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农村教育发展

2015-12-17 19:00孙丹彤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学校

孙丹彤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

“互联网+”时代的农村教育发展

孙丹彤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

农村教育的发展,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教育整体落后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互联网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破解农村教育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农村教育规划必须充分考虑“三通两平台”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政府评估准入”的建设机制,引导民营资本注入农村教育发展。创新教育模式,促进互联网企业与教育企业业务的优势互补,推动新的教育业态的形成。应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和重新配置教育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缺乏等诸多难题,实现城乡公平教育。

农村教育;互联网+;教育改革

教育乃立国之本,教育研究具有紧迫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作为我国最大人口占比,其知识文化素质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但是,农村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却长期有边缘性特点[1]。我国农村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006年左右达到峰值(契机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国义务教育法》),但之后研究趋势不断下降。近年来,关于农村教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业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其次教育质量、资源配置等也得到关注[2]。通过统计可见,教育与科技相关主题的研究欠缺。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重大变革之中。一些组织机构和个人学者也意识到“互联网+教育”的热潮,开展了许多与互联网教育商业运营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更应该关注“互联网+”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两者如何高效融合,助推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一、我国农村教育现状

近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2008年全面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以来,农村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农村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农村学生大学升学率逐年递增。但是,由于农村区域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落后,还有历史积累等诸多原因,农村教育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多年来,尽管有国家投入、民间资助等多种措施发展农村教育,但是,农村教学资源仍然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教育经费仍然严重不足。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才达到4%,人均教育支出与美国相比少了60倍之多,其中用在农村教育的经费占比更小。因此,很多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突出,各种功能室缺少或不足,有功能室的,设备也已经陈旧不堪而无力更新。据调查显示,2013年,乡村小学各类器械配备达标率仅为42.2%[3]9。更何况学校的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安全设施投入等都需要大量配套资金,学校往往捉襟见肘,教学所需的设备、图书等奇缺,无法正常开展基本的教研活动。更没有经费派老师外出听课、进修、学习。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尽管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师范毕业生,但是,因农村学校条件差、待遇差、环境艰苦,不少毕业生只愿留在城市学校就业,或者改行从事其他工作,而不愿去农村任教。现有的农村教师,不少来自民办教师,多半年岁已高,老、中、青搭配比例失调,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特别是专业教师缺乏,如计算机、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学大多是兼职,有的音乐课由数学老师代教,等等。农村学校教师因长期在乡村,也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缺乏教学热情,竞争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教研能力较弱[4]。

(三)教育资源分布失衡

国家主要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农村,有限的资源也趋于向少数条件较好的县乡镇学校倾斜,优质资源基本集中在了少数的各级重点学校。调查显示,农村教师队伍中有51.2%的人被初次配置到乡村学校,但在二次配置中有56.9%的教师调进了县城,有36.7%的农村教师“想要离开”现在的岗位。在县域教师流动中,有67.3%为“向上流动”,28.2%为“平行流动”,只有4.5%为“向下流动”,而且流动者多为年轻教师、高职称教师和优秀教师。有77%的城镇教师不愿意交流到边远艰苦农村学校任教;有80.2%的师范生“愿意当教师”,但“愿意去农村当教师”的仅有38%[3]10。偏僻乡村学校难以为继,甚至关门。据对安徽六安西部部分乡村的了解,农村学校的合并现象普遍,偏僻村里的学校关闭,向乡镇一级集中。据有关资料显示,仅2011年至2013年间,全国范围内乡村学校就减少2.9万所[3]9,很多学生读书要长途跋涉数公里,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要破解这个难题,除了依靠政策外,“互联网+教育”技术的应用,为解决教育资源短缺、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实现教育机会平等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互联网+”为农村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现代建设事业相结合。“互联网+教育”与大数据的应用,正给中国教育观念、教育生态、教育环境、教学模式等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资源独占和封闭式教学会被资源共享,公平开放的新模式所取代。目前,已经出现了微课、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化学融合,催生了新的教育业态,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互联网+”打破了封闭式的校园教育,突破了地域限制

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实行封闭教学;校域之间是封闭的独立运行,占有资源的多少往往决定着学校的优劣。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绝大部分依靠国家资金投入建设。但是,现阶段国家的教育投资有限,多数投入只能倾向于城市学校和重点学校,受地域和经济等条件的制约,教育的“贫”“富”差距已经越拉越大,两极分化严重,多数农村学校难以满足正常的教育需求。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网络化教育的蓬勃兴起,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学习不再被学校和班级的围墙所约束,逐步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扩展了校园、班级的概念。学校占有资源的多寡不再是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将来,农村学生也可以享受到之前只有城市学校学生才享有的优越的教学条件。

(二)“互联网+教育”带来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推动教育公平

互联网的共享性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推进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传统模式中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发展到可以面对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教学。农村学校不用再为没有专业教师而困扰,利用共享教学资源也可以得到英、体、美、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的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在教育起点还不公平的条件下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也为农村教师提高教研水平提供了机遇。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不公,将逐步被缩小甚至消除。

(三)“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时空概念,丰富了教与学的内涵

互联网教育环境的形成,使得校园围墙模糊了,作息时间宽松了,课程表个性化了,时空不再明显。传统的教育平台、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双向互动、去中心化方向发展,没有实验室的农村学校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里进行实验课教学;没有图书馆,也可以漫步数字图书馆知识的海洋;农村孩子不出门即可漫游世界各地。

