》中,作者表达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创作风格,通过对经典童话《白雪公主》的颠覆重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以及强调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童话故事和童话式人物的个性观点。对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的文字解读和创作手法的拆解等,基于后现代解构主义视角对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进行了解读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巴塞尔姆;白雪公主

后现代解构主义,强调的是颠覆后的重建,就是将传统的结构破除,然后再利用原结构的支架重新组建一个稳定的结构。这个新的结构,与原结构一样是稳定的,但是表现的却可能是与原结构完全不同的内容和精神。通俗地说,后现代解构主义就是将原本稳定的结构或者思维模式打破,然后在各种不合理中寻找一种合理的稳定,简言之,就是在真实的存在与虚幻的感受之间寻找稳定扎实的合情合理。巴塞尔姆是一个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在他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以《白雪公主》为代表的5部长篇小说、10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为数不少的论文和评论性文章。或许可以说,从巴塞尔姆的生活经历来看,他并不以一个纯粹意义上以写作长篇小说或者短篇小说为生的“作家”,他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创作者”。生活需要他创作,他就创作,不管这些创作是长篇小说还是时事评论,他屈服于生活,但是却保持着一个作家的格调和追求,这就是巴塞尔姆的真实写照。在《格林童话》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童话故事叫做《白雪公主》,这则童话故事不仅曾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甚至还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心中最完美的童话故事。但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却用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手法重新创作了一部同样名为《白雪公主》的后现代主义童话故事,展现了后现代主义作家对于童话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一、毁掉幻想,“白雪公主”变了

《白雪公主》这部童话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不是因为他的故事设计得多么巧妙,而是因为整个故事中纯洁的白雪公主对于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让她最终得到了最美好的回报——当她濒临绝境的时候,是王子救了她,并带给了她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份完美,让任何一个心中怀揣着对美好爱情的深深向往的人艳羡不已。但是在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当中,巴塞尔姆却将这一切的美好毁掉了。

(一)颠覆形象,“白雪公主”不再纯洁

在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中,曾经纯洁得不食人间烟火的“白雪公主”变成了一个在现实的、物欲横流的“肮脏”社会中游刃有余的“精灵”。她孤身一人,却能在七个侏儒、恶棍霍果、懦夫保罗以及恶毒女人简之间游弋穿梭。[1]他不认识的人看到她,她还是那个拥有着雪白肌肤和美貌身材的 “白雪公主”,但是认识的人看到她就会知道,她就是个洗衣婆、是个煮饭工、是个清洁大姐,是个在恶臭的淋浴室里用身体伺候侏儒们的“风俗女”。为了充分体现著作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巴塞尔姆几乎是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彻底毁掉了人们脑海中留存的关于“白雪公主”的一切美好纯洁的印象。尽管这一切并没有被挑明,但是巴塞尔姆就是想要用这种欲言又止的旁敲侧击来勾起人们对于“真相”的好奇心。或者说,在巴塞尔姆看来,读完了小说的开头,人们就会知道其实巴塞尔姆所要讲的并不是一个关于公主与王子在一起如何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童话”,而要讲一个发生在人们身边的“故事”,这故事极其逼真和残酷,只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恰好名叫“白雪”。

(二)颠覆情节,彻底抛弃“白雪公主”

从内容上看,巴塞尔姆并没有刻意地在文章中强调自身的风格是“写实”还是“虚幻”,但是,甚至连人物形象、面貌特征的描写都省去了,所有的角色仿佛就是他们原本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样子,但是似乎这一切又都与人们脑海中的印象不一致。这其实就是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创举,不动声色地将人们脑海中那个原本的故事框架击得粉碎,而且依靠的不是文字的力量,不是舆论的力量,而是每一个读者脑海中对于原故事的记忆程度。记得越深,这破坏力就越大,记得越详细,这颠覆性就越强。可以说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叫做“白雪公主”的姑娘的故事,但是这故事却绝对不是一个童话,而是一个看上去比纯洁的童话不知道要肮脏多少倍的现实的故事。

