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与对手技术统计分析①

2015-12-17 09:05:02荆晓萌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0期
关键词:科娃澳网接发球

荆晓萌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网球作为近年来一项大热的体育活动,深受广大人群的欢迎,从2008北京奥运会以后开始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开始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并且在四大满贯的赛场上,我们看到了中国运动员的身影,中国女子网球在不断刷新着记录,在以后的世界网坛上,会有更多中国女子网坛选手如雨后春笋般的占据世界网坛的一席之地,网球最终也可成为我们国家屈指可数的优势项目。

2014年已经第三次进入澳网女单决赛的李娜直落两盘战胜斯洛伐克的齐布尔科娃,首次拿下澳网女单冠军。这是李娜继2011年法网夺冠后,第二次获得大满贯女单冠军,李娜成为澳网100多年历史上,首位夺冠的亚洲球员,31岁334天的夺冠年纪,也让李娜成为澳网历史上最年长的女单冠军。这些数字让我们震惊,在震惊的同时也推动着我们发掘网球的魅力,针对这次比赛,通过李娜与对手的技术分析,为中国女子网球训练提供更好的帮助。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该研究以探讨李娜在2014年澳网女单的表现情况为出发点,对国内外有关网球运动的书籍和有关科研论文加以阅读、整理、归纳、比较分析;同时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近几年年以来有关李娜技战术分析的文章,进而了解李娜在技战术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加以整理归类,为该文研究李娜在比赛中的制胜技术分析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

1.2 数理统计法

对观察统计录像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录入、统计检验分析并制作图表。

1.3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赛信息收集,对比李娜与齐布尔科娃发球、接发球、底线相持球等技术分析,为后文最研究基础。

2 李娜与齐布尔科娃技术统计分析

2.1 李娜与齐布尔科娃基本技术统计分析

转入成人职业赛场后,李娜与齐布尔科娃曾有过4次交锋,李娜全胜,且李娜三进澳网决赛,前两个决赛对手的排名都比齐布尔科娃高。结合表1,无论从澳网决赛前的世界排名,身高,还是大满贯决赛经验,李娜皆占优势。但从目前的状态上看,齐布尔科娃的挺进势头不容忽视,在她的晋级路上,先后淘汰了莎拉波娃,拉德万斯卡等优秀运动员,且比李娜年轻7岁,在年龄上占一定的优势。

2.2 李娜与齐布尔科娃发球技术分析

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李娜的发球仍是影响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发成功率明显低于对手,但是各自有60%的比率可以看出各自在自己的发球局中都很好地进行了保护。在一发得分率中也不相上下;但在二发得分率中李娜的优势显现出来,以63%的高得分率及稳定的发球为赢得比赛奠定了基础。ACE球方面,两人都没有什么太大优势;ACE球的成功与对手接发球能力有重要关系,可以看出双方对手属于稳定性打法选手,攻击力不强。双误方面对手送出7个双误,而李娜将双误控制到最低,增加获胜概率。由表2可以看出,发球较高的成功率和得分率,是李娜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但对于发球进攻性来说,还有待提高。

2.3 李娜与齐布尔科娃接发球技术分析

网球比赛中,接发球和发球同样的重要,比赛中高速的发球,没有好的接发球技术,对手很可能就直接得分,给破发带来极大的难度。没有破发也就不可能赢取比赛的胜利。好的接发球技术,可以一开始使发球方处于被动的境地,为比赛时赢下这一分创造很好的条件。

接发球技术是大多数单打及底线选手必备的重要技术之一,是接发方反击的重要的粉武器,表3中可以看出李娜在澳网中的接法得分率为53.85%,除个别场次,李娜的接发球技术也在逐渐提升。而在破发成功率上,虽然齐布尔科娃远超李娜13%,但是对手的破发机会远远低于李娜,虽然成功率高,但是破发机会少成功率高,也不一定能够主导比赛胜负。

2.4 李娜与齐布尔科娃比赛制胜分与非受迫性失误技术分析

澳网女单决赛中,李娜获得的制胜分总数是在这界比赛中所遇对手中最高的,制胜分的优势体现在了李娜底线扎实的进攻中,技术越来越成熟,上网次数也随之增高。

表1 运动员基本技术统计

表2 运动员基本发球技术统计

表3 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分析

表4 制胜分与非受迫性失误技术分析

非受迫性方面,本轮比赛达30个,与对手基本一致,要想取得有力进攻就需要一定的胆量,有进攻必然会有失败,进攻越多往往会有一定风险。所以说李娜有进攻的头脑是完全可行的,但是稳定性依然需要加强,这样才能降低非受迫性失误。(见表4)

3 结论与建议

3.1 整体发挥良好

在这次的澳网比赛中,李娜整体表现稳定是其夺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发球表现上尤为突出。建议在稳定发球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发球落点,速度。将各种技术合理组合运用与比赛中,将发球这一有力武器运用的更加得心应手,控制对手及整个比赛,化被动为主动。

3.2 发球技术

由于这次澳网的女单决赛,两位对手的世界排名也比较悬殊,齐布尔科娃在总体上没有对李娜构成较大威胁,加之李娜在这场比赛中稳定的表现,足以取得成功。尤其是李娜接发球技术,有较强的攻击力,给对手造成一定压力。

3.3 主动进攻次数增多

虽然在这场比赛中,李娜的非受迫性失误比较多,但是进攻型打法一定会有相对应的失误,应在比赛中保持稳定进攻,减少非受迫性失误,尤其是对手的非受迫性失误,要做到收放自如,可进可退。

3.4 日渐成熟的技术优势

纵观2014李娜在澳网当中的比赛表现,他夺冠除了非受迫性失误比较高这一项以外,其余的各项技术都要高于对手,这是比赛取胜的关键。而影响比赛的因素还有很多,心理,技战术等各个方面。李娜的心理和关键分方面的掌握也日渐成熟。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总之李娜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1]胡凯,杜少威,网韵.2013年李娜澳网制胜分技术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自然科学版,2013,12(6):48-50.

[2]杜东辉,李贝贝.2013年澳网李娜半决赛,决赛技战术比较分析[J].运动训练学,2013,22(3):18-21.

[3]蔡晓红.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的技战术特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2):112-114.

[4]欧超,吴宁霜.2006年法网中外女子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分析与评价[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8-100.

[5]盛利平.2010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选手李娜技术分析研究[D].山西大学,2012.

[6]冯笑炜.2010年全国网球青少年总决赛女子单打得失分调查与分析[D].山西大学,2012.

[7]张斐.2法网夺冠后李娜竞技状态下滑的多重原因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3):47-48.

[8]刘金生,王艳.德约科维奇网球制胜因素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3):85-89.

猜你喜欢
科娃澳网接发球
鱼儿睡在哪里
九 月
九月
安迪·穆雷泪洒澳网公开赛
青年球员的乒乓球接发球抢攻战术选择的研究
浅析排球接发球阵型思维演变
九月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1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前3名选手接发球技术分析
澳网商店
网球俱乐部(2009年1期)2009-04-01 07:42:36