(四)“互联网+教育”促进农村教育观念转变,推动全民教育水平的提升

农村落后的教育资源,形成了落后的教育观念,学生学习费用的投入成了贫困家庭的沉重负担,于是,读书不再是受教育的需要,而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自认为不能升学的孩子大量辍学。互联网打破了教育的区域壁垒,形成了公平受教育机会,新的教育业态,让广大农村学生,看到了希望,激发了农村受教育的热情。过去,农村的孩子没有条件上第二课堂,课外也无法得到必要的辅导,现在,通过互联网资源,可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网络成了他们的好老师、好朋友,农村孩子也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农村父母不再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好的读书条件而自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充分的激发。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对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将起积极的作用。

(五)“互联网+教育”吸引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助推农村教育发展

互联网与教育的高度融合,使大的互联网企业和各类教育机构有了用武之地,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集全社会的力量发展教育,农村教育经费不足问题会得到有效地改善,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的动力。

三、“互联网+”环境下农村教育发展思路

“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互联网+教育”的业态正在逐步形成,这是农村教育大发展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必将推动农村教育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合理布局,将“三通”建设纳入农村教育规划

抓住教育业态转变的机遇,合理布局乡村学校,积极融入国家“三通两平台”信息化教育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建议政府在财政性互联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能够多向农村倾斜,并且同步进行学习资源库等信息库的配套建设[5]。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三通”要求,以此来促进教育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宽带网络校校通,并不是简单地为学校接入宽带,还要同步建设校内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利用现有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目前4G网络资源,甚至可以与腾讯等大的互联网公司合作,用有限的资金办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大事;优质资源班班通,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以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提供、学校购买服务的思路来组织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除了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还要在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体系,并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6]。

(二)打破城乡壁垒,建立统一的“两个平台”

为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需要,亟待建立完善“两个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由政府主导,实行资源建设的规划指导、评估推荐,逐步形成免费使用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格局。农村需要开发本地化资源,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和各类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协同一致,形成“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政府评估准入”的资源建设机制,共建共享资源服务平台。农村学校可以同城市学校一样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解决设施缺乏、师资缺乏、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享受公平的教育。建立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两级建设(在中央和省两级建设数据中心,由教育信息中心统一组织主要应用系统的开发)、五级应用(为中央、省、地市、县、学校提供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统一的服务平台,使有限的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更有利于统筹城乡教育的平衡。

(三)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农村教育升级

教育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理应由政府主导,但更需要整合全社会资源,共同为教育服务。“互联网+”的兴起,同样也带来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繁荣景象,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蓬勃发展。许多民企都积极投身于这个“互联网+”的大潮中,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企业在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几乎达到人手一个移动终端,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这其中的一员。目前政府主导、企业跟进、万众参与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新基础设施的投资正逐步向民营企业和个人主导方向发展。在国家“互联网+教育”规划的大框架下,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联网教育服务,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四)鼓励创新,共同推进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浪潮,中国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少地方的政府、教育机构、互联网教育企业、个人等都热情地投入其中。现阶段积极地鼓励创新,对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办专递课堂,针对偏远农村地区师资欠缺的教学点,英语、美术、音乐这些课程不能开设,通过互联网,与城里的优质学校异地同堂上课,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可以提问、可以发言;共享名校网络课堂,城市名校和偏远地区同步上课,可以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生通过互联网教学可以开阔眼界,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开设名师课堂,名师们通过网络开设公开课,向社会开放,农村的孩子可以公平享受,对教师而言,名师公开课提供了教学观摩的机会,促进他们教学质量的提高。许多互联网企业推出多种形式的互联网教学APP,以资源共享为原则,以用户为中心,构建机构与用户之间最近、最适合、最值得信任的桥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高效运营。鼓励创新的同时,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整合,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快“互联网+教育”系统化的研究和谋划,推动新的教育业态健康发展。

尽管目前我国农村教育还十分落后,但是,“互联网+”给农村教育注入勃勃生机,借助“互联网+教育”的东风,在政府主导和全社会参与下,完善农村“互联网+教育”的系统性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不久的将来,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定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1]周兆海.农村教育研究:现状、逻辑起点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2(6):199-122.

[2]蔡文伯,常璐.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研究发展现状的计量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4(6):1-8.

[3]邬志辉,秦玉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郑庆杨.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EB/ OL].[2012-12-24]http://www.lysjyj.gov.cn/newsInfo.aspx?pkId=4848.

[5]王皓磊,丁邡.推进农村“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的政策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5(27):59-60.

[6]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三通工程标准解释[J/OL].教育信息化专刊,2013(3):2.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n Internet Plus Era

SUN Danton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Art Design,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According to surveys,the overall backward situ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not undergone a fundamental change.To combine Internet technology with education scientificall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raighten out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In the course of planning rural education,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Exchanges and Two Platforms,integr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construction of the mechanism that“enterprises participate competitively,schools make options autonomously,and government evaluates market access finally”,and the ways to encourage private capital to inj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Also we need to innovate education mode,enhanc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IT companies and education enterprises,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form of rural education.In addition,we need to integrate 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platforms so as to completely solve such issues as the shortag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teachers,etc,and achieve educational equity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education;Internet Plus;educational reform

S57111

A

1009-2463(2015)06-0015-04

2015-06-06

孙丹彤(1990-),女,安徽合肥人,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及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学校推介
新农村 新一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