二、回归现实,“白雪公主”没变

尽管从背离了“童话精神”的角度出发,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一种颠覆,但是如果抛开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对思维的影响,单纯地聚焦巴塞尔姆讲述的这个故事本身,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

(一)重建故事,展现现实残酷

一个迫于生计不得不委身在七个工人家中,做他们的保姆,做他们的家政嫂,要和他们在淋浴室里轮流共浴,甚至还要和他们“脱去睡衣”挤在一间屋子里睡觉。巴塞尔姆没有过分地渲染故事中的情色情节,因为这些情节在这部作品中哪怕只是点到为止也已经快让那些在满脑子幸福纯洁的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中长大的读者们疯狂,所以,不用点破,只是点到为止,就已经足够刻画这个内心中对于真正的爱情充满了无限憧憬的叫做 “白雪公主”的二十二岁小姑娘的形象——美丽,现实,但是却对纯真的爱情充满了渴望。[2]从巴塞尔姆的情节安排上看,白雪公主对于纯洁爱情的向往,是在她厌倦了与几个小矮人在淋浴室做的那些事之后才发生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或许这就是在基本的生理需求被满足之后,在“白雪公主”的心中产生的一种在两性关系中渴望被尊重的个人意愿的体现。

(二)悲惨结局,斩断童话情愫

尽管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与格林童话的“白雪公主”对于纯真爱情的渴望是基于不同的原因产生的,但是这份渴望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一点其实在小说的最终部分也有体现。当那个懦弱的“王子”意外地喝下了毒酒,“白雪公主”也选择了“羽化登仙”的结局。白雪公主的结局是悲惨的。[3]这深刻地揭示了巴塞尔姆强调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美好童话的现实的残酷性。但是,促使“白雪公主”走出这一步的,却并不是她对于“王子”的爱,而是她对于现实的绝望。或者说,在现实生活中,“白雪公主”无法摆脱和比尔、凯文、爱德华、休伯特、亨利、克莱姆、丹这七个侏儒男人之间肮脏的关系,而无法摆脱和这七个男人的关系,她就没有办法去追求美好的爱情。[4]而且残酷的现实告诉她,即便她有可能得到纯真的爱情,所谓的 “爱情”也会给她带来无尽的烦恼和伤害——因为“王子”的意外之死,恰恰是将她从那个罪恶狠毒的妇人简的手中拯救了出来。她感激 “王子”,所以要为王子献花,但是“王子”的死也让她意识到也许真正的纯洁的爱情并不存在于人间,而只存在于仙境之中,所以,她不顾一切地结束了在人间的生活,投奔仙界去了。不是去找寻“王子”,而是去找寻那可能存在的“纯洁的爱情”。可以说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描绘的是一个现实又残酷的悲伤的故事,但是,在这无限的悲伤中,“白雪公主”对于纯真爱情的向往却让人怜惜,这一点正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一样,她们在爱情上都是那么纯洁,她们都无比纯真地向往着美好的爱情和人生。所以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又似乎没有完全颠覆人们脑海中的那个“白雪公主”,而是以颠覆性的方式强调着现实与童话之间如同人间与仙境一般的巨大差别。

三、激烈碰撞,“白雪公主”引发思考

通过深入分析巴塞尔姆的 《白雪公主》可以知道,后现代是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的创作风格,解构主义是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的创作手法。而为了让自己的创作具备深刻的思想性,巴塞尔姆采用了一系列非常独特的创作技巧,将自己的思想融入文学作品之中,让人在阅读整部文学作品时,不仅仅将自己的思考局限于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与格林童话的《白雪公主》到底有多大的差别,而是将自己的思考在人性与现实的平台上无限放大,让人们通过对“白雪公主”命运的唏嘘来总结和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一)黑暗风格,辛辣的讽刺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的整部作品充斥着强烈的“黑暗风格”,在整部作品中,每一个出场角色都被个人的欲望所操纵,除了对金钱的贪婪,就是对于权力的执着,再有就是对于性的渴望和占有。每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都在践踏着别人的生活,但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每一个人都有在忍受着别人的践踏时,倔强地保留着心中那一点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创新手法,巧妙的剪接

巴塞尔姆在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地创新,他没有遵循传统的创作方式来讲述整个故事,而是采用“片段剪接”的方式,每一个小的段落描述一个小的片段,让读者自己在脑海中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逻辑思维去填补故事情节当中的空缺。这样的创作方式,使得不同的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官感受,然后,当读者构思的情节无法与作者后续描写的段落相互衔接,读者才会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偏离了作品本身,而这种偏离则恰恰又是对读者自身价值观的一次拷问。

(三)模糊形象,深刻的用意

在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中,作者有意地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模糊性。每一个人读到的只是一个模糊的人影。这一点其实恰好体现了巴塞尔姆在创作时对于“现实”的讽刺。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能拥有洞穿身边人心思的能力,可事实上人们往往连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的机会都没有,人们永远只能通过人的行动来看到人性的一个侧面,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继续自己的生活,所以,在文学作品中读者也没有必要完全洞悉每一个角色的一切,只要通过他的动作去推测,读者其实就能知道他想要知道的一切。

(四)拒绝平庸,深远的寓意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中,有非常多反平庸的思想。这一点也是与小说的主旨紧密相联的。小说中的人们之所以反平庸,就是因为他们正在“平庸着”,就如同“白雪公主”渴望的纯洁的爱情而她的生命中却从没有纯洁的爱情一样。“白雪公主”不知道怎样才能获得纯洁的爱情,她甚至以为“美丽的乳房”就是她获得纯洁爱情的“依靠”。这就如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平平凡凡地生活着却总自命不凡一样,当“白雪公主”厌倦了自己的身份想要追求一个虚幻的美好生活,等待她的,却居然是“羽化成仙”的悲惨结局。[5]所以平凡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但是,既要抛却那不切实际的虚幻的妄想,又要抛弃那太过于现实屈服于欲望的追求。

从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一部非常经典的“黑色幽默”,整部小说以一个非常黑暗的色调,嘲讽了一个生活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却总想着追求并不存在的纯洁美好的童话一般的爱情和生活的housewife“白雪公主”的悲惨遭遇。整部小说以后现代主义的方式向读者说明,纯洁美好的童话一般的生活只能存在于美好的童话世界里,在现实社会中,通话是不存在的,童话式的人物也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残酷的现实与虚幻的美好之间寻找一个扎实的平衡点,也许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1]张蕾.碎片亦即存在的证明——解构主义批评视角下唐纳德·巴塞尔姆短篇小说文本形式解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11.

[2]陈曦,杨晓晓.浅析《白雪公主》中的拼贴效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6):13.

[3]朱晶莹.巴塞尔姆小说《白雪公主》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20.

[4]沙宁.《白雪公主后传》人文精神的互文性嬗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

[5]李侠.《白雪公主后传》对经典文本的解构[J].长城,2011(2):18.

The Reasonable between Reality and Illusion——A Postmodern Deconstructive Interpretation of Barthelme’s Snow White

Bian Liju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Hena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axation,Zhengzhou Henan 451464)

Barthelme is a famous postmodern American writer.In his masterpiece Snow White,the author exhibits an intensely postmodern style.By a subversiv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ic fairy tale,the novel expresses the author’s criticism of social realities and the idiosyncratic emphasis that there are no fairy tale or fairy characters in real life.Based on a textual reading of Snow White and analysis of the creative techniques,this paper adopts a postmodern deconstructive perspective in interpreting and reflecting of the novel.

postmodernism;postmodern deconstruction;Barthelme;Snow White

I025

A

1671-5101(2015)06-0116-03

2014-12-12

边丽君(1982-),女,山西长治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丁忠甫)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巴塞尔白雪公主
2020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正式取消!2021年见!
我家的白雪公主
致永远的孩子——《我的白雪公主》创作谈
我的白雪公主
重塑与解构
可爱的白雪公主
巴塞尔表展2017初选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研究
